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小说)
文/黄雪梅
年近知天命之年的小吴,总感觉一生平庸半生遗憾。
曾记否,那一句“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当老师的梦想,纠缠撕裂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1994年,大学生双向选择把人才推向市场,受命运眷恋,她不费吹灰之力,在大学校园北门口附近的人才交流市场,在省城有了一份大多数人都羡慕的工作。在一家单位从事电脑CAD 制图兼文案。当部分同学还在读“高四”的时候,连班主任老师都没忍住赞叹:工薪族不如打工族。可是,小吴的心里,对当老师的向往,始终未能泯灭,尽管单位待遇好,环境好。

突然有一天,厂长把她叫去了办公室,“小吴,你做一下准备,这几天你要离职了,单位暂时不缺人了”。小吴,一时还真懵了。事后很久才知道原由,她私下和同事聊天时候,流露过对当老师的向往,流露想回农村的老家,能站在黑板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念头想法。这后来被同事添油加醋式的传到了厂长那里了。
受命运再次眷恋,1995年的冬天,因为所在的小学,邻村一位二年级老师有病住院请假,校长找到了她,提出代替那个老师二个月。天阴天晴,刮风下雨,她骑个自行车去那所不是本村的学校。冬天的早上,雪还未消,四周大地白茫茫一片,路上空无一人,只有自行车骑行发出的呲呲声响在陪伴。
春节很快临近,小吴的短暂又美好的教师生涯划上了句号。
后来,小吴从事了很多工作。一转眼之间,就到了知天命之年。
2022年仲夏,她乘车来县城有事,车上有位90多岁的老奶奶。一个人在公交车上坐着,衣着很不时尚,小吴还在心里想着: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一个人外出,也没有见家里人陪着。心里当时就犯了情绪。紧跟着,到了县城,老奶奶也和她一起下车了,在公交站牌,手上拿了个纸条,上面写了一串手机号码:女子,你给我帮忙打个电话,让我娃来接我。
“来了来了,知道了,就来了,”那面的电话应承着。
过了都十五分钟。老奶奶让继续打电话。
“来了来了,知道了,就来了”还是同样的回复。

近40度的高温,老奶奶和小吴一直在公交站牌不停地打电话催促。而此时,小吴也是提前约好了人,在等自己的人。
电话打了好几次,焦急的老奶奶,不停地张望。老人的孩子坐得公交终于来了,高跟鞋,金项链,银手镯,涂脂抹粉,浓妆艳抹,姗姗来迟,步态优雅。看来有60来岁吧。
“你都不知道你妈等了多长时间”?
“你都不知道坐个出租车来”
“你都不知道,天这么热,让老人一个人外出,你就放心吗”?
一连串的诘问,小吴,怒不可遏。
老人的孩子讪讪地笑着。陪着笑脸,还是说了一句,“那一起吃个饭……”
“不,我还有事”。小吴悻悻地就离开了。
假如不是小吴有事,这次肯定会抓住时机,再次“诲人不倦”了。
有且也只有这次,小吴才感觉到自己真正地当了一回老师,哪怕时间是那么短暂。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雪梅,自幼爱好文学,1986年开始在全国各媒体发表作品,创作各类文体作品百余篇,作品《享受孤独》被名人书籍收录。2006年至2019年底,担任陕西广播电视报某版面编辑及采编工作,现为《渭南文坛》特约作者、陕西丈八文化馆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