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员外的烦恼(民间故事)
文/王树军
赵员外家是莱阳城有名的大户,家有良田千亩,佣人过百。府内修有楼阁、花园、假山、荷塘、甬路等等,可谓门庭荣耀。
他家在即墨、平度、莱州和登州等周边城里,都开有钱庄,那真是财源广进。
儿子在京城坐官,据说已升至正五品。就是莱阳城的县令,也不敢怠慢,时常亲自登门拜访。
人都说钱财越多越吝啬,赵员外可不是那种人。他天生性情豪爽,乐于助人。每当城里有人遇到天灾人祸时,他总是热心相助,且出手大方。据说道光年间,旱情严重,至今人们还流传这样的传说,道光道光,户户吃糠。那一年,莱阳县遭遇了百年未见的特大干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未收。赵员外不仅全部免去了佃户的地租,而且慷慨解囊,开仓放粮,接济灾民。他把家中粮仓的粮食放完以后,又拿出大量金银,派人紧急外出购粮。购来粮食之后,继续接济灾民。由于他的这一善举,保住了莱阳城灾民的性命,因而深受民众的爱戴。

赵员外虽已60有余,但身体硬朗,精力充沛。对家中账目和银两出入之事,他都是亲自掌管和支配,因而日夜忙碌,难得清闲。
钱庄银票雪片飞舞,府中金银珠宝无计其数。面对自己的百万家产,按说赵员外应该心中高兴才是。可是,不知怎地,近几年来,随着家中财物不断增多,他反而越发地增加了烦恼,整日心情郁闷,忧心寡欢,不得快乐。
赵员外自小爱马,当然也就喜欢骑马。为了消除心中的烦闷,他便让家人,从马场中挑选出10几匹好马,专供自己骑游射猎之用。挑选出的这10几匹好马,自然有专人喂养,一点不敢马乎。因为爱马,他自然天天要去马棚看马,唯恐马喂得不好而掉膘消瘦。
话说给赵员外喂马的,是本家赵姓的一个小伙子,名字叫来福。来福的名字不错,但是命运却挺坎坷。15岁那年,父母双亡。赵员外见他孤身一人,很是可怜,便把他收入府中,跟着马夫学喂马。
一晃10年过去了,来福学会了喂马的手艺,竟然喂得一手好马。现在,专为赵员外喂养那10几匹好马。说实在的,也只有来福喂马,赵员外才肯放心。因为小伙子忠厚老实,勤快心细,而且很会摆弄牲口。
来福也很喜欢马。从学养马开始,他就一直吃住在马棚里,日夜与马为伴。自打来到了赵府,来福不缺吃,不缺穿,赵员外还每月付给他工钱。可以说一人吃好,全家肚饱,无忧无虑,悠然自在。
因为年轻好动,又有一副天生的好嗓门,来福整日口中小曲不断。他最爱唱的一句戏文是,“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这是空城计里的一段唱词,你别说,他唱起来有板有眼,还真像那么回事。
对于来福的无忧无虑,逍遥自在,赵员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时常想,自己金银无数,家产万贯,怎么就没有来福这般快活呢?如果来福有自己这么多家业,不知会快活成什么样子呢!反观自己,家财越多,反而越快活不起来。每每看到来福那快活无比的样子,他心中既羡慕又嫉妒。

