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遭遇波澜
文/毕勤山
还是在早些时候,我妻子在体检中查出胆囊里有结石,询问其危害程度,医生说象这种情况,多数人都有,不碍事的。听了医生的话,我们心里踏实下来,丧失了警惕性。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疏忽,却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还差一点丢了性命。
一、突染重疴
望着躺在病床上命悬一线的妻子,我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感觉快要守不住了。
2022年3月14日晚上11点来钟,我在睡梦中被妻子一阵阵剧烈的呕吐声惊醒,只见她上半身侧歪在床边,头部艰难地伸向床外,“哇哇”吐个不停。我赶紧下床拿盆接住,一下子就吐出了半盆儿。我吓坏了,想打电话找医生,“深更半夜的就别麻烦人了,我能忍”,被妻子阻止了,就这样心急火燎的捱到天明。
第二天早晨,妻子呕吐的情况不怎么严重了,但还是头晕腹痛得厉害,脸色蜡黄,浑身无力。这时女儿通过熟人打电话叫来一个医生,他来到家里,诊断说是眩晕症,打了一针,又吃了几个西药片,头不晕了,腹痛见轻,呕吐也有所缓解,我和女儿都松了一口气。
16日上午,因为惦记着妻子的病情,我办完事提前回到家中。打开门一看,只见妻子在客厅的沙发上蜷缩成一团儿,连说话的气力也没有了。看到这幅情形,我二话没说,当即扶起她一步一步下楼找医生看病,——当时没想着病情有多严重,也没想起叫一辆救护车来,先开车拉着她到附近诊所作检查。医生一看症状,怀疑是急腹症,要求赶紧上医院,我也不知道啥是急腹症,来不及多想,一路驱车奔向医院,大约11点半左右走进医院,挂急诊,开始检查。这家医院门诊楼也没个电梯,我只能扶着妻子,忍着剧痛,一楼二楼挪上挪下的作检查,上午做了心电图、胸透、彩超,下午上班后做了一个加强CT,我在煎熬中等待着检查结果。大约到了下午4点来钟,检查结果出来了,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同时患有胆囊结石、胆囊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个啥病?在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我还以为这就是一般的疾病,严重的话也就是输几天液,炎症消退就好了吧,该不会是要命的病吧?主治医生把我叫进医办室,十分严肃而又沉重地告诉我说,她这个病十分凶险,发病快,难控制,致死率高达60%以上......
病情这么严重?还有可能要人命?一场不期而至的痛苦就这样毫无预兆的开场了。
一连几天,妻子躺在病床上,不是迷迷糊糊,神志不清,就是疼痛难耐,坐卧不宁,我心沉得如坠千斤,从白天到黑夜,连续不断的输液、护理,很是劳人。记得有一种药液,具体啥名字想不起来了,医生要求每隔20分钟左右就要摇晃一下输液袋子,以免挂在液袋壁上,输不到体内就有可能造成低血糖,即便这样,我也没觉得困倦。
我坐在床边,攥着妻子的手,摇啊摇,晃啊晃,生怕不摇不晃了,她就这么悄悄地离我而去。我摇呀晃呀,泪眼婆娑中,端详着躺在我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女人:她是跟我生活了30多年的妻子吗?她勤劳能干,风里来雨里去,忙里忙外,从没叫一声屈喊一声累;她照顾老的看护小的,心里装着这个装着那个,唯独没有装她自己。她是跟我生活了30多年的妻子吗?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月下花前,有的只是劳作的汗水、辛酸的泪水,还有充满艰辛的苦水,待到一切安定下来了,生活慢慢好起来了,她勤俭依旧,无欲无求。她是跟我生活了30多年的妻子吗?总想着有时间却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过这段夫妻情分,现在老天爷就要把它拿走了吗?听着她病痛中心心念念、呐呐讲着儿女没有成家的之类话语,从妻子迷离的目光中我分明读到了眷恋和不舍,我泪流不止,攥紧妻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我到医办室询问主治医生:我妻子的命能不能保得住?病能不能治好?
