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贺玮
1973年4月的一天,某男在纽约街头用一个足有两块砖头大的家伙打了通电话,引得路人驻足,他是摩托罗拉公司的手机发明者马丁·库帕。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贝尔实验室,对方也正在研发移动电话。
不久,手机注册了专利,15年后,第一台移动电话诞生。早期的移动电话,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使用者要背着它才方便移动行走,所以又叫做“肩背电话”。
真正意义上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比起当初的“肩背电话”来,要轻巧多了,而且便于携带。尽管如此,它的重量仍有750克,像半截沉甸甸的砖头。人们取名为“大哥大”。

广州在1987年组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时,进口了100部大哥大。运动会结束后,组委会将这批手机投放市场,定价每台18000元。其中13000元是手机购置费,6000元是入网费。
《北京晚报》1988年3月10日头版刊载:《公众移动电话网今起试运行》,宣告了北京移动通信时代的开启。当时全市才建有5个基站,城区只国际饭店一个。年底时,北京入网“大哥大”用户825个,大多是国企和党政机关。
1990年夏天,我那时正给首长当秘书。周末部长外出去郊外钓鱼,适逢中央领导有事找,打到家里却联系不上。事情虽不太急,但是提醒我们移动通讯的重要。于是,海外朋友很快送来三部诺基亚裸机,即刻办理了入网。

左臂处是大哥大专用包
那时手机号码还是6位数,9字开头。入网费6000元,月频率使用费500元,每分钟接听和拨出费均为五毛,打国际和国内再加收长途费。以我当时的二百多元工资计算,个人根本承担不起。
一次饭席间,总参通信兵李部长说,我们的装备比你的大哥大好用,只要你们部长一句话,我就给你配几部军用机。可以呼叫联系,也可以拨打电话。说得我这个铁杆无线电爱好者动了凡心。
一年后找李部长兑现承诺。李回复:请军委办公厅打个招呼呗。因为工作关系和三座门很熟,协调后很快有了结果。对方又提出:请总长批个条子。终于明白了时过境迁人走茶凉的深邃内涵。

为方便携带诺基亚大哥大,特地配备了一个手包。里面的镍铬电池是竖条状,黑色绝缘胶带缠绕,电量衰减快快,一块电池根本不够。我在香港满大街踅摸,终于买到了配套电池。1600港币俩,一个交公,一个随身。
有了大哥大,走遍天下全不怕,特别拉风。记得走在西单,居然有陌生人当街拽着衣袖,强行要欣赏。我居然不抵触、不反感、不拒绝。当初的心态,一定是灵魂深处私字一闪念,而且没完没了的那种。

打小就特别喜欢鼓捣电器,小学组装过矿石收音机,烟囱上绑根铁丝接收信号,再用漆包线从窗户缝拉进屋里,连上一个二极管就成,晚上躲在被窝里用耳塞机收听国家大事广播。
如今碰上大哥大这种复杂电器,更是爱不释手,把玩儿起来如痴如醉。从此时刻关注手机市场的发展变化,经常徜徉在各品牌机柜台,一有新机型出来,就去反复端详欣赏,幻想着使用时的拉风美景。
“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也不能少!”这曾经是九十年代最时髦的标配。1992年传呼机刚问世时,机关被我写的长篇请示打动,准备为少部分处级干部配备汉字传呼机。报到中直管理局申请配额,上面批复:等我们建起自己的传呼台。不久,中宇台问世,我的呼号是63095188——17030。

我的第一部手机
手机还是自己有方便,1997年我的第一部手机,是天津组装的摩托罗拉9900X。5月21日这天,我骑着自行车,先后辗转西单和西直门两个移动营业厅,仔细挑选心仪的号码,终于如愿。据说这个连续号码现在市价已经炒到上万,有意者可私聊。
有手机也有苦恼,一次领导找,正巧我在接电话,手机自动提示“该客户正在通话中”。秘书后来透露,他竟然误以为我使用呼叫转移功能,故意不接电话,大发雷霆。可倒霉蛋连个申诉的机会都没有。

我的第二部手机
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常漫游港澳地区,记得有个月话费竟然高达2800元。虽然能报销部分,但财务手续严苛,要审查通话详单,看有否混进私人电话。后来财政每月补贴150元,仍属杯水车薪。
这些年使用过多部手机,其中有摩托罗拉四款,索尼爱立信两款,三星两款好华为,没有用过爱立信、飞利浦和苹果机。除了华为保时捷用了长达五年外,其它平均一年半换一部,包括三个国产杂牌机。

