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 说 趣 闻
文 / 武 稳 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
—— 毛 泽 东
至今数百年间,我关中地区就有闻名遐迩的四大集镇:户县的秦(渡)镇,长安县的引镇,咸宁县的灞桥镇,周至县的终南镇,尤以秦镇为冠。适逢集日,各种百货物资堆积如山,人流从四面八方云集如潮,誉称 “万人集”。市场繁荣、喧嚣热闹,个个互通有无,人人随心调济。无不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别处先慢细表,今单说说我长安县的引镇。引镇在西安的东南方、相距21公里。唐朝称莎城镇,清朝设尹家卫镇。解放后50年为引镇乡,58年改称引镇公社,84年改称引镇街办。总面积160平方公里,总辖4、5余万人,集镇5270余人。它是西安城南最大的集市,是长安、蓝田、柞水等地的物资汇集、交流贸易场所。马牛羊猪鸡鸭鹅等 大小牲畜,各种农具家具、各种山货特产、木料油漆木器、衣裳鞋帽布匹、各种日用杂品等,应有尽有。

尤其当今欣逢盛世,祖国到处天翻地覆、欣欣向荣,莺歌燕舞,一派新气象!随着国家的大好形势,由西安沿着少陵塬东畔、国家新修了通往陕南的铁路 经过引镇,并修建了大型火车站,称为 “西安南站”。从此,引镇的交通更为便利,古镇面貌今非昔比,更上了一个新台阶。
引镇 · 也叫引驾回、尹家卫。传说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心腹爱将尉迟敬德等 到南山北麓狩猎。那时候不象现在这么人烟稠密 村寨相连。而是路旷人稀 树木较多。但见他们成群结队,人喧马啸、架鹰拉犬,旌旗招展 浩浩荡荡,犹如众星捧月般地 前呼后拥着唐太宗,出了长安都城东门:长乐门。
沿着浐河川道西边、少陵塬东畔向南山根进发。先朝东后拐向南,要上少陵塬的半塄坎。走到拐弯的地方,留下一小队禁卫军武士马队,在此等候接驾。后来 这个地方就叫 ‘等驾坡’
沿着少陵塬东畔一直前行,快到引镇时,又留下两个太监为首的一班人马、准备迎接圣驾返归。因一般把太监都称为 “公公”,因而 把这个地方就叫 “留公”。后来这里繁衍成大村,人们大多都依崖凿窑而居。往事跨越千年,世事沧桑巨变。现在留公人利用沟多坎多的地利优势资源,本地和西安政府合办,如今这里已建成了风景秀丽、规模宏大的 “凤栖山陵园”—— 独一无二的 “西安殡仪馆”。成了成千上万的西安城里人、最后的归宿福地了。
再朝南走到八里原下,由于树木太多、道路难辨,又留下几个大臣带着一班人马 在此候驾。后来此地便叫 “候驾坪”,逐渐繁衍成村,简称 “候坪”。

纵横万里终南山,崇山峻岭、重峦叠嶂,白云缭绕、青翠相映。横贯我陕西省中部,是我国南暖北寒的分界岭。北麓更是树木繁茂、花草争艳,青山绿水、美景迷人。飞禽走兽、时有出没。唐太宗和群臣们信马由缰、恣意追逐,张弓飞箭、尽兴狩猎。一边观景一边狩猎,一举两得、好不快活!
西绕东转、不觉日已偏西,敬德禀道:“陛下、应该回銮转驾了。” 但是由于树木遮天、人生地疏,谁也不认识归途了。正在君臣们束手无策、十分焦急之际,突然 草丛中跑出一只梅花鹿,引颈仰头连叫数声,好象在说:“请随我来,定能走出迷境。” 他们众人身不由己地 就跟着梅花鹿慢慢走,终于找到了来时的路径。一眨眼之间、梅花鹿不见了,敬德说:“这可能是一只仙鹿,专门下界来给我们指引道路的” 大家都很高兴。从此这个地方就叫 ‘引驾回’。这当然是个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
由引镇向北走了不远,人们的心欢意畅也使坐骑受到了感染,唐太宗的火龙驹一时兴奋不已,引颈一声长鸣、声震四野。从此、这地方就叫 ‘马嘶坡’。
过了 ‘留公’,快到 ‘等驾坡’ 时,突然、从少陵塬的半坎沟道里又跑出了一只神鹿,唐太宗的火龙驹猛吃了一大惊,一声长鸣、顿时昂头直立而起,险些把唐太宗掀下马来。敬德赶忙紧拉住马缰护驾,所幸平安无事。从此 这地方就叫 ‘马腾空’。
过了等驾坡,就是 ‘月登阁’。据《新唐书》记载:唐武德年间,为王公贵族们观灯赏月而建。人们在遗址上慢慢群居、繁衍成村。至此,唐太宗南行一圈、总算平安回归了长安都城。
师友们:这是我在前日为惠选民文友的《引镇集》写留言时,查询了电脑。意外地知晓了一些前所未知的情况,自觉得饶有趣味。不敢独享、因而费时耗神,抄录加工整理如上。

