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二小校长宋银刚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近年来,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紧紧围绕 “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的办学理念,积极实施阅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分享,以飨读者。


一、营造阅读环境——阅读触手可及
人是环境的产物,适切的环境是最自然的教育资源。精心打造映射着浓郁书香气息的阅读硬环境,让校园氤氲乐雅书香,为阅读提供温床。如,以中华经典的文化元素为基因,充分利用文化墙群、廊道、橱窗等阵地,精选《论语》《增广贤文》《三字经》《弟子规》等适合小学生阅读传诵的经典篇章,吸引学生阅读学习;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电视台、学校网站等渠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丰富图书馆藏书,建立班级书架,为师生提供不同需求的多样书籍,让校园内书香四溢,阅读触手可及。

二、培植书卷情怀——阅读成为习惯
1、多措并举,协同激励
倡导教师“与书为友”,成立了各类读书社群,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沙龙”“微讲堂”“读书会”,激励教师自主阅读、乐于交流。在一群人的同行中实现长久的阅读坚持,修炼成书香教师。
2、广辟书源,阅读成风

(1)班级书架
“你带来了一本书,你将分享的是50本的精神食粮。”以这样的理念让每一间教室书源充盈,为学生的阅读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

(2)图书室开放
许多孩子之所以不爱阅读,其实只是还没遇上能点燃自己阅读热情的书,崔利斯称之为“全垒打书”。学校藏书涵盖面大、品种多、内容丰又全天候开放,点燃了师生的阅读激情,让师生们更有机会遇上自己的“全垒打书”,从此踏上阅读之路。同时,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还设置“图书馆课”,让师生们享受到了坐拥书城,静心阅读的美妙。

(3)多方荐书
这么多书,看哪一本好呢?除了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以外,还要建立多维荐书系统。有班级里的学生互荐 “好书看过来”;有年级的“老师推荐单”;还有学校层面的“校长荐书栏”,每周“好书快讯”,让阅读的氛围扑面而来。
3,多维参与,回应阅读
为让孩子想读、愿读、坚持读、周而复始地读,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认真“回应”师生的读书,使师生们真正的读进去、读出味来。


(1)亲子共读,家长参与
在亲子共读上,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这样做:利用学校的微信平台,及时向家长传递阅读理念、推荐亲子阅读网站等,如萤火虫读书会、第一阅读的微信;利用好每天30分钟家庭读书时光,请家长扮演好孩子读书的督促者、同行者、指导者的角色;做实“课前五分钟”的展示环节,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期初安排每天一个孩子进行每日展示。

(2)专业引领,掌握方法
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从三个角度,进行专业引领:一是读好一整本书。指导学生从浅到深,从初识到细读,乃至最后的跳出,层层深入。二是读好一个主题书籍。群文阅读、系列阅读、主题阅读把学生的阅读视角引向得更深更远。三是做好多种课型的研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对绘本教学、儿童诗歌、经典诗文、好书推荐、精品鉴赏等不同课型做深入研讨。

三、建构课程体系——阅读提速增效
1、依据理念,重构语文课堂
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总结语文主题学习经验,重构语文课堂,实施单元结构化主题学习。所谓单元结构化,就是立足于单元学习的总体目标,打通语文教材、主题学习丛书、整本书乃至经典书籍之间的关系。说简单点就是对现有的语文教材,以一个单元为整体,进行主题提炼,目标定位,内容重整,学习方式进行变革,以块状、网状的形式推进,凸显了三大关键词“增量”“提效”“语文味”。
除此以外,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非常注重整本书的阅读推进。比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了整本书《小英雄雨来》;学完了《芦花鞋》,开展曹文轩作品阅读周;学习《巨人的花园》孩子们读读《王尔德童话》……同时,通过“课前五分说”“读书交流会”,专门的静读课,实现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沟通与连接,达到“课外阅读课内化”的目标。

2、遵循规律,开发系列课程
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开发了图书馆课、名家经典阅读课、国学经典课、跨学科活动……图书馆课不是简单地在图书馆里阅读,而是利用图书馆,让学生获得最新的书讯,向学生推荐图书,开展作家见面会,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学生把阅读与作家,阅读与时代联系在一起。
名家经典阅读课则是对名家经典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深度引领,汲取名家名篇中的营养,获得阅读方法。如依托教材,开展“跟着名家学语文”的名家阅读周活动,在一周时间读一位名家的作品,在听读、抄读、享读的浸润式学习中,品味名家的语言风格,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获得读写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课,就以我们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为蓝本,一学期要求学生会背课外的20首古诗词,会背诵国学经典中的部分内容,六年下来学生课内课外就有300多首古诗词的积累。还有《论语》《笠翁对韵》等众多国学经典的积累。
还有跨学科课程,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让阅读真正深入生活。

四、激发持续动力——阅读影响深远
1、两大“盛节”,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诵典节,在经典诵读中传承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以集体诵读、个别检测、诗词大会等方式让朗朗的书声响彻校园。
通过读书节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如:诗王争霸赛、跳蚤书市、阅读马拉松(比赛读书节期间哪个班级阅读的累计时间最长,每天的读书时间有家长签字,读书节期间一个班上所有学生的阅读时间总和最多者胜出)、汉字听读写大赛、主题展示活动……如第十届读书节中三(2)班的阅读主题是“走进对联世界”、四(6)班的阅读主题是《神话》、五(9)班则是“走进名著大花园”、六年级的“红色研学之旅”……学生根据主题自主阅读,搜集、整理、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各种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2、评价多元,强化阅读热情
首先由校教务处牵头,不定期、经常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比如平时检查阅读课是否专课专上;常规教学检查学生的阅读摘抄本、读书笔记;期中检测时,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古诗文背诵情况;学期末安排读写检查的笔试。
第二,及时将“阅读”理念渗透到家庭,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的阅读评价网络;出台“阅读新秀、阅读能手、阅读之星”的评价准则,每学期一评。
第三,用好两卡(“乐雅阅读联系卡”、“师生阅读成长储蓄卡”)。如“乐雅阅读联系卡”,既有家长对学生每天的阅读评价,又有学生对家长的阅读评价,以保证在家庭里读书的质效。
第四,通过家长开放日、书卷教师、书卷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激发家长、教师、学生的阅读热情。
3、开发产品,提升阅读品味
把师生在阅读活动中涌现的优秀作品开发为产品,并通过校园网、微信、广播电台、杂志进行刊发,销售以获取乐雅币。作品意识、产品意识大大提升能师生的阅读品味。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是与生活中最美景致的一次次邂逅。当我们的指间浸满淡淡的书墨香味时,当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我们校园上空时,我们相信,我们的心灵也会因此纯洁高尚起来,我们的校园也会因此美丽迷人起来。让生命在阅读中充实,让生命在阅读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