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灯绘在陶罐上
——湖北汉川古时过年风俗和马口窑上的龙灯图
文‖吴雷
湖北汉川属江汉平原腹地,古有川泽山林之饶,以耕耨渔猎为业,饮食还给。故每当岁末年初之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并组织盛大的游戏活动,欢庆新年的到来。
据清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卷目录. 汉阳府部汇考四.汉阳府风俗考.汉川县》“除夕先日,姻家以盛礼衣物相馈遗,谓之追节。是日,粘春帖,至夜放火爆彻夜不绝,满室然灯,谓之岁灯。各具殽蔬祀先,毕饮分岁酒,谓之守岁。元日数节俗最浓重,无大小贫富,男妇早起,洁面净手焚香祀祖先,毕以序拜尊长,放爆竹。男行走各庙前,后出谒亲族。乡里交相展庆,门首插松柏枝,贴五色纸钱,官不视事。民间罢市三日,至初三日,各家烧门神纸,始各复业。上元 街衢结竹为门挂,綵张灯庙宇尤盛。庶民精制各样五色华灯,间悬谜语,或装扮故事导以鼓锣,沿街上下游戏,花炮箫鼓歌唱之声,达旦自十一日,谓之试灯,至十六日始罢。” 
另据清代《同治汉川县志.卷六.疆域志.岁时》“除夕,无论官民,钉桃符更春帖,然爆竹于庭,以松柏枝插户楣,灯烛辉煌,敬具殽馔祀先,谓之发年纸。家人团坐欢宴,曰团年。子弟向家长拜庆,曰辞年。击鼓鸣锣,曰闹年。家中器具均用纸钱贴挂,曰散岁。达旦不寐,曰守岁。以银钱系小儿之身,曰压岁。饭兼数日之炊,曰宿岁饭,又曰隔年陈。新年择日开炊,谓之接甑饭。一切土风,城乡相类。三日市无列肆,室不扫除,禁水泻地。至初三日,烧门神纸后,戚友相庆贺,欢讌连旬。自十一日至元宵夜,箫鼓花灯,连宵忘倦。各家食粉饵,燃炬,以照田间。声澈远近,谓之赶毛狗。并燃烛插于园内,谓之照地蚕。是夜女孩迎紫姑,卜问年岁丰歉。”
古时的汉川一带乡民,用各种质朴自然的方式庆祝新年吉祥,燃灯,舞龙、舞狮、跑旱船、蚌壳精,踩高跷、扭秧歌等精彩表演,将春节的气氛推入高潮。其中“蚌壳精”现在更是纳入了汉川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
宋代著名文学家姜夔幼时在汉川山阳村长大,对过年玩灯的热闹气氛一直记忆犹新,后曾专门赋词一首以示怀念。《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当地马口窑的匠人也是当仁不让,将年节喜庆气氛以“玩龙灯”图案描绘于陶罐之上,只见一众童子个个欢天喜地、百般精神地舞动龙灯,整条龙很长,中间分成若干段,每段都有人用木棒举起挥舞,龙头上龙角突起显得威风凛凛,龙头第一人举起龙珠,带动整条龙往前游动。整个场景生动有趣,惟妙惟肖,实为汉川劳动人民智慧之结晶。用马口一带的陶土烧制的陶罐盛装年节时的炒米麻糖等,能够保持几个月酥脆香甜原味,千百年来,一直奉为民间绝佳的生活日常用品,后来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供世人欣赏与珍藏的艺术珍品。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