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三虫
刘万成
早年上学时,没有生物课,我对经常遇见的昆虫习性一无所知,有时深感遗憾。又见孔子说:“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于是,常对昆虫颇感兴趣,看过蝉蜕的背裂,看过蚯蚓的僵硬,看过蚂蚁的乱爬,还看过行将谢幕的苍蝇和蚊子的胡撞。然而细想十几种昆虫的前世和今生,要说给我的启发最大的,却莫过于猪娃子虫、尺子虫和打屁虫。
面对猪娃子虫,我选择了放生。
猪娃子虫是懒虫,学名绿叶馋虫。也许因其叫声悠长尖厉,又叫豆虫、豆丹或豆蝉。成虫个头二三寸,通体翠绿,状如小猪,十六条腿,老是翘着小尾巴。它以绿叶为食,吃饱了贪睡,所以人们常用它比喻二流子般的懒干手。
一天,我打扫后院,发现了一只猪娃子虫。当时我并不知道它姓甚名谁,只知道啃光我一段矮墙上爬山虎的肥绿叶子,让我今秋无法欣赏到窗外红叶的业障,便是与其同伙的一帮懒虫。我是捻死它,还是将它放生呢?
犹豫了好久。但见其身体僵直,躺在地上不动了,便知寒冬已然迫近。杀死一条害虫,倒是无妨。然而季节已经让它奄奄一息了,我再落井下石,不仅多此一举,而且不智不仁。于是,未经研究,擅自将其放归了草丛。自己不做、也不让人做些废活路,这叫科学决策。不过其前提是要认真调研,自己莫耍懒。
尺子虫的教训,值得人们汲取。
尺子虫学名尺蠖,是一种会丈量长短的小虫。据说谁被它量了谁倒霉。这种拱一拱、一拱一步,行动酷似一座移动的小拱桥的小虫共有十条腿,前六后四,前细后壮,老家人把它叫做“弓弓虫”,常用来比喻凡事“一躬就去了,充能而不讨好”的人。
谁说不是呢?鸡毛蒜皮事,上斤不上两,自有干事去干,事必躬亲并非领导的天职。领导的天职是要识人、用人、出主意、想办法,真抓实干要靠德、才、望。反之则如尺子虫,令人远之。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弄得多多的,而把反对我们的人弄得少少的。尺子虫不是当领导的材料,即使当了领导,也不是好领导。因为事必躬亲看似认真负责,势必越俎代庖、斤斤计较、小题大做而收效甚微,甚至会干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傻事来,因小而失大。
其实尺子虫丈量了谁,并不等于谁一定要倒霉。如果“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那才会被人当作瘟神。
打屁虫却很香,鼻子都说它臭。
打屁虫本是一味中药,书上说它叫“九香虫”,《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书里都有记载。指甲大小,体表青黑色,状如水龟,六条腿,两触须。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会臭气熏天。然而打屁虫却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打屁虫又有“九香虫”的美誉。
小小打屁虫,咸温无毒,温中壮阳,理气止痛,对于神经性胃病,精神忧郁而导致的心口疼,以及脾肾阳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乏力、阳痿、尿频等症,均有显著疗效。因而李时珍说打屁虫“久服宜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贵州等地俗语有言:“有钱人吃鹿茸,没钱人吃打屁虫。”
人不识人,犹如我不识虫。十分宝贵的打屁虫,到了我等这里,却唯恐避之不及,这是为什么?除了孤陋寡闻外,还是我们太过相信自己的舌头、耳朵、眼睛和鼻子,以致打屁虫也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了。
(原载2018年12月12日《企业家日报•潮头品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