他只回答了四个字“不太乐观”。
我走出医办室,大脑一片空白,无助又无奈的感觉顷刻间弥漫到了全身,心理防线就要守不住了,要崩塌了。我托朋友找到北京306医院的一位专家看了片子后,建议立即就近转到有实力的医院进行治疗。
病情危急,容不得多想,我当即决定:明天转院。
3月20日是农历“春分”,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节气,又称为“升分”。春生美好,万事可期,带着美好的愿望和期盼,这天上午9点多钟,在办好转院手续后,120救护车把我们拉进当地最好的市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又是一通检查化验,诊断结论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胆囊炎,还好没有住进ICU。几天来,她的神智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胡梦、呓语,说一些云里雾里、神神鬼鬼的怪话,前言不搭后语,病房里的人听了都有些害怕。医生说,她还游走于死亡的边缘。
4月1日,到介入科下了一根导管,同时置入鼻饲肠管和鼻胃管,给予肠外输入营养和胃肠减压处理,至少妻子不怎么难受了。4日的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炎伴周围多发渗出,包裹性积液形成。第二天,主治医生拔掉了肠管和胃管,告诉我说,胰腺炎急性发作期已经平安度过,保住生命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太好了!望着眼前的这位主治医生——一个精干帅气的小伙子,我心里竟涌起了想拥抱他的冲动,命保住了,太不容易了。激动至此,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 二、难以治愈
眼瞅着一个多月过去了,妻子的病情还是没有多大起色,我的心不免焦躁起来。
4月7日下午4点半,主治医生为妻子实施了腹腔穿刺引流手术,成功引流出大量胰周脓液,手术效果还算满意,医生告诉我说,现在病情发展到了感染期,这个时期又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要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闲暇时间,我通过手机上网“科普”了一些有关胰腺炎方面的医学知识:急性胰腺炎,简单来讲就是,胰酶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急性的胰腺的炎症性病变。胰腺本身是一个消化器官,它分泌出的胰液消化我们吃的饭菜肉等食物,胰腺发炎后,它所分泌的胰液,不仅啃噬胰腺(自己腐蚀自己,所以又称为自杀性疾病),而且还侵蚀胰腺周围的组织,这些被腐蚀的组织和形成的脓液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如不能及时、有效清除,会加重感染,引起败血症,也会因胰液腐蚀血管引起腹腔出血导致死亡。重症胰腺炎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早期在发病两周左右,主要表现是全身急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个阶段是第一个死亡高峰。中期一般在发病后两周到四周,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胰腺周围液体积聚形成积脓和囊肿,造成感染,危及生命。后期是在发病四周以后,这个阶段是另一个死亡高峰期,它主要是各种感染引起的全身和局部并发症。
转眼间到了4月20日,来这里住院一个月了,妻子的病没什么大的起色,发烧,呕吐,浑身乏力,指标异常,治疗效果不彰,做了几次CT,结果都是“较前无明显变化”,从刚刚做的CT片子来看,病情还有所发展,而治疗方案和治疗措施却没有及时跟进和调整,我心焦得很,憋闷,想发泄却无处释放。
又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鉴于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市政府决定,自4月20日6时至25日18时,对主城区实行静态管理,要求“里不出、外不进、内不动、足不出户”。要命的是,这两天,我偏偏感冒得厉害,头晕、咳嗽、浑身疼,吃了药感觉效果不大,多亏了闺女家里、单位、医院来回跑,买东西送饭,替换照料,减轻了我不少的负担,现在一封控,闺女动不了了。想到这里,我的心不免焦躁起来,可是想到还有一个重症病人需要照料,我又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可不敢泄气,一定要顶住!必须顶住!
我跟自己说,千万不能失掉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4月22日下午,时隔半个多月,妻子又下了一次输肠营养管,前次刚下管没几天,医生就给拔掉了,对此我心里还纳闷儿:病不见好怎么就拔了,以后不用了?现在想来当初是草率了。
4月29日的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炎伴周围多发渗出,包裹性积液形成,较上次(4月20日)范围略缩小(这是好的变化),而双肺炎症、左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这说明穿刺引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呕吐、发烧、乏力的顽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新添了一个毛病:20多天来没有大便,这样的后果是,可能会引起肠梗阻导致病情加重,进而可能会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主治医生说,现在用的是最顶级的抗菌消炎药物,可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难道没有别的好办法了吗?