唐朝距今已过一千多年了,虽是神话传说,但至今引驾回、候(驾)坪、马嘶坡、留公、马腾空、等驾坡、月登阁等村,却在少陵塬东畔一条线存在着。这些事实 令我大为迷惑不解。今天就奉献给大家,请大家权且听个热闹,在茶余饭后闲聊时、增添一点闲谝资料吧。
正是:
史 海 沉 钩 苦 寻 觅,
沙 里 淘 金 总 有 奇。
晚 霞 何 惧 夕 阳 短,
老 牛 仍 须 勤 学 习。
—— 长安 武稳祥
2021、1、14、完稿
作 者 简 介:
武 稳 祥,男 系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大鲍陂村)人。于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少陵原上一个普通农家。8岁上学,1966年在本村学校高小毕业。恰逢文革,无奈辍学,回乡务农。自学木匠,服务城乡。苦谋生计,四处漂泊。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暑来寒往,二、三十年。
自幼好文爱诗,常常忙中偷闲 练笔习写。1992年底,在陕南惨遭车祸,九死一生。十几个昼夜昏迷不醒,水米不进,
日夜竭力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医治十载、重伤转轻。仰天长啸、不甘消沉! 拙手抖笔、泪洒毫端,三个春秋、苦成长篇回忆录《蹉跎年华》,约30万字。赠送亲朋好友,多获好评! 2002年8月13日在长安作协常务副主席王渊平的带领下,长安电视台闻讯前来摄像采访。后来播放了4遍。2002年8月20日《长安报》专题报道。2004年春,在长安区残联会长张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前来专访。后来此事被收录在《共创美好明天》之书中。无论炎夏寒冬,坚持笔耕不辍。2012年紧随国家 农村城镇化的形势,在众友的鼎力协助下,为故乡撰写村史。起名:《千年沧桑古鲍陂》。朝乾夕惕,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终于报捷。图文并茂,争相传阅。桑梓流芳,聊慰平生!
数十年来,每逢要事,触感动心,无论悲喜,辄有笔记,积稿成摞。屡屡喟叹:时乖命蹇 但是总不甘心!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而习作只能以顺口溜居多,无奈之间 只好望洋兴叹了。但不论优次 每一篇都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 修改再三,无一篇不是倾吐心血凝结而成的。因而,且不管别人如何看法,甚至不屑一顾。但他自己永远是敝帚自珍、弥足珍贵的。2016年冬集结成册,取名:《诗苑雅韵》。诗选书成,引起多方关注,备受左右好评。
2017、2、17、长安电视台前来摄像采访,2、20晚及后来长安新闻播放了多遍,并发到了腾讯视频网上。2016、12、入编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长安文学集结号 — 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仅一农民 又非作家、忝列风雅之班,都岂不有辱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2017年春末夏初,有幸赴北京一游,大开眼界。归来乘兴撰写游记《春暖京华》,意为留念。也可为没去过北京的人作一些简略介绍,亦乃初衷。2018、5、4、在“京兆文学”网上首刊(第一期)。实在没料到,反响强烈,评价颇佳。第一天就有500多人阅读,这些天来阅读者陆续竟逾千人。还有许多人抒情留言,热诚点赞。喜出望外,甚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