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灯的味道
文/王延林
身居农村的人与城里人相比,在交通、购物等方面虽有诸多的不便,但也有城里人感受不到的乐趣与滋味,不说小孩们玩的“捉泥鳅”、“钓黄鳝”、“钻草垛”这些趣事城里没有,可能他们听都没有听说过,就是大人们参与的很多活动城里也很少见,春节玩“马灯”便算是其中的一项了。
在农村,春节期间玩“马灯”的习俗由来已久。其说法也是多种多样,在我们长江中下游一带,“马灯”是在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民间驱除疫鬼的傩祭活动。其渊源可追溯至《诗经》所记载的“祃祭”,即出师前祈祷胜利的“出师祭”。至于我们宣城北乡的马灯,口耳相传的说法也有好多种,有的家谱记载说,唐安史之乱时,真源县令张巡(公元709—757年)起兵抵抗安禄山叛军,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城破被杀。叛乱平息后,张巡被朝廷追封为东平王。江南黎民百姓为感念张巡抗敌、使百姓免遭荼毒之苦的恩德,将他作为神来尊崇,称其为“降福菩萨”,“玩马灯”即是祭祀“降福菩萨”的祈福娱神的舞蹈。
我们这一带的马灯由竹蔑和纸张制成,彩绘成各色马匹,马身中间留孔,玩灯人——全部都是本村里的少年居中形同骑坐姿势,马身前后内装点烛支架,每班由36-48匹马组成,一马一角,扮成戏曲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一些历代有名人物,多为“三国演义”与“杨家将”故事中的英雄,尤以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后来被推崇为“武圣”的关羽“关公”最为突出,也最为重要。玩灯人的衣着也十分讲究,根据人物造型确定这一人物的古装,然后披甲戴冠、背插旌旗,头戴金冠,金冠上还要插上两根锦鸡尾羽毛,以显示威风凛凛。马灯的队形转换多变,有“一字破”、“十字破”、“元宝阵”、“剪刀阵”等等,按照锣鼓和“洋喇叭”的节拍,由慢到紧碎步前行,有条不紊地穿阵。表演中,在鼓点的配合下,只见场上灯手们伴随着鞭炮声、锣鼓声、唢呐声飞马扬鞭,沙尘起处,刀枪撞击、鸡羽乱颤、锦旗飞扬。表演中最为精彩的,是马灯手在场上的走阵中先后组成“人口平安”、“天下太平”等字形,这时围观的村民高声喝彩,大声呼喊“天下太平!”、“岁岁平安!”更有那调皮的小孩此时不断将点燃后的鞭炮扔进马群里,玩马灯的人在鞭炮炸响时的烟火中跳跃着快速穿行,逗得小伙伴们哈哈大笑。真是别有一番意境。这民间乡场的社戏,好看又壮观,倾注了村民的希冀,充满了正能量,给过大年的乡亲们添加了一道浓浓的年味。
家乡的马灯是我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活动,一听说马灯要进村就兴奋异常,隐隐约约地听到村外的锣鼓声和鞭炮声响起,便和小伙伴们撒着脚丫跑到村口张望。在马灯进到村口的时候,父亲便早早地在门口摆上了上面放有“元宝”(猪头)和糕点的“接灯”的香案,当然糕点里是要夹着“喜钱”的。那时生活艰苦,一般也只能拿二、三十块钱——再说,只有是大户人家和在村里有头有面的家庭马灯才会进来,一个村也只有那么几户呢。在场地表演结束后,关公在驱傩中将进入村民家,挥舞青龙刀进行“扫堂”除秽活动,户主及其全家人都为此深感荣幸,认为这是神马登堂,这年定是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大吉大利。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各种电子游戏越来越多了,可玩马灯的队伍却是越来越少见了。城里因为禁止放鞭炮,再加上受场地限制,马灯基本上不去城里了;而在农村呢,现在的年轻人对这种古老的传承早已没有了兴趣,他们上网、斗地主、刷微博、抢红包,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春节大年初三我在路上遇见了一支玩马灯的队伍,很高兴的和“掌灯”的——相当于马灯队的队长攀谈起来,“掌灯”的告诉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在外面打工赚钱,逢年过节回家乡,邀上几个亲朋好友喝酒、“斗地主”、“搓麻”,基本上没有年轻人愿意参加“玩马灯”了,很多村子里的人也都不愿意“接灯”了,照这样下去,我们这支马灯恐怕再难玩的起来了……
我们总是在感叹,这年过的越来越枯燥,越来越缺少喜庆的气氛,“年味”也一年不如一年,而我们却又总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我们的传统与特色,我们在不遗余力地推崇“互联网+”的同时,是不是能更多的兼顾一下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些东西呢……
作者简介:
王延林,男,1965年8月出生,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在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发表散文、诗歌、小说一百余篇,偶有零星作品获奖。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宣城市散文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农村基层单位。
协办单位:《芙蓉国文汇》、《品诗》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