三、迹象转好
能坐起来了,能下床走动了,能到楼道里活动了,我的心借着楼外的阳光敞亮了许多。
5月5日立夏节至,这是夏天的开始,预示着万物即将进入生长的旺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妻子的病情似有转好的迹象,能坐起来、下床走走。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几日,她能走出病室到室外走廊活动了,虽然精力不济,没有力气,但和前几日比较起来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到水房打水,遇见隔壁病室陪护妻子的一位老兄,我们聊了起来,他爱人因车祸重伤住院,相同的境遇让我们彼此亲近了许多,也很聊得来。闲谈中得知,这位仁兄熟知易经八卦,从他那里,我了解了一些关于阴阳转化、五行生克的命理知识,仔细一琢磨,所谓的天干地支、六十四卦象、阴阳五行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原理,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代表着古代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哲学认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真可谓“病急乱投医”,看到妻子病成这样,亲戚朋友都纷纷出主意、想办法进行“实病虚治”,这位“阴阳老兄”也根据“八字”命理提了几个点子,我“心诚则灵”,如法炮制,竟然获得了一些令人称奇的功效,这股神奇的力量也许就是玄学和周易存续的奥妙之所在吧。
5月10日早晨,我扶着妻子第一次走出病区到外面主楼道走了一圈儿,但是气虚乏力、低烧、呕吐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康复出院的日子依然是遥遥无期。16日的CT检查结果与上次(5月9日)结果相同,没有好转,也没有恶化。这时,中医科主任前来会诊,他说,没有恶化就是好现象,这个病本身病程就长,急不得,要慢慢来。我问他啥时候能出院,他说,乐观估计一个来月吧。我心里暗下决心,不着急,沉住气,再跟病魔大战30天。
5月19日,通过熟人介绍,在咨询了医生后,我联系了一位中医来扎针灸。听这位中医介绍说,胰腺炎的针灸治疗主要是针对胰腺炎所产生的症状,包括腹胀、恶心、呕吐,通过针灸治疗调理脾胃,缓解腹胀促进肠蠕动,它对因胰腺炎引起的消化功能不良能起到一定辅助治疗作用。我爷爷、父亲都是中医,我相信中医,也相信针灸的疗效,祈盼针灸能给妻子带来好运。
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下大雪了,地上的积雪老厚老厚,我和妈妈在老家院子里清扫着积雪,我们把雪堆到了树坑内,这样雪水消融后,既防止了雪水的外溢,又浇灌了果树,真是各美其美。雪一边下着,我们一边铲着积雪,只一会儿功夫,积雪被清扫的干干净净,妈妈还嗔怪我动作慢了,没及时堆到树底下,雪水流了一地,白白浪费掉了。我也里不服气,一边铲着雪一边急吼吼地为自己辩解......从梦里醒来,我恍有所悟,梦里的雪水?妻子病体里的积液?二者何其相似,尽管有很多,但总有清完的时候,难道冥冥中有一股神力相助吗?母亲的在天之灵也在护佑着我们吗?
恍惚间,我似有所悟:妻子遭受病痛的折磨,我也正在经历磨难!这似乎是老天对我们的考验,我必须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再大的风浪波澜终总会有波平浪静的那一天,我相信那一天不会那么遥远。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我心里敞亮了许多。
四、病情加重
看不到治愈的希望,我的心沉得直往下坠,像是掉进了深不见底的冰窟窿里冷寂又无助。
5月27日上午,医生更换了粗一点的腹腔引流管,拿来两大袋300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引流冲洗,这样一来,非但没能减轻病症,反而加重了病情,低烧转化为高烧,呕吐得更加厉害。更为严重的是,妻子身体更加虚弱,下不了床,更别说走路了,神智上也是清楚一阵糊涂一阵,这可怎么好?
5月31日下午,我忧心忡忡地推开主任办公室的门,跟主任商议后决定实施下一步治疗方案:先行扩张一下腹腔窦道,促进腹腔内脓液排出体外,先把烧退了再作进一步处理,眼下也只能是治一步看一步了,还有其他的好办法吗?晚上,姨姐夫打来电话,特别说起在天津工作的姨甥女很是关心她姨的病情,建议妻子到天津治疗。姨姐夫也多次劝我考虑转院,我内心里十分犹豫,病人身体十分虚弱,能否经得起这番折腾?中途出现什么状况实难预料,再加上疫情肆虐,各地管控得很紧,当前北京、天津都在排查管控的范围之内,就连救护车到天津去也要按规定进行隔离,去不了呀!
