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彭启森,湖南洞口黄桥镇桃花村人,洞口县文旅广体局公务员。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诗歌报》《春风》《炎黄文学》《绿洲》《七十二行演讲辞》《诗风中国》《梦回青山》等报刊文集。

《穿越时空的河流》
-------广州行之一:逛永庆坊
文/彭启森
今年国庆长假的一天,我和妻推着摇篮中十个月大的苏宝宝,女儿牵着7岁的萱儿,挈妇将雏,一路向荔枝湾永庆坊走去......
小姐姐走前跑后,挑逗得摇篮中跳皮的小妹妹,不时舞动着肉肉的小手,咯咯咯大笑。惊飞起路边树上的一只只小鸟。
农历仲秋的广州,炎热未退,酷暑难消。所幸满城古树苍翠,遮天蔽日;遍地花草、郁郁葱葱,一路芬芳。枝枝叶叶,刮来丝丝缕缕的凉爽。
转瞬,只见前方红旗招展。车如流、人如潮。青枝绿叶里,满眼花团锦簇。五彩缤纷中,心仪己久的永庆坊就在眼前。
永庆坊坐落在广州西关,藏身于荔湾区恩宁路最美骑楼街。这里有全广州最长最完整的西关骑楼,有古色古香、差落有致的岭南古建筑,也有中西合壁的小洋房,一栋栋砌成灰黄色的新骑楼......它东连上下九地标商业街,南衔充满异国风情的沙面,是极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与岭南风貌的西关旧址地域。景区包括逢源大街-----恩宁路、多宝路、荔湾湖等五处相连而成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主要为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枝湾三大标志性景区。
旧城改造后的永庆坊,在整体走向商业风的同时,完美保留原有的岭南风情,成了荔枝湾片区的“网红顶流”。是年轻人的最爱,吸引着众多慕名前来的海内外游客,成为广州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他们在尽兴游玩的同时,不知不觉中被展现出来的西关文化和岭南风情所洇润、渗透.....
穿街走巷,行走在厚重、古朴、镶嵌有老广传统特色铜板画的靑石板路上,抬头是青砖房、满洲窗,身边是各式各样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极具西关特色琳琅满目的潮牌店和美食店。恍惚中,坊间流传的东山少年、西关小姐,正满脸笑靥从满洲窗探头招手,让人送上精美的物件......
只觉得高的楼窗里飘下情语的馨香,遍地花草间吐露出馥郁的清香和各种美食、饭菜散发出来的特有的味香相交融;北调南腔与粤语、外国话的夹杂混合;萦绕耳际的粤剧,穿越古今。时而铿锵、时而悠扬,时而曲调低回、余音缠绵。一声咿呀宛转的拖腔,复制着老街的旧时光,让脚下的路显得愈加深情绵长......
在这里,历史与现实水乳交融,古朴与繁华交相辉映,自然与人为有机融和。传导给人的是一种历史与时空相互碰撞的震撼。
永庆坊街头,游人如织,往来穿梭。一拨拨悠然而来,一群群翩然而去。有的成群结队,有的特立独行;有黄色的脸、也有黑皮肤、高鼻梁和蓝眼睛,这一切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自然的大家庭,汇成人流的海洋,淌过花丛,穿过须臾苍苍的老榕树,往各个街道各个巷口涌去......
这条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叶的骑楼大道,曾经是晚清时广州的经济核心区,风光无限。现虽没了北京路的繁华,少了十三行的喧嚣,却多了几分地道、厚重的老广生活气息。这里老字号与新晋店铺共存、携手经营,吸引着许多新老顾客。使老字号店铺得以延续,新兴行业不断发展,让丰富的西关文化被更多的游客熟知和青睐。
这里是按照“老城市新活力”的总体要求,用“绣花功夫”活化了旳广州最著名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市着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中国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的标秆,己成为最具魅力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他在这里视察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近些年来,正是这种精雕细琢的“绣花”功夫,让以永庆坊为标志的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留住了文化底蕴,留住了老广们的乡愁,让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大家了解广州历史和岭南文化的一个窗口。
走进永庆坊“广州首个非遗街区”,这里是西关文化和非遗文化集合地,它囊括“广彩、广绣、珐琅、榄雕、醒狮”等10余个非遗文化项目。广州西关有五宝,“三雕一彩一绣”,其中“一彩”就是广彩。描花织锦,堆金积玉,历史悠久。乾隆年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大量从亊中外贸易的各国商人在这里聚集,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的广彩瓷器很快便成了他们眼中的宠儿。自淸朝开始,广彩畅销海外,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在交流中也融汇了西方艺术元素,日臻完美,大放异彩。
在永庆坊“三雕一彩一绣”展馆内,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正在专注创作广彩,不时有年轻人出进,欣赏展览架上炫彩华丽的广彩瓷器。
他说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的其中一站。“我向总书记介绍,这个是广彩,在我们广州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广州重要的对外商品之一。”忆起当年的情景,谭广辉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牢牢记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下决心一定要把广彩这门技艺传承好,并加以发扬光大。经过十几年的探素,他已摸索出一条与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传承之路,至今已培养出几千名传承人。
