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曹立萍
主播 红雨橙
来访者:匿名
咨询师:曹立萍
初访时间:2007年3月25日
复访时间:每周1次
咨询次数:24次
咨询地点:昆明心灵伊甸园心理咨询所
阳春三月,气候渐暖。我本打算停止工作出去旅游几天,也好让自己放松放松。一个自称患了抑郁症的男性来访者打电话说要来咨询,我说你可以到其他机构去找别的咨询师看看。但他坚持要来我这里。我只好放弃了旅游的计划。
他在电话中说自己还年轻,才20多岁,还没有结婚,不希望这个病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希望我能帮助他早点治好他的病。他说他10天前才从广西来昆明的。因为父亲在昆明工作,特来父亲这边治病。
见面后我问他怎么知道自己是抑郁症。他说来昆明之前就去看了医院的神经内科,诊断的是轻度抑郁症。开了药,但是吃完药后觉得头脑昏沉沉的,很难受,不想再吃。听说心理咨询是不吃药的,就想找心理咨询试试。
我想跟您先谈一谈我的情况,您看看我这种病要怎么治。他很诚恳地说。我看了他的医院病历,果然如是。我说:尽管你有医院的诊断,但是我还要具体了解你的情况,并作心理测试,才能给出你的咨询方案。他说好。他说话时有精无神的,表情很僵硬,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第一次访谈,他谈了他的童年以及自己中学时代的事。读书时成绩很好,但不想读书,觉得不上大学也会成功。有这样的思想,高中毕业后没参加高考,就去一家公司打工,每月的工资收入都很不错。但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一年多时间里,他已经几次发病致不能正常工作了。他说:我工作很努力,总想什么事都比别人强,对自己总是不满意,如果自己做的事不被别人重视也会很难过。跟公司里的其他员工相处也不好,喜欢和人家争执。后来生病了,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感觉没精神,没力气,做事不能集中注意力,还会胡思乱想,心神不定,不能做完计划的事情。这次来昆明是在那边上不了班才过来养病的。我觉得心里很烦,很乱,头痛、睡不着觉,喉咙干痒刺痛,胸口堵得慌。总有两个想法同时出现,老是想这事该做不该做,散步的时候就想现在该想点什么?老是逼着自己想些事情,比如将来。不能安心在哪呆,老想不受人家的约束,不喜欢别人指手划脚,也知道不能这样,但不能忍受。感觉思想能控制身体,想到哪里不舒服,哪里就不舒服。想控制又控制不了。随时改变主意,总是犹豫不决。又想早点回去工作,又打不起精神。我妈妈说我是懒惰不想工作,我无法跟她解释。真想死了算了,可是又不甘心就这样死了。
不做心理测试,我已经能从他的陈述中判断他有哪些阳性症状了。但是为了给以后的治疗评估留下对比的数据,对他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使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给他作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是焦虑、抑郁、强迫、恐惧、人际关系、躯体化、偏执等因子均为中度阳性数值。又用SAS抑郁自评量表,其抑郁症状也接近中度。根据他的病程、症状表现、精神痛苦程度,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附合神经性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伴有强迫、焦虑、躯体化等症状。我对他的初步评估:是神经性抑郁症,或者是抑郁症伴神经症,而非单纯性抑郁症。我和他商量咨询方案。他表达了希望快点好起来的愿望。
订了一个疗程的咨询方案,他很遵守时间,每次都按时到达。第五次咨询时,他说自己现在心静下来了,胸闷没有了,喉咙里也没有异物感了。也能睡得着了,但心里又很空,不知该做什么事。这说明他的躯体症状暂时因情绪好转而得到了缓解。但是他接着提出的问题是一份新的担心:
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病呢?我没有病症了,但还是没有精神去工作,家里的人会认为我装病吗?我是不是应该去医院查一查身体上有什么病。如果没有病,是不是就不用再治了?又问治好了还会不会复发?他一连提了几个问题。最后他终于说出了真正的担心:怕病好了自己又不知道该干什么。
我感觉到了他内心的冲突。又想治病,又怕治好病。也许由于对工作现状的不满意,但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使他感到进退两难——既想工作,又怕工作。而神经症的躯体症状在某种意义上帮了他,使他在没有找到出路之前可以暂时不用工作。因此他对躯体症状很关注,在他对未来有一些计划的时候,他会希望自己快点好起来,在他对未来前途感到茫然的时候,他就会担心病好了以后无法面对工作和现实。当然,他也许并未觉察到自己内心的冲突和身体的症状是从何而来。他并非有意要装病,他的病症是潜意识在形成自我防御机制的状态下产生的。我说那些症状并不是你真正的病,抑郁症才是你的病症,而其他那些身体上的不良感觉都是抑郁症带来的,确切地说是不良情绪带来的。就像感冒的人会发烧一样,发烧不是病,它只是通过发烧的症状提醒主人,身体里有病毒了,该治疗去了。同样,你的身体症状也不是病,而是潜意识的一种信号,用身体的不适感提示你,你的心理健康出问题了,你必须引起重视。现在你已经知道你的根本问题是神经性抑郁症,你开始接受心理辅导,对心理健康采取了保护措施,心理压力得到疏缓,它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你就该对你的症状说再见了,并且你还应该对它说一声谢谢。
说谢谢?他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要谢谢我的病症?我被这些症状折磨得要死,害我不能工作。我凭啥还要谢谢它们!
