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
文/微生容
天渐渐黯淡下来,坐在车里朦朦胧胧的看着前方的道路,虽看不真切却也别有一番风味。突然间,前方出现了一道绿色的瀑布,车子不管怎么看都像被施了魔法,朝着它狂奔而去,眼看就要撞上了。
我被突入眼帘的场景震惊的无所适从,如坐针毡,想叫又觉得不太合适,一想自己怎么也只是一个坐客,司机经验丰富、技术纯熟,怎么会撞上去呢?自己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况且马路中间怎么可能有瀑布呢,即使有那也只是在公路的旁边而已,哪有公路会建在瀑布里的,这么一想心绪总算稳定了点,只是看着越来越近要撞上的样子心里还是忐忑不安。
司机把车开的很快,不一会就到了跟前,原来那条瀑布竟是一辆卡车。那是一辆装满了货物的卡车,卡车周围盖上了一层绿色的塑料纱帐,怎么也不能看成是瀑布啊!原来我没有戴眼镜呢,尽管塑料纱帐上有很多孔,在我近视的双眼里全都模糊成了片,卡车上方是空白的,变成了白云,当卡车被渐渐追上的时候,纱帐就从上往下流动了起来,当然也可能是下往上,记不真切了,这时的瀑布就像从白云里倾泻下来,美的不像人间风景。
这时我才意识到:在近视的人眼里这个世界是意象的、朦胧的中国传统写意绘画,而在正常人眼里这个世界是西方写实油画。
近视虽模糊了事物,但还是有原来事物的面貌,它是传神的,用人生的三个境界来说就是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知不觉中,得了近视还得出人生境界来了。说起自己得近视的经历也是挺有趣味的:在初中的时候,面对成绩一塌糊涂的自己来说,对那些成绩好的朋友始终有一种崇拜的感觉,毕竟自己也是十分喜爱学习的,可成绩总提不上来,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带着眼镜。于是,成为近视成了自己追求的一个目标,以为近视了,成绩就能变得好了。
在初二之前,自己的视力都是很好的,为了得近视,尝试了看电视的时候故意坐的很近、用手机看小说等方法,半年之后还真的就得了近视,那时第一时间就去配了一副眼镜。虽然不知道得近视能不能提高成绩,但就结果来说,自己的成绩确实提高了,要知道以以前的成绩来算是无法进入普通高中的。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高二,戴眼镜成了一种心灵寄托,但是在高二那年,对成绩的执着有了些许变化,尤其是高三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求更甚以往,可学校早早就把知识教完了,每天都是一遍又一遍的复习,纯粹为了成绩而不停测验调整,结果对成绩失去了兴趣,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了阅读课外读物上。由于长期戴眼镜,好些朋友的眼窝深陷,鼻梁骨变形,已经对身体产生了影响,摘掉眼镜后原本清秀的脸庞竟变得有些畸形,已经到了离不开眼镜的地步。因为害怕自己也会变成这样,在高中毕业上了大学之后,除了出门坐车、上课时戴着眼镜,其它时间都不带了。
长此以往,倒也渐渐习惯不戴眼镜的生活,很多人都说,近视不带眼镜度数会越来越大,然而自己不仅没有增加度数,还稍微的降低了一些。尤其是大学毕业之后,对各种人事关系的厌恶,旅行带来的眼界的扩大,觉得人活着并不是需要所有的东西都看的真切,有些东西模糊掉反而对自己是一种保护。例如在街上碰到熟人,但你并不想和他打招呼,结果就很尴尬,不戴眼镜的时候就没有这种顾虑了,因为你根本看不到街上有熟人;很多美景都不能近看,只能远观,而不戴眼镜的时候随时都是远观,你的周围到处都是美景;肮脏混乱的街道、灰尘全都不见了,只留下有人情味的交流的、干净的世界。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在逃避,因为现实还是如此,然而我们都不应该忽视环境对一个人心里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脏乱差的社会环境一眼看着心里就不舒服,看到听到不和谐的人事关系心里就会起波澜,不管愤怒也好还是惊叹也好,都对你的内心产生了涟漪,影响到了你的心理状态,而且在意识里不好言行影响的冲击力远比好事好物带来的冲击力要大。经常处在波动的环境之下,人的心理自然经常的产生波动,情绪会越来越容易失控,正义与邪恶在心里的争执、冲突就会越强烈,活得就越痛苦。
那些天真、率真的人心里都比较健康,心里的苦会少很多;那些道理知道的越多、好事坏事接触的越多、大是大非越是清晰的人,心里就越容易引起痛苦;那些心里阴暗的人尽管表面上活得很潇洒,而事实上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如果你觉得心里再苦也比不上皮肉、生活之苦那就大错特错了,皮肉生活之苦虽会导致心里之苦,但是有缓冲的空间,而心里苦就不管皮肉生活的多么优越舒适还是难受折磨都是痛苦的,人活着感受到痛苦的时间比快乐的时间要多很多,不就是因为心里苦的时间更多吗?
我曾听到过,西方的某位神父由于听到忏悔者太多的罪行而迷失了自己,致使自己也走向犯罪的道路;一位佛教高僧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接受了太多的罪恶而坠入魔道等类似的传说,这也就是说,对于品行高洁的人尚且承受不住长期过于黑暗的环境,更何况是一般人了。虽然和谐的环境不能改掉人的邪恶,但是人们会自觉地隐藏起邪恶的部分,尽量不要表现出来,如果能隐藏一生一世,那么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将是莫大的仁慈;如果是在本就邪恶的环境,别说隐藏邪恶了,就是散发一点人性的光辉都相当的奢侈。因此对于个人而言,知道太多的恶事只能让自己痛苦,人们喜欢看悲剧,从中寻找共鸣,殊不知这样的追寻反而把伤口越拉越大,把痛苦的时间越拉越长,就如祥林嫂,虽然生活遭遇变故,她把悲伤变成故事博取别人的同情,使自己长期处于痛苦之中,时间过得越久,她自己本身的痛苦没有减少,反而迎来了更多外来的痛苦,她讲的次数多了,别人就厌烦了,她只能感受到冷漠,如果她适可而止,外来的痛苦是不会有的。很多人沉浸在自己所受的苦难中无法自拔,有人深陷别人的苦难中感同身受,而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是对自己的残忍。
可见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会有多大的影响。
近视的人自动把世界都美化了,把环境都美化了,肮脏不净的事物全都磨成了糊,填充、渲染在美好的事物周围,方形的、椭圆形的、不规则的全都变成了圆的,全都变成了美的形态。换句话说,近视能改变、调节周围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随之改变自身的心境。
圆是最完美的形态,也是圆满的意思,佛家最高的境界就是达到智慧圆通,道家的阴阳和合也是圆的。人们在近视了之后,看到的事物竟然都是圆的,为什么不是方形的、多边形的、异形的呢?难道这是一个巧合吗?
近视是一件多么难得可贵的现象,人们却如此害怕近视,害怕错过了什么,一天到晚带着眼镜,也不见得他们把世界看得透了,把真理看得明白了,反而带来的更多的是为难、不满、争执和伤害。
近视是一种生活态度,能在这烦躁、纷忙的世界偷安一隅已是难能可贵,自
当有大隐隐于市的豁达。近视最好的状态是250度到350度之间,过多过少都难
体验这种感觉。
世事洞明皆学问,近视又何尝不是一种学问呢,只是它太平常容易被忽略而
已,如果上天再让我选择一次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近视的。
作者简介:
微生容,笔名:衣鱼子;90后,曾是建筑设计师,现为雕刻师,写作已十余年,正往职业作家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