这一日,赵员外又来到马棚看马。当他看到来福口唱戏文,满脸自在地用木梳给马梳理鬃毛时,竟然突发奇想,要考验一下来福对他的忠诚度。他想,来福到府中10年有余,手脚勤快,头脑聪明,现在已经老大不小了,该成家立业了。如果他经得起考验,就帮他选个媳妇,成家立业,打发他回家过日子。如果经不起考验,那就只能当一辈子马夫了。
他看到马棚边上,有一小块空地,便心生一计。计策想好以后,他便喊来来福,让来福明日头晌,把那快小空地刨完,准备种上花草,美化环境。来福听后满口答应。
翌日头晌,来福喂好了马,便扛着大镢来刨地。
他站在地边,高唱一声“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他边唱边欢快地举起镢头,奋力地刨起地来。
话说来福刚刨了几下,只听镢头“当″地一声,碰到了石头,差点没崩了镢刃。
他急忙放下镢头,蹲下身来,用手去扒石头。
当来福扒出石头一看,我的地老奶奶,这哪是石头,分明是一个亮光闪闪的大金元宝,而且足足有半斤重。
来福手里捧着大金元宝,心在咚咚地狂跳。他急忙朝四下撒目了一眼,见没有人看见,便迅速把大金元宝揣进怀里,装着若无其事地走回马棚,把金元宝藏在炕上的铺盖卷下。藏好以后,他才又回到空地边,继续刨起地来。
无意之中,刨出了一个大金元宝,这是来福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的心中还在“突突"地狂跳,未恐怕别人发现。他尽量装出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他想把那段戏文唱完,可是竟然张了几次口,也发不出声音来……
来福很快就刨完了地。他把地搂平之后,便匆匆离开地边,奔回马棚,从铺盖卷下掏出大金元宝,捧在手中惊喜地欣赏起来。
这一天,来福再也没有开口唱一句戏文,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哑巴。
夜里,来福彻底失眠了。他搂着那个大金元宝,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在仔细地盘算着,有了这个大金元宝,往后的日子可就好过了。
他想,若把这个大金元宝兑换成银子,可以置上几亩地,盖上几间大瓦房,还可以买几匹好马,再娶上一个俊俏媳妇。然后雇人开座豆腐坊,做起豆腐生意来,肯定是可以赚很多钱的……
可是,等他想完了美事之后,心中又犹豫起来。在不停地问自己,这个大金元宝能留下吗?虽说这是自己刨出来的,又没有人看见,可是这地毕竟是老爷家的,这金元宝自然也应该属于老爷的。按说,自己应该把金元宝还给老爷才是。
再说了,老爷对自己恩重如山。父母去世后,是老爷看着自己独苦伶仃,才肯收留自已的,自己怎么能忘恩负义呢!

来到赵府后,自己有吃有穿,无忧无虑,而且每月还有工钱。要是没有老爷的恩典,自己肯定要流浪街头去要饭的,哪里会有现在的舒服日子呢!
可是,真要把金元宝还给老爷,他又有点舍不得。这可是关系到自己今后一辈子穷富的大问题呢!这一夜,他竟然破天荒,第一次忘记了给马添草加料……
天亮后,来福把还带着体温的大金元宝,又重新放在铺盖卷底下藏好。这才急忙起身,去给马添加草料,然后默默地打扫起马棚来。
往常日,在这个时候,他会边打扫马棚,边高声唱着那段熟悉的戏文。“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然而,不知怎的,他今天竟然张不开口。他只能低着头,默默地打扫着马棚。
吃过早饭,来福把马喂好,然后将马一匹匹牵出马棚,将棚中马粪清除干净,又默默地用木梳,逐个给马梳鬃毛。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来福仿佛真的变成了哑吧,再也听不到他那铿锵有力的唱腔了……
这几天,赵员外虽然没有来马棚看马。但是,他却一直在远处仔细地观察着来福的举动。当他看到来福整天只顾默默低头干活,没有了往日的快乐,竟然连最喜欢的戏文,都不肯唱了,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对来福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来福的变化,他慢慢地悟出了一个道理。在他看来,金银珠宝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好玩艺儿。你看,来福只得了一个金元宝,就有了心思,变得像另外一个人了。如果他有自已这么多的金银珠宝,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他肯定也会像自己一样,整日心烦意乱,忧郁寡欢。他甚至会更厉害,说不定会被压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卧床不起呢呢!
几天过去了,赵员外来到了马棚。他看到来福那沉默不语的样子,便问他,来福啊,这几天怎么啦,好像有什么心思?
没……没有……听到赵员外的问话,来福的脸唰地红了,根本不敢用眼去看赵员外。
没有?那为什么闷闷不乐呢,连戏文都不唱啦?赵员外满脸堆笑地问。
我……我……停了好久,来福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刨出金元宝的经过。
说完,他急忙跑进马棚,从铺盖底下拿出了金元宝,回来归还给了赵员外。
看着手中的金元宝,赵员外心中比较满意。他认为来福还算经得起考验的,可以说是忠诚的,测试成绩起码可以打及格以上。
考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他笑着对来福说,来福呀,看来你真的来福了。这金元宝是你刨出来的,就是你的,你留着吧。他想把手中的金元宝还给来福。
不……不……,这是在老爷家院子里刨出来的,就是老爷的,应该物归原主,来福坚决不要。
赵员外见来福不肯要,便笑着告诉他,自己先暂时替他保管着,等以后需要时,再还给他。
第二天早晨,来福早早就爬起身来。他拿起扫帚打扫马棚。他感到心中既轻松又愉快,张口就唱出了自己那段最熟悉的戏文。“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那声音更加铿锵有力,洪亮动听。