不是你的症状害你不能工作,而是你不能工作的时候你的症状出来保护了你,有了症状你才可以不工作,如果没有这些症状你就会害怕别人说你装病了。它帮了你的忙啊,如果没有症状反应,你根本不知道你出了什么问题,你也不会去医院做检查,也不会来做咨询。你想想,有些抑郁症患者,没有任何的症状表现,别人都看他好好的,自己也不知道痛苦来自抑郁症,直到离开人世,别人才知道他得了抑郁症。那多危险呀。所以说,你的症状救了你,使你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更重要的是,你从此认识了什么是抑郁症,什么是抑郁性神经症。知道了抑郁性神经症与你的关系是怎样发生的,知道了你的个性中与抑郁和神经症有关的那一部分心理特质给你的生命以及社会生活造成了困扰。当然你也知道了自己应该在个性和认知方面做一些改变和调整,以完善自我。没有那些症状,你就不会痛苦,没有痛苦,你就不会来反思自我,寻找痛苦的根源。是症状帮助和促使你觉醒。你现在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挑战自我,挑战抑郁,挑战神经症。你说,你该不该感谢它们?
这样说还真有道理。那我该怎么谢它呀?
你只要不再埋怨它,它以后还会继续为你服务。记住以后身体出现了无缘无故的神经性疼痛症状就是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过大的信号,说明你需要赶紧调整心理,疏缓情绪。
已经没有症状了,那我现在该做什么?你的情绪得到疏缓,压力减退,身体的不适症状就消退了,但是抑郁还没有完全消退,神经症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你现在要做的是调整认知,赶走抑郁,治疗神经症。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和你的抑郁面对面,认识它,了解它。只有认识它,了解它,而后才能消除它带给你的不良情绪,帮助你恢复健康。
可是我现在担心我好的太快了,我不知道病好了我该做什么?他再次提出他的担忧。
你知道你的抑郁是怎么来的吗?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会抑郁呀!等你知道你该干什么了,抑郁症也就好了。所以,你要先搞清楚的事就是你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该怎么干?弄明白了,抑郁就该和你说再见了。
他还是有些不明白地看着我:“抑郁”和我说再见?
是呀,“抑郁”和你说再见的时候,就是你回去工作的时候。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和“抑郁”说再见?
至少也得两三个月吧。我说。前几次的咨询中我已经给你讲过神经性抑郁症的病因有多种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与人的个性心理有关,个性中过于追求完美和倾向于悲观的认知易于产生抑郁情绪。你需要调整你的认知体系中悲观、消极的不合理的那一部份,代之以积极、乐观的合理的与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宜的认识。因为那一部份不合理的认知因素使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受到挫折和困扰,并产生心理压力。难以承受的压力会让你更加悲观、失望,丧失自信导致抑郁。而积极乐观的态度,合理的认知则使人在生活、工作中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与他人协作,工作中减少人际磨擦,生活中多些朋友,少有孤独感,挫折感和受困的感觉也会大大减少。当然抑郁症患者还需要增强耐挫折能力的煅炼。增强意志力和自信心,克服悲观情绪。
他表示理解和接受我的解释。在以后的心理治疗中,我仍以认知疗法为主,并结合使用了森田疗法。鼓励他一边休养,一边做一些适宜的体育活动或轻微的劳动,早上去跑步或散步,做一些适当的家务和游戏活动,比如为辛苦忙碌的父亲做一个他喜欢吃的菜,在父亲闲暇时陪他下一盘棋。从父亲的赞许中获得愉悦感和价值感。虽然是一些细微的小事,也能调动起内在的积极因素,改变抑郁心境。
随后,我和他父亲取得了电话联系,希望他的亲属能够对他的现状给予理解和适度的关怀,以配合心理咨询和治疗。他父亲表示愿意配合。
一个疗程结束后,他有了明显的改观。又增加了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还未结束,他就提出想要回去工作了。我同意他边工作边巩固,回去工作后,不能间断了巩固期的心理调适。我给他制定了定期电话咨询的方案。
电话咨询三个月后,他高兴地反馈情绪很稳定,工作适应能力和生活面貌都有很大的改善,抑郁不辞而别了。我告诉他可以结束心理咨询了。但后期还是应该注意情绪管理和心理保健,保持情绪稳定。
作者 曹立萍

主播 红雨橙


点击二维码关注凡美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