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黄玉明

高中毕业那年,我刚过十六岁。因为在县文化馆办的刊物《文艺习作》上发表过一首“战鼓咚咚敲,壮志冲云霄”之类的诗,被文化馆抽去参加了三天的创作学习。期间学习班给每个学员发了一本稿纸,十六开本,红格,一百页,每页三百字,页下有某某县文化馆稿纸字样。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稿纸,内心的喜爱不言而喻。回到招待所,我一页一页翻着数下去,不多不少,真是一百张。同住的另一个公社来的学员跟我一样,他也翻着数他那本。我们都高兴得像得了什么奖,表示一定要用这本稿纸写出新的作品来。
之后不久,我应征入伍离开家乡,当了一名铁道兵。新训是在陕西安康,下老连队后移防到了山西娄烦县。说是移防,其实就是来这里修建太古岚铁路。这时要上广西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我写了决心书、请战书。大概是连长、指导员看过我写的这两份东西,从前线回来,我被选到连部任文书,并负责连队的黑板报。有一期黑板报出到最后,准备的内容不够,空出一块,于是我现场发挥,写了一首小诗作为补白,填了上去。巧的是,团宣传股的孙干事那天正好来我们连,他指着黑板上的诗问我,这首诗谁写的?我不好意思地说是我。他连说了几个好字,让我用稿纸把诗抄下来给他。见我拿出的是普通的信笺,他拿出随身带的两本稿纸说,用我这个。抄完,他说,这稿纸你留着用,以后你要经常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都可以。多给报社投稿。
孙干事给我留下的这两本稿纸与县文化馆的规格一样,不同的是格子颜色是浅蓝色的,素雅,恬淡,纸质柔软光洁,蓝黑墨水钢笔写上去,阻涩适中,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漂亮。关键是,每页下面也有一行小字,那是我所在部队的代号,加上稿纸两个字。我用这纸分别给家里和几个同学写了一次信,就再也舍不得用了。写诗或者给报刊写其它东西,都是先在其它纸上打草稿,反复修改后,才拿出来誊抄,寄往报社或杂志社。大概一个月后,孙干事带走的那首诗在《铁道兵》报登了出来。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

当兵第三年,我们营新来了一位教导员,他在营里待的时间并不长,姓什么我都忘了。那时候我已经是团里小有名气的新闻报道骨干。新来的教导员是从师里下来任职的。大机关的人自然重视笔墨功夫和写作人才,不久,他就从每连选了一名“秀才”组成新闻报道组,亲自给我们上了半天课,然后拿出自己从师里带下来的厚厚一摞稿纸,每人五本。稿纸下边有“某某部队稿纸”字样,这是我们师部的代号。教导员对我们说,这些纸可以写十五万字,如果写小说,可以写成一部小长篇,写新闻报道足够你们去写去发挥。希望你们工余时间多读书、多写作,特别是要多写新闻报道。这一年,我们参加学习的五个人,都因此获得了团、营里的嘉奖。第二年我还获得了师里的通讯报道奖,奖品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语词分册)》,上下两册。在书的扉页上,盖有一个红色的凌形章,中间一个大大的奖字,落款是“铁二师政治部”。
教导员发给我的稿纸还没有写完,我就从连队调到了团部,很快又调到了师部。由此提升了我的眼界。这时我们的部队随着中国百万大裁军,已由铁道兵二师集体转业、改为铁道部下属的一个工程局。我先是在局团委宣传部当干事,后到办公室当秘书,从一个业余写作者变成了准专业的写手,当然主要是公文写作。但这也锻炼和提高了我的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大的好处是,各部门几乎都有自己的专用稿纸,写稿用纸不用愁了。当时的团委王书记还让我联系印刷厂,为团委印制了一批稿纸。我拿了一张教导员发给我的稿纸作样板,依样画瓢按自己喜欢的格式,一次印了五百本。后来还印过与A4纸一样大的、边上留有修改处的稿纸。到办公室后,还用过更大的八开的稿纸,每页五百字,留着宽宽的修改白边,看起来就十分大气、高端。在上面写稿,像在一望无际的北大荒黑土地上耕耘播种,任你天马行空,纵横驰骋,挥毫泼墨,挥洒激情!
那时虽然兵改了工,但部队用人看才华、看人品的传统还在,人际关系非常纯粹。我上调局里,就是团委王敦厚书记,因着我的一篇获太原市改革征文一等奖作品,建议组织上作出的决定,当时我与他只有一面之交。王书记跟他的名字一样,为人敦厚,也是一个文字高手和文学热爱者。我到团委工作时,还是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单身。隔段时间,他就要问我一次写了什么东西没有,还问我最近有什么新出的好书,让我买回来,给我报销。他把稿纸的管理权交给我,这又给我的写作提供了便利。那段时间,我先后在山西的诸多报刊,在后来的《中国铁路文学》、《女友》、《大路文学》,《人民铁道》报、《书法报》等,发表了不少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在我的写作之路上,甚至在我的生活中,王书记一定是我的恩人、贵人。
后来,随着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稿纸已然不能算作我眼中的奢侈品,但我对它的珍爱却始终如一。用过的稿纸总舍不得随便扔掉,带回家写上毛笔字才觉得没有浪费。那天在南宫古玩市场,看到一捆印着某电视台字样的稿纸,一块钱一本,一冲动就想买下来。妻扯扯我的衣襟阻止了我。我始终记得县文化馆给我发的那一本红格稿纸,记得孙干事留给我的两本浅蓝色稿纸,还有教导员给我的五本,它们就像待开发的处女地,激励着我未敢懈怠自己,并由着我在上面耕云播雨,纵情青春,书写人生,收获成长和进步。那一张张洁白如玉的稿纸,似乎藏着某种乾坤,发着无法抗拒的魔力,吸引着我在生活中去认真观察、思考、探索、发掘,从中获得发现和写作的满足与快乐。
如今早过天命,冲云霄的壮志早已经藏入内心深处,沧桑阅历,波澜不惊,稿纸也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电脑成为了我写作的笔,而它里面那看不见、用不完的“稿纸”,于我依然是钟情一见,魅力满满,魔力无穷!

槛外人 202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