匠心砺信心 宜居鉴未来
2022年12月4日,深圳市观赏石文化艺术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卢兴求,副会长蓝杰,秘书长张建庭,副秘书长余丽梅,理事谷林、梁生宏及观赏石爱好者收藏家刘建军、陈惠红、包海燕等在观澜佳纷天地探访深圳非遗文化,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营造市民共同关注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
“匠心筑梦”非遗艺术展,由龙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观澜佳纷天地主办,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活动生动展示出深圳能工巧匠的守正创新精神。


尽显工艺之美、非遗之美和生命之美。现场,小小一团面,几经揉捏,几笔勾画,顷刻之间,面团如同被施了魔法,形态逼真的人物面塑、鸡、兔等12生肖便诞生在非遗导师、面塑匠人马洪淼老师的指间。
在灵活的巧手上精彩亮相,让大家爱不释手。

“12.4”,作品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


“12.5”,12月5日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今年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主题为“科学健身·志愿服务伴你行”。


探访深圳非遗文化 微雕世界的艺术巨匠,深圳微刻画第三代传承人张彦立正在展示了他创作的“米雕”等作品。“米雕作品应该是我所有创作的作品中最精细微小的作品了。相比于图形,刻字难度更大。

“小中见大,微中见艺”是微刻艺术的精髓。“小”和“微”是技法基础,是微刻的本质特征,“大”和“艺”是艺术修养,是微刻艺术的灵魂。刻书法,要做到笔画波磔精严,尽显书法用笔之韵味,单字结体要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行气要欹正呼应、气韵贯通、浑然天成。
微雕里的中国匠心,细微处又能纤毫尽显,借助放大镜观其细节,可见其刀法精到、繁而不乱、疏密得当,其笔画一丝不苟、一气呵成,是一件比较成功的微刻书法艺术作品。

中国的微刻历史源远流长,约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便有人能在甲骨上刻下了微小文字,这些文字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据说,清朝时,因一名艺人在一粒芝麻上书「万寿无疆」为乾隆庆寿,微刻才声名大噪。清初杨璇、周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以后许多人便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微刻之美,美在方寸之间,即呈千里之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正如庄子所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求是永无止境的,而微刻画艺术家们对微刻之美的追求也将永不止步。(余丽梅)
编辑:升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