在永庆坊非遗主题街区,非遗工作室(光连线成排的非遗大师工作室有10余间)和非遗文创店随处可见。随便走进一家,游客都可以自行体验广彩、广绣等非遗文化的创作技艺,探知岭南非遗文化的前世今生,也可挑选自已喜爱的文创产品。在活字印刷术展览馆,只见络绎不绝的游客一进来就两眼放光,他们在一列列、一排排“活字”中争相拼排着自己的名字。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因其灿烂的历史文化成就,已成为人们追溯历史的一种寄托,而陳列在展馆里的一个个“活字”,是作为技术美的完美再现,体现在其审美价值以及艺术的技艺崇拜中。也许毕昇当初设计的“活字”未必有这么精美,科技化的今天经精细塑造和不断的精致化,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其古老文化的内涵以及对凝聚其中的技术元素的审美。
置身展馆,我在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当今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在经济生活的转型中,曾经的精神家园不知不觉已被丢弃。那么,拿什么来约束物质驱使下我们那不断膨胀的欲望?拿什么来安抚我们狂躁不安的灵魂?如仍将传统文化束之高阁,那再伟大的文化也只不过是作为古董成为一个时代的摆设。而选用适当的方式,将中国历史文化带入景点街区----像这里的活字印刷术馆,使之在新时代里拥有新的生命,让老祖宗的文化世代传承,这或许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在永庆坊行走,常常给人一种穿越时光之感。比如这极具久远年代的“岁月邮局”,一只邮筒站立墙边,手绘墙上安装着各式信箱,悬挂的明信片和一封封正待投递的信件,以及老式电话、旧报纸、黄包车等老物件,无不在勾起人们的一段段遥远记忆。
逛过24小时不打烊最美书店钟书阁,走进永庆一巷13号李小龙祖居。这是上世纪40年代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所建。如今,经过修缮,一座典型的西关大屋骑楼已原貌展现在眼前。祖居的陈列,全方位展现了李小龙的传奇人生。置身室内,仿佛有一种强大的精气神充盈其间。而那融合了更多科技手段的3D全息投影,一招一式生动展现出李小龙的神武英姿,让参观者获得感观体验的同时,更增添了作为中国人的豪迈和文化自信。
广东是近代最早接受西方文明影响和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城市繁华,商贾云集。商业贸易,并不只是物质的流动,更是人的流动,文化的流动和思想的流动。
我们不得不感叹,作为新旧文化水乳交融的广州老城区荔枝湾永庆坊,它无疑是广州的一个缩影,是老广州文化风貌最典型的历史街区,在这里历史人文景观密集。汉唐古村、人文古庙、文塔、西关大屋、骑楼街、麻石巷、名人故居、西关美食、以及粤曲、粤剧、“三雕一彩一绣”、中医、古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水上花市、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等传统民俗节目活动,是最广州的民俗生态大观园。这里汇聚的东西太多太多,在这里行走,眼前仿佛展开一幅幅电影胶卷画面,炫彩、丰富、繁杂,深邃而又缈远,历史景观、人文景观、商业景观以及创新发展的智慧理念,无不让人激动亢奋。在这里,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无论是原先在里面的或后面进来的以及刚涉足者,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节奏,在这里其乐融融地生活着。或许这就是广州文化从古孕育出来的“包容”吧。
的确,广州历史年代久远,到近现代才渐露锋芒,所以在这个地方,形成了“新”与“旧”的交融。在这里,抬头是高楼和摩天大厦,俯首有老城与骑楼旧色。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精髄。这些历史街区留下的记忆乡愁,文化国宝绽放的奇光异彩,更增添了这座现代化都市的妩媚多姿与深邃内涵。
广州是个有性格的城市,一个城市有特色不难,有性格不易。它的特色它的外表长相可从其建筑和景观中窥见,而它的性情它的品格则集中体现在这个城市人的身上。在传统文化与都市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碰撞中,这里的人们选择了包容吸纳,创新发展。人们一面步履匆忙,为生活打拼,一面放眼世界着手与全球接轨。当然,他们也懂得享受生活,深切感悟生活的真谛。广府人开放、包容、乐观、闲适而又务实向上的性格特征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游永庆坊,接触的虽只是寻常巷陌,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张张精美的城市文化名片,欣赏到的是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感受触摸到的是岭南文化的厚重、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古色古香的永庆坊集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于一身;融深邃而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同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于一体。充分展现出广州这座中心城市的迷人魔力和岭南老城区的新活力;让人们留下记忆,记住乡愁。留下老祖宗的根,留住他们几千年不懈奋斗探寻摸索出来的经验,留住先人对世界的认知感悟所沉淀的精髄。铭记历史,唤醒记忆乡愁,把握当下,谋划美好明天。让过去、现在、未来这一血脉很好地传承,让振兴伟大事业、实现宏伟目标的航船,得以在时空的河道里扬帆远航,奔腾向前.....