再等等,视今后病情、疫情发展再作进一步打算吧。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3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也是我们当地重要的食俗大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捏饺子,过一个祥和安康的节日。临近中午,姨姐和姨姐夫带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粽子。我和女儿吃着饺子、嚼着粽子,一股股暖流在内心里涌动,浓浓的粽香和亲情在病房里尽情飘洒。妻子躺在病床上,精神似乎好了很多,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笑逐颜开,说东道西,完全看不出是一个重症病人。
到了晚上,妻子依然发烧呕吐,身体虚弱,我走在病区的主楼道里,心情像是浸泡在那深不见底的冰窟窿里,憋闷得无处释放。这个楼道从病区出来到最南头大约350步,来回700来步,就这样来来回回的,我走了70多天。走在楼道里,我的心沉得直往下坠,两腿象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脚步,“治来治去又治回原点了”、“做手术风险太大,建议还是到大医院去做”,好心人的提醒时刻在耳边回响着......
走来走去、想来想去,我终于下定决心:北京天津去不了,先转到省会医院吧!
6月5日,经过一番周折,在家人的帮助下,我们顺利住进省会一家大医院,尽管这家医院卫生条件差,但医疗水平还可以,妻子的烧很快止住了。可是在随后的十多天时间里,妻子的病除了不发烧外,其它方面还是那样,也没啥进展。6月15日的CT 检查报告上说:“胰腺轮廓不清、胰腺内伴坏死及积气,伴周围多发渗出性病变;邻近胃壁及十二肠壁明显增厚,门静脉及脾静脉局部重度狭窄;右肺下叶病变较前进展......”。如此严重的病情,科主任前来查房却轻描淡写地说:“这个病也没啥好法子,回去慢慢养着吧!”。听了主任的话我心里很是震惊,很明白地对自己说: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必须立刻转院。
我通过姨甥女把CT片子拍给了天津的专家看,得到的答复是“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不能再耽搁了,必须马上来医院做手术”。
此时我得到消息,天津刚好解除了疫情封控,可以去了。说转就转,立即行动,就这样,姨甥女在天津提前联系办好了住院的前期手续,儿子也从他上班的郑州赶来,并置备齐了住院的一应用品。6月22日,姨姐夫开车,我、妻子和儿子一行在亲人送行的殷殷祝福声中,承载着我们一家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来到天津,住进了位于南开区的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五、柳暗花明
静谧的夜里,我躺在陪护床上思绪如潮,一百多个日夜过去,而今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
来到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一个礼拜了,效果还是有的,没发烧、没呕吐,精神头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住院之初我就欣喜地发现,妻子平静地躺在床上,能自如地翻看手机,这在前段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治疗胰腺炎方面,特别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是很有一套的,名气也大,科主任崔云峰教授的名气和医术更是了得。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由崔云峰主任领衔的医疗团队,在本专业领域内,将新一代微创技术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当中,完成了相当数量的手术病例,解决了许多复杂危难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许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
妻子的主治医生赵光,是崔主任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老家新河的,邢台老乡,人好医术也好,说话直爽,办事利落。第一次手术安排在7月1日的下午,赵医生为了消除家属的疑虑和不安,特意在术前对手术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一一详尽作了介绍,他还半开玩笑地说:“这个病就是个耗时又烧钱的病,病程长费用大,一般是是可以治愈的,但前提是护理人员要到位、资金准备充足、能耗得起时间”。
手术作了两个多小时,很成功。赵医生说:“你家属体内脓液较多,没啥坏死组织,只是出现了十二指肠瘘,治疗起来要麻烦一些,不过不太严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是可以愈合的”。
7月5日,女儿放暑假来天津照料母亲,按照医院规定只能是一床一陪护,她来我就得走。临走前,我整理出几个“护理要点”,以便女儿尽快熟悉和掌握护理事项:
1、静脉输液要提前掌握换液时间(使用输液报警器);
2、营养液换液是在将要输完时,依照顺序先封住管卡子,再关紧调节阀门,然后关闭营养泵电源,换液后依序打开即可;
3、负压冲洗引流:关紧调节阀门,拔下容器端引流管,倒掉冲洗液(计数),完成后依序安上、打开即可;
4、微波炉温中药袋(中火2分钟即可);
5、揭掉敷在腿部的中药贴(贴敷2小时即可);
6、做雾化前用温水清洗雾化器;
7、作好记录:尿量、肠胃分泌物排量、腹腔引流量、大便次数、自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量(一般每两小时测一次);
8、护理当中遇到的问题和症状也要随时记下来,并及时和医生护士沟通。
翻着厚厚的《护理日志》,我不禁感慨:护理不易,护工不易呀!