吃过早饭,赵员外带着一个俊俏的丫环来到马棚。笑嘻嘻地对来福说道,来福呀,你又来福了。你也不小了,该成家了。这是府里的丫环小翠,她心灵手巧,勤劳贤慧,对你也很有意思。你带领她回家过日子去吧。
听了赵员外的话,来福急忙说道,不,不,老爷,我不能走。我走了,谁来给您喂马呢?
赵员外看着来福笑说道,这事你就不用管了,放心地去吧。替你喂马的人,我已经选好了,他马上就会来接替你的。
不,老爷,我不回去。我要留在这里,给老爷喂一辈子马,来福苦苦地哀求。
赵员外耐心地劝道,来福,别耍小孩子脾气。你不回去,那不辜负了人家小翠姑娘的一片心意了吗?
老爷,您要真赶我走,我走就是了。可是,我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这不是让人家小翠姑娘跟我受苦吗?
来福,这不怕。我已经替你想好了。你不是已经有了一个金元宝了吗?我再送给你一个。你拿着这两个金元宝,回家去兑换些银子,盖几间房子,置几亩地,再做个小买卖,和小翠姑娘好好过日子。
赵员外说完,从管家手里接过两个金元宝,递到了来福的手里。
来福手里拿着两个金元宝,不好意思地看着小翠姑娘问,你愿意跟我回家过日子吗?
俺当然愿意啦!小翠姑娘声音干脆地回答。
来福,你还不知道吧,人家小翠姑娘早就对你有意思了。不是小翠姑娘对你有意思,我怎么舍得赶你走呢?赵员外看着来福笑说道。
老爷,既然这样,我就回去。这两个金元宝,算我借您的,等我发了家,一定加倍还给您。来福信誓旦旦地说道。
好,来福,有志气,我等着这一天。赵员外高兴地看着来福和小翠。
多谢老爷!来福和小翠跪在地上,给赵员外瞌头告别。赵员外急忙把来福和小翠扶起来,一直送出府外。

自从来福走后,赵员外把家中帐本和掌管金银珠宝之事,全部交给了管家,从此不再过问此事。
闲来无事,他整日带领众家丁,骑马打猎,游山玩水,寻找快乐。
每当玩到高兴之时,也会学着来福,时不的地唱上几句熟悉的戏文。“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你还别说,从此以后,赵员外的心情快活起来。往日心中的那些烦闷和苦恼,还真得就消失了……


作者简介
王树军,笔名绿叶,绿树成荫 。山东省莱西市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莱西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爱好文学,出版长篇小说巜沽河风云》(上、下集),诗歌作品集《献给家乡的歌》,有作品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