《穿越时空的河流》
------广州行之二:夜游荔枝湾
文/彭启森
在永庆坊凤小馆品尝完美食,我注意到有一座两层小楼,略略凸出荔河岸边,楼外有一梯子一直通到二楼下边水里,梯子上下来的人一头钻进游船,见到游客便解缆将游船荡过码头来。抱着摇篮和篮中的小孙女,我们一行走进驶靠水边码头的游船。
斜辉夕照,各种精巧典雅的玉宇琼楼倒映在溪河中,两岸奇花异草和飘逸的柳丝,正俯身于明澈的荔河里与水草亲密地搂抱呢喃,不承想鱼儿衔着偷听来的情话吃吃吃地笑着拔腿就跑......任他们红着脸张开臂拦也拦不住,搅乱了一河宁静。
瞬间,华灯亮起,游弋于永庆坊楼群间的一盏盏鱼灯,与街头巷尾各种造型古朴奇异的景观,以及摩肩接踵的游人交相辉映。而荔枝湾一水两岸的亭台楼阁、小桥雕栏曲迴婉转,刹那间华彩闪烁,繁星灿烂,美仑美奂宛如灯海。光与影辉映在荔河里荡漾,朦胧中,一帧帧蓬莱仙境般的美丽画卷,如梦似幻,看得人如醉如痴。
这时,轻快悠扬的乐曲从画舫飘出:“欢迎大家乘坐永庆坊游船,游览千年水乡荔枝湾.....”
游船在花花花的水波间,在荔河两岸璀璨而又华彩夺目的光晕中,伴和着沁人心脾的习习凉风,伴和着岭南美女甜润而深情的解说缓缓前行......
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是广州城西,今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河大道、多宝路、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水系的总称。古文献里称为“西溪”,源头在北江。从今西郊游泳场入口,蜿蜒流过西关,经黄沙而出珠江,“一湾淸水绿,两岸荔枝红。”是她真实而又诗意的写照。
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谴陆贾前来广州劝降赵佗。陆贾以今天的西村作为驻地,筑泥城,并在河边种植花草、莲和荔枝,着手打造这一名胜。没几年,便流水潺潺,花木扶疏,荔红花艳,馨香无边。据史载,西汉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了约10万粒植物遗存,经考古学家鉴定其中有荔枝、桃、梅、橄榄、人面子、栆等。后经千百年来人工与天工巧妙结合,这里便成了广州著名的消夏游乐地。又据史载,唐威通年间,岭南节度使郑从傥在荔枝湾建了座园子,遍种荔枝,他的老友曹松游览之后,还写下过“乱结罗纹照襟袖,别含琼露爽咽喉”的诗句。
真正大规模开发荔枝湾的是五代时南汉国的几任国主。他们在城里城外大修宫苑,在荔枝湾建有一座名为“昌华苑”的离宫,遍种荔枝,每到荔枝成熟时节,南汉国主带着妃嫔,品着荔枝乘坐画舫在此逍遥游玩,美其名曰“红云宴”。明代吋这里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清嘉道年间,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宫”,宛如人间仙境镶嵌其间。“夏日,泊画船绿荫下,枝叶荫覆,渺不知人间有盫蒸气”。“每当荔枝红熟,绿树丛中,如缀如缯,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俊男靓女荡著画舫,荔红两岸,荷香数里,波光潋艳,令人陶醉。其时,舫艇如鲫,荔枝、海鲜和艇仔粥的叫卖声,管弦声,歌声,嘻笑声交织成一幅别有情趣的南国水乡风情画。
可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清水依旧在,不见荔枝红。因人为与自然,生出许多变故,但荔枝湾在历史的风雨中跋涉了千百年却依然存在。现荔枝湾湖公园内仍保留着一段长约400米的故道,两岸古树嵯峨,浓荫掩映,一派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风情,弥足珍贵。
上世纪末,荔湾区政协提出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为迎接广州亚运会,打造亚运景观,2009年落实方案,翌年动工,将荔湾湖湖水引入河涌,让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曾经的荔枝涌迎来了新生,荔枝湾工程成为广州亚运的代表作和珍贵遗产。
荔枝湾的变迁,禁不住让我想起玉岩书院文昌庙西侧一棵千年古荔枝树的传奇。据传吕纯阳云游时,见这里峰峦叠嶂、怪石磷峋,然却紫气隐透,遂投金丹于石缝,次年林繁叶茂,花馥果甜,名曰荔枝,数年果木成林。数百年后仙人所植佳木尚存一株,据估测迄今有1021岁了,且生命力甚为旺盛。这于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广州,可谓见证了城市半部历史。明代时,这棵古荔曾被严重冻伤过,致今只能靠半边树干支撑着。然尽管历经沧桑,它依旧繁盛遒劲、腾挪而上,生命力非常顽强。去年甚至十分罕见地迎来了一场丰盛的佳果,由于新枝与主干品种不同,一树荔枝竟结出两种不同甘果,传递着自然界神秘基因和奇妙密码,让人觉察到一种离奇的时光之感,隐约地传导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玄兆!
