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不缺粮食、蔬菜,艰难的日子就能顺利地熬下去。
即使是疫情过后,在日常适度储备生活物资——例如粮食和蔬菜,以备不时之需的好习惯也应该保持下去,不能想着手里有钱就行,毕竟钱不能直接当饭吃。
就目前的疫情看,奥密克戎的致病力下降,随着大部分人接种过疫苗,感染者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目前,多地出台部分符合条件的密接可以居家隔离的政策,部分小区也允许符合特殊要求(儿童、老人、孕妇等)的无症状或轻型阳性感染者居家。居家隔离成为下一阶段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第九版防疫政策和二十条颁布后的精准防疫在各地有了功态清零的优化,人们的体感自由度上升,利好经济。

卫健委倡议:“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好个人防疫责任”。作为普通人,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迎接社会新变化的各种准备,而在所有准备里,首推更加懂得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怎么保护呢?
首先,进入公共场合科学戴口罩、日常勤洗手常通风、家里备好感冒发烧消炎药(注意:一旦自行服药不见效就要赶紧去医院)、饮食作息方式要健康等防疫习惯都应当长期地保持下去。
其次,一定要绷紧这样一根弦——高龄、有基础疾病、免疫力差的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重点保护对象,因为对于青壮年来说感染已经弱化,而对免疫力差的弱势群体依然会构成严重威胁,北京就有轻型感染新冠者因为引发基础疾病恶化而离世的实例呀!
因此,除了日常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之外,我们还要根据自家的情况去保护好免疫力差的家人。
三年抗疫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世间百态又照出了人性美丑,我们发现善人好得令人敬仰而恶人坏得超乎想象……
这就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行走社会既要有所信任又要有所防范,尤其疫后的社会生活暂时不能欣欣向荣,而年关将近,无论在家还是外出都要格外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
总之,生命安全第一,只有生命在才有希望在,才有我们的一切在。

此外,懂得保护好自己还要有个好的生活状态。陶渊明的《自祭文》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做事的时候,就要勤勤恳恳,不遗余力,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节奏,把事情做好。
空闲的时候,则要保持闲情逸致,用心体味生活中的乐趣,发现生活里的趣味与快乐。
漫长岁月,我们终其一生,无非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节奏,把事情做好,把生活过好,把内心安顿好。也就是忙时有序,闲时有趣,如此,人生才能更加地充实与丰盈。
寒冬已至,春天不远。
转眼间,2022年只剩最后一个月了。从今天起,就更加懂得保护好自己,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从今天起,就告别过去面向未来,用崭新的情怀迎接春暖花开!
2022.12.2(农历冬月初九)
作者介绍

傅振中,四 十年军旅生涯荣膺三枚军功章;著有《军人审美》《垄上行》《阡陌上》《白雲边》等作,并捐赠给国图、北大及相关地方图书馆;脱戎装踏国家安全、中华战略文化论坛;谋中华母亲节、父亲节促进开展和中华春节符号全球推广;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理论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优秀军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