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池沟记事
原创 | 林阿玉

一、争当学兵
1970年8月,我们这些初六九级学生面临毕业分配,我很彷徨,因为父母还在“牛棚”,我这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将面临怎样的前途不得而知。有一天,刚到学校,就看到一男一女二位军人(后来知道是我们的军代表欧连长和高阳),我赶紧找到老师了解到,他们是铁道兵,在召集修建襄渝铁路的学生,对于这批人员会按照军队的模式管理。这对从小向往军营生活的我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我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去! 我立即行动起来了,找了老师,找了工宣队,写了决心书,表达了我一定要去的愿望。因为我哥哥和我同校同级,已经定在去三线的名单中了,所以学校对我是否能去是有考量的,但我不放弃,反复找相关人员表达自己的决心!在我不懈的努力下,第一批去往三线的名单中出现了我的名字,我兴奋极了,终于如愿以偿!8月21日,会同其他学校的同学们,登上了前往修建襄渝铁路的解放牌大卡车,浩浩荡荡,一路向南,开进深山!

和我一起去三线的二哥林亚刚在芭蕉口相遇留影
我们学校一共去了十名女生,编在了5808部队学生十四连十二班。离开家,我是兴奋的、激动的,没有对可能的艰苦环境的恐慌,只有对军营生活的向往!我喜欢唱歌,喜欢军营生活,在车上我唱了几首军旅歌曲,当然最贴切当属这首《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曲“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起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二、连队教歌
刚到连队不久,班长鲍艳丽拿着一张歌页,兴冲冲的对我说:“听你在来的路上唱了《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连里让把这首歌教给全连的同学们,我知道你会唱,就把任务领回来了”。我心里很忐忑,在学校是文艺积极分子,喜欢唱唱跳跳,但是给这么多人教歌,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奈何任务已经领回来了,只能坚决完成!好在自己会唱应该不难吧。接过歌页仔细一看,坏了,歌名虽然一样,但跟我在路上唱的根本不是一个一版本。这可尴尬了,任务已经领回来了,只能凭着积累的一点点识谱能力,一句一句的学唱,唱会了先教给班里的同学,让她们也能够带唱。后来终于在连里规定的时间,在炊事班前面的小竹林带着全连同学学会了这首《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曲。“背上了行装扛起枪,满怀豪情斗志昂扬,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大家一起齐声合唱的时候,我激动的心情难以形容。以后每次连队集合唱起这首歌,我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我领着大家学会的!后来有同学戏谑的说我“歌唱的不咋滴,胆子还挺大”,我把她说的话当成一种鼓励。也正是因为这次“胆子大”,为以后选调团宣传队奠定了基础。

我和王惠萍、钱纪菁、军代表邵淑玲在大道河边
三、失手误伤
不久后,连里考虑按学校分班不利于全连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就打乱了原来的班级进行重组,我被分在了二排六班。当时进山道路不通,施工和生活物资全靠水路,非常不方便,打通公路迫在眉睫。我们连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修公路。打眼放炮这种技术活是铁道兵战士的事,我们的任务是拓宽路面平整加固路基,当时的施工条件很差,全靠人力,遇到路面上坚硬的的石头只能使用钢钎和大锤。大锤有八磅重,我们城市来的姑娘,根本没有使用过这些工具,就学着军代表和带领我们干活的铁道兵战士的样子干起来。
抡大锤既是力气活儿,也是技术活,需要用力将大锤准确地砸在钢钎上不能有絲毫偏差,扶钢钎的人既要忍耐着钢钎被砸时的震动,也要警惕可能会被误伤的风险。凭着满腔热情,争抢重活累活,我抢着抡起了大锤。当时给我扶钢钎的是排副宋瑞丽,刚开始我心里也是慌慌的,很怕伤到她,她用平静的眼神看着我,坚定地说“没关系来吧”。我抡起大锤小心翼翼一锤一锤砸在了钢钎上,慢慢地越来越准确越熟练,越干越来劲,速度也就越来越快了,结果意外发生了,一锤砸偏扫到了排副的嘴上,看着她满嘴鲜血,我顿时心慌腿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排副捂着受伤的嘴巴,还不忘记安慰我说“没关系,没关系”。同学们把她送到卫生队还缝了针,留下了疤痕。这次失误让我很难过,多年后见到她,还提到了这件事,她说已经不记得是谁给她留下的印记了,我再一次给她道了歉!她的宽容和理解让我深深地记在了心中。
四、隧道施工
学生连有一张经典的照片:英娑飒爽的女学兵下工归来。望着照片中的自己,想起了当年参加胶腊坡大会战的情景。
当时团宣传队为配合会战,将队员下到连队进行锻炼,我回到连队分配在一排三班。三班是标兵班,只要有硬骨头有攻坚任务,三班一定是排头兵,连队把进隧道的任务交到了我们班,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兴奋。因为一直以来,团里都很照顾女子连,像参与隧道施工有些危险的任务都是交给部队战士、民兵和男学生连,女生连都是做做外围工作,从来没有进过隧道。我一到连队就能参与这个任务,心里也是很高兴的。当时交给我的任务是和班副安慧玲在上导坑,为在掌子面上打拱面的战士们运送搅拌好的混凝土,大家在洞口将混凝土装进斗车,推进洞里由卷扬机拉上上导坑,再由我们两人将斗车推到掌子面。
第一次踏进未完工的隧道,望着深深的、黑黝黝的洞口,心里难免紧张。洞内潮湿阴冷,一根根木头撑起了尚未完成的掌子面。隧道的路面坑坑洼洼,我们穿着高筒雨鞋,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进,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丝恐惧的!卷扬机将我俩送到了上导坑,上导坑比起下面更矮更黑,情况更加复杂,只能沿着翻斗车轨道的两侧前行。我们在坑口等待着卷扬机将斗车送上来,因为上导坑很狭窄,不适合再增加人员,两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想要推动近千斤的斗车,只能伏下身体拱起腰将肩膀分别顶在斗车的一侧,手脚并用四肢用力才能将斗车推动起来,坑口到掌子面大约有一百多米距离,我们两个吃力地推着沉重的斗车一趟又一趟……

记得有一天,一个铁道兵战士要到掌子面去,看到我们两个姑娘艰难地推着斗车,他立即伸手给我们帮忙,他的加入让我们顿感轻松,谢谢之语还未出口,他一条腿就从轨道中间的漏斗掉了下去,他下意识伸手一扶,一个扒钉将他的手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我看着他涌出的鲜血和变形的手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们因为还推着斗车无法松开,也不能送他就医,只能看着他忍痛捧着受伤的手默默离开,他离去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很感激他能在艰难时伸出援手,也担心他的手伤是否会留下残疾,给今后的生活造成不便,这件事让我多年来一直挂念于心!
在月池沟学生十四连渡过的日日夜夜我永难忘怀。战友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对工作积极认真的态度,战友之间亲如姐妹的感情,只要想起就倍感亲切。二年八个月的三线生活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打开五十年尘封的往事,仿佛又回到了月池沟,回到了〝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汉江边,虽然朦胧但记忆深刻!《月池沟纪事》只是记忆长河中几朵小小的浪花,但却是我心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作者林阿玉
槛外人 202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