今天的荔枝湾涌在党和政府的不断改造治理下,海晏河清,涌水明净,两岸整洁,商铺还原,各处景点修缮一新,焕发出了美丽的容颜,已被打造成为荔湾区的一张靓丽明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赏玩,寻访荔河两岸的传奇。
这里有着许多古老而传奇的历史建筑,像銮舆堂、金声电影院、泰华楼(清探花,书法家、收藏家李文田探花弟)、詹天佑故居、清宝庆大押(淸六大当铺之一)等,风景名胜众多,更有大小二十余座横跨河涌,古朴典雅、造型别致灵巧的石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
每读到清代诗人叶兆萼的《柳桥夜泊》:“柳丝千缕系渔船,钓罢人归拥月眠。潮来潮去任漂泊,哪知人在水云边。”心辄向往之,诗虽有点夸张,但河涌的宽阔(否则何来“潮来潮去”一说呢),以及月夜下的宁静和盎然诗意仍依稀可见。
碰巧的是今晚的月儿皎皎,淡淡的雾霭在荔湾的夜空飘浮......仿佛美丽、高雅而又新潮的西关小姐正窈窕款步闪出西关大屋,行走在与白马王子东山少年约会的荔树下和小桥流水边......
秋日的夜晚,天己渐趋凉爽。地面上升腾起的雾气越来越浓,在晚风的吹拂下,奔跑着、聚集着,如烟如云又如骏马,一路奔向天边,绝尘而去。不经意间,令人想起杜牧流传千古的著名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了。科技的发展现巳用不着快马相运,也无须“山顶千门次弟开”。只要你想吃,现在邮寄非常便捷,订单一下,快递哥就会准时将新鲜荔枝送到你的家门口,荔枝也不再是皇宫贵族独享的美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凝眸间,孙女萱儿不住地拉扯我的衣服“爷爷快看!爷爷快看!”。原来我们的游船,又要通过一座桥洞。只见明晃晃的灯光映照着弯弯小桥,弯弯的小桥抱著-轮弯弯的明月,而这轮弯弯的明月又倒映在波光滟潋的荔河中,柳丝在水中摇曳拂动,明月耀眼闪亮,真让人分不清我们的游船是穿行在桥面还是水中抑或粼粼波光的月宫里呢?待垂柳下的钓者从水中泼拉拉牵出尾三四斤的红鲤,乐得船上的两个孙儿晃着头张著嘴拍着小手,笑得咯咯咯......
这时我们的游船又逼近一座更大的桥——龙津桥。在荔枝湾涌二十余座大小桥中,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五座最为有名。龙津桥属车行桥,因接龙德路而得名,是荔枝湾景区最大的桥(三拱桥设计),中间过水,两边行人,桥面行车,长57米,桥身雕刻有广州荔枝湾新八景。该桥与文塔相呼应,“一桥一塔”十分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
今夜,龙津桥上霓虹闪烁,桥上清晰的彩灯和水波中迷离的倒影,以及檐牙高琢、雄奇瑰丽的文塔上高高悬挂起的明月,犹如一颗刚去壳的荔肉,白嫩多汁、晶莹剔透,引诱着游人忍不住欲张嘴去咬一口。又像珍藏在荔河里的一颗硕大的宝珠,熠熠生辉。一虚一实,对比分明,煞是好看。难怪这里会成为荔枝湾重要景观,广州十大夜景观赏地之一。荔枝湾涌“广四十里,柔五十里”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看来,名不虚传。
夜色中的荔枝湾,一湾碧水,一河花舫,两岸灯光。曲曲折折像一条时光的纽带,将两岸远的近的、昨夜今宵无边的美景穿缀织联起来,盘旋着、舞动着,在南粤大地、在华夏天地里大放异彩。近处远处红的黄的五彩的灯光,在夜色中渲染、闪烁、弥漫......仿佛一串串、一簇簇荔枝在徐徐夜风中飘舞揺曳......
时令己是仲秋,早过了荔枝收获季节。今晚,我们却收获和品尝到了不一样的荔枝,心中甜丝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