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浅见
文/刘计虎
时常有人讨论有关幸福的话题。什么是幸福?或有多种答案。重庆、四川的老哥、幺妹一聚,吃了一顿可口麻辣火锅,老哥说“安逸得狠呐”,幺妹说“好幸福噻”,满满的得意感,居然出现了“好幸福”的感叹。前几天因疫情被封,恰好,外甥兼职送外卖排上了用场。不能上班,不能回家。天又很冷,还刮着不小的北风,在街边蹲着吃饭,我妻子、他大姨看了心疼,便在微信视频中问候了两句,“孩子,你很辛苦”。外甥回答“大姨,不苦,饺子。妈妈包的,媳妇送的,满满的幸福”。看看,一顿火锅,一次送饭,都有对幸福的理解和阐释。
多少仁人志士,革命前辈,为追求真理,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名垂青史。民族英雄文天祥“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开国领袖毛泽东,为革命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奋斗了一生。中国人民由衷地唱出了“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的敬仰之歌。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地委书记高官退休后,放弃优厚的城市生活,风雨无阻20年,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5.6万亩,价值3亿元巨额财富,全部捐献给国家。文天祥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毛泽东留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人民江山”。杨善洲不求厚禄安逸,甘于吃苦奉献,难道不是对幸福的最准确、最全面的诠释吗?
浅薄之见,幸福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达到了预期满足的一种感觉,也是人们对理想信念追求实践的过程,或者叫追求美好事物地实践活动、心理活动。它可以是心理预期获得物质财富或者精神财富的满足感,也可以是对美好愿望追求过程中的信心和梦想。可以是得到,也可以是付出,可以是结果,也可以是过程。它既是个体的,更是社会的。人们有了追求美好追求幸福的愿望,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追求美好和幸福力量无穷,追求美好和幸福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
一、劳动是幸福的第一需要,没有劳动,则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劳动创造了人类,人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幸福。有人讲,幸福是一种得到,是需要的物质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感。此讲并不为错,但甚为片面。财富是劳动创造的产物,即使是精神财富,没有劳动的创造,又何以存在?又怎么谈得上享受得到财富的满足感呢?“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人类物质文化的比较丰富,正是人类在劳动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利用,无一不是通过劳动不断发现和丰富起来的,从而,获得了生存的需要和精神的满足。所以,劳动才是幸福的第一需要,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可言。劳动不止,幸福无穷。
二、规矩是幸福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法律规定、道德规范范围内获得的幸福才是幸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斤两有衡,长短有尺。获得幸福必须有规范,过之则不能。幸福是以人为载体的产物,它当然具有高度的社会性,没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产生,就没有幸福的存在。精神满足必须遵循道德规范,物质获得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伤害他人的利益一时也可以得到某种满足,但这种满足是一种扭曲道义和心灵的幸福感,最终会被社会大众所抛弃。幸福具有严谨的善恶区别。因此,幸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矩之中。非法得到,一时有了满足,隐含着巨大的失去。例如,腐化堕落、偷窃盗抢、坑蒙拐骗等等不法行为之人,他们获得的所谓幸福,可能一时有所得意和满足,但他们终归会有更大的失去,甚至失去永不再来的幸福。幸福应当取之有道,必须守规矩,不守规矩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奋斗是幸福永不枯竭的力量,只有不懈地努力奋斗,才会产生获得幸福的无穷力量。某种物质的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那只是狭隘的小幸福,不足以幸福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无数革命先烈,他们的幸福观不以物质获得为前提,是以追求理想真理而努力,为革命事业的成功而奋斗。革命先驱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豪言壮语和英勇气概,听听“自有后来人”的吼声,充满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砍头”的巨大精神力量,充满了对光明革命前景的坚定信心和无限期望。海、陆、丰起义领导者彭湃,大地主出身,家有良田千頃,为了革命理想,他烧毁自家地契,将全部土地分给农民,而他却在革命斗争中英勇就义。他不仅没有得到,而是绝对的付出。甘祖昌辞去将军、部长不当,放弃高级干部优厚的生活待遇,扎根贫困农村29年,甘于吃苦,没有索取,只讲奉献。他们为了理想,为了真理,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才是理解幸福、追求幸福的先知,他们才是阐释幸福涵义、享受幸福真谛的典范。
四、人生观是幸福的试金石,只有放弃自私自利的陈腐观念,放弃小我,放眼社会,才能实现和享受理想之中的幸福生活。幸福具有其广泛的社会性,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具有不同的幸福观。正确的幸福观不应当单纯地追求个人幸福。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个人的前途出路、家庭幸福,当然无可厚非,它也是积极向上的幸福观,毫无疑问应当提倡。但是,那些贪得无厌,利欲熏心,满脑子追求自我幸福的人,即使拥有“金山银山”也不会感到幸福。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伤害到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往往会走向反面,走向幸福的歧途。我们应当毫不吝啬的丢弃它。我们听听雷锋怎么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穿得衣服补了又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当一颗螺丝钉,不求名利地位,忘我无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他纯洁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处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无比高尚的幸福。我由衷的感到,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获得享受幸福生活的真谛。
微言之说,财富地极大获得和某些精神的极大满足,并不是对幸福的完美阐释。只有抛开小我,张开无私的胸怀,抱紧美好的梦想,才能为获得幸福创造无限的空间和前景,也是获取幸福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才是对幸福生活的最好享受。 作者简介:刘计虎,邢台任泽区人,现居邢台市信都区,1956年出生,大专文化,从军21年,法院工作21秋,没有特别长处,但不算很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