我的第三部手机
第二部手机是1999年款摩托罗拉折叠式StarTAC,又叫掌中宝,比第一部轻巧了许多。第三部是摩托罗拉V998,这款迷你机小巧可爱,美中不足是电池容量小,散热差,一次长时间通话后,竟然能变声走调拉出长颤音。
有次在烟台开会,出差在厦门的局长打给我,要我递给领导汇报工作。领导听到台独分子的恶行时,愤而摔机。还好宾馆有地毯,弹跳前滚翻两次的小迷你机和机主默默无言,泪眼相望。最终它没有撑住,提前退役了。

我的第四部手机
第四部是三星T108彩屏翻盖机,市场上第一部彩色双屏手机,极为吸睛,2002年销量上千万部,创造记录。我在机关手机跟风团队里,一直难登大雅,这次不小心抢了先。领军同事评点:你是咱单位第一个使用这款机的。

我的第五部手机
第五部是摩托罗拉A6288,智能触屏配手写笔,可惜当年记下的重要私密,不小心全删除了。这也是我的最后一部摩托罗拉。接替它的索爱9700,是我觊觎已久的一款机型,2005年初在西直门营业厅下决心拿下时,价格还高达7200元。

我的第六部手机
三星N95是在上海买的,夫人看到这款后也很喜欢,于是夫唱妇随,不求同月同日买,只求同年同月用。第八部是华为保时捷M9,广州大咖邀我参访公司时,随手取出一台送我,鼓励摄影家继续发挥特长。搞得我当晚茶饭无心,格外分神。

我的第七部手机
首次使用国产高端品牌,效果竟然极为理想。首先是256G的特大内存,其次是从不拖沓的操作系统,第三是强大的摄影功能,第四条最重要,随时透露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贵胄之气,往往还是在主人的不经意间。

我的第八部手机
以前出门拍照,总习惯背个包装家伙儿,遇到良辰美景和才子佳人,端起来一顿咔嚓嚓。手机有了拍照功能真是很方便,随时可以抓拍。以前只是苦于像素不入流,难登大雅。如今有了华为,从此与相机正式失联。
2017年至今,我的华为只更换过一块电池。去年10月开始,操作系统出现障碍,时常需要关机或重启。正在考虑是否换机还是恢复出厂设置时,人家自动更新了鸿蒙系统,保时捷又满血复活了!

去年看见朋友换了部平板,装在布兜子里当手机用,觉得有点累赘,乃大力推荐折叠手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春节刚过,就快递发来一部热销的荣耀Magic V折叠机,惊喜交加的老同志顿时破防。
玩来把去,折叠机之所以吸引眼球,除了新奇之外,主要还是那种“该死”的高端感。翻盖手机淘汰了大哥大,塞班手机淘汰了翻盖,而苹果触摸屏的诞生,又淘汰了塞班。折叠屏手机的横空出世,会淘汰主流手机吗?

曾经捡过四部手机。第一次是漆黑的月夜,发现地上有绿色荧光在闪烁,原来是刚问世的苹果机!咋不连充电器一起丢呢?失主打来,假冒是公安局的,被当场识破,但没影响归还。
第二次是在美克美家旗舰店休息,随手摸出陷进沙发垫缝隙的一部诺基亚。拾机不昧积极主动交给了销售经理后,得到了口惠而实不至的大力夸奖,却没有在家具打折问题上给出丝毫让步。

第三部颇为惊险,在台北交通繁忙路段,一骑行男人后裤兜掉下皮夹,眼看一辆汽车飞速碾压过去。北京雷锋在车流间隙勇敢跑去捡起来,里面有多张信用卡、厚厚的现金和手机。给失主后暗自祈祷,受益人最好不是台独。
回北京后,眼光独到的老同志在街心花园又捡到一部苹果,等了好一阵子,粗心的妈妈才借了路边保安的手机打来。在约好的见面地点,准确发现一直眉楞眼茫然四顾的抱娃妇女。雷锋叔叔亲切地走上前嘱咐:回家把手机屏上的饭嘎巴擦一下。

淡淡的忧伤
有得必有失。虽然自己没丢过手机,但女儿可帮我完成了这个任务。上大学期间,给她一部索爱新款手机,女儿很喜欢,没换机就带去学校了。几天后在高等学府的礼堂,在一堆的书包中被人精准地顺走,一下就丢了两部!
孩子主动做深刻自我检讨,我宽慰,没关系,以后小心就是了,没有丢掉贵重的笔记本电脑,已属万幸。没想到一语成谶,一个星期后,人家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在地铁里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任务。

作者贺玮
槛外人 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