此后,又作了3次清创手术,妻子的病便“一天天好起来”:
7月31日,第一次在250米长的楼道内“独自走了两三个来回”。
8月14日,按照医嘱开始进食百普素,这是妻子自发病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食;
8月20日上午,情况进一步好转,医生撤掉了负压冲洗管。下午出现了一个小波折,妻子突然疼痛呕吐起来,高烧冷颤,一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了,又紧急作了胆囊穿刺引流手术,术后恢复正常。
8月25日,医生检查后说,可以正常吃饭了。
8月31日,医生说,准备出院吧。静谧的夜里,我躺在陪护床上思绪如潮,一百多个日夜过去,而今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
9月2日,我结清了住院手续、完成了向社区疫情报备的各项流程,走出了住院部大门,此时,开车来接的姨姐夫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大约中午12点钟,我们离开医院,踏上了归途。
我激动,我感喟:辗转三地四家医院,离乡别家170天,今天终于回家了! 六、生命归来
妻子卧病住院近半年,生命来去,我沮丧,我庆幸,真切体会到内心安静方显珍贵。
我从医院回到家里,有很长一段时间情绪调适不过来,在医院里的所经所历老是在脑海里浮现,并且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索性就让思绪飞一会儿吧!
我想起了,在邢台住院期间,同住一个病室的那位老板室友,看上去50岁不到,正是意气风发干事业的年龄,精神头、气色都还不错,怎么看也不像是有病的人,我侧面打听他的病情,一开始他没有接话儿。后来,他才轻轻对我说:“其实我这个病挺重的,是胰腺癌”。我听了心头一震,这么严重的病,看他的神情却是那么平静,看不到一点儿痛苦和压力,好像病不在自己身上。他很轻松地告诉我说,再努力下到北京大医院看看,能多活一天是一天。得了病,痛苦也好,悲伤也罢,终归要面对,不如有个好心情,珍惜过好剩下的日子。他的安详淡定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我想起了,在天津南开医院,同病室陪床的一位老人,今年73岁了,老伴儿患胆囊结石住院,他跑前跑后悉心照料,累是累了点,却是个乐天派,只要一闲下来,他就拉着屋里的人,教练健身养生之术,练的功法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找准穴位“抓耳挠腮”、“伸胳膊搓腿”之类,随时随地行功,人人皆宜运动。在他的带动下,病房里的忧郁一扫而光,处处洋溢着温馨和欢乐。
我想起了,每天的早晨或晚上,在医院不宽又不长的走廊里,总有病人在亲人的搀扶下散步、聊天,他们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年轻眷属之间有时候还拉拉扯扯、打打闹闹,充满甜密和温情,他们开心的样子,宛如牵手在公园里散步,全然忘却了病痛的折磨和陪护的烦恼。当时我就心生感慨,心有阳光,才能不惧悲伤,处之安然,何愁病魔不除!
妻子卧病住院近半年,生命来去,个中悲喜自不待言。朋友送来祈求平安的《佛歌》放音盒就放在妻的床头,我初听禅乐,催动心中悲情,怆然不能自已,多听往复,便觉释然,忧郁烦躁瞬间消弭,浮躁的心灵归于平静,在回旋的梵音中悲悯向善之心便油然而生。
最近读了英国著名的畅销小说作家凯特·阿特金森写的《生命不息·归来》一书,他在书中告诉我们,人生无常,生命非常脆弱,很容易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生命又很顽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处在生命长河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回生,即使面临死亡,也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经历了妻子这场生命的波澜,我真切体会到淡泊宁静方显珍贵,坦然处世才是大智慧。有几句话了然于心,不能不记:
世间很多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能做的未必是你想做的;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得到的未必是你想要的;很多人,不是你想留就能留得住的,留住的未必是你想留的。或长或短、或好或坏、或苦或乐,你都要经历过,世上的天长地久、海誓山盟随着时光流逝终将淡去,唯有一颗仁爱的心和久燃不灭的希望长存! 作者简介:毕勤山,男,大学学历,河北省邢台市人,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首届理事,邢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邢台市信都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在省、市多家媒体发表文学作品多篇,代表作品有小说《厂长的心事》、《老贾的春节》、《冷热父子》;散文《跳荡的红黄绿》、《青山本不老》、《最难离舍是乡愁》;纪实文学《邢西抗日播火的岁月》、《乡村医生往事》、《全国劳模王德堂》;诗歌《新冠的自白》、《一定战胜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