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路灯》第三章
蹉跎年华(一)

到学校报上名,住宿、吃饭都安排停当,下午乃文就去了大姐家。乃文把家里情况向他们进行了汇报。他知道大姐现在最关心的是外婆和玲妹。外婆从跑日本返回到磨沟村开始,离开二舅家,在他们家几十年,为他们一家兄弟姊妹的成长,操碎了心,出尽了力,费尽了神。他们兄弟姊妹对其感恩不尽,时时处处都会想到她。母亲去世时,她已经七十多岁近八十岁的高龄了,对其打击可想而知。还有小妹,十二、三岁,失去了母爱,生活在好强、霸道的
大嫂当家的家里,怕她受气,自然也是放心不下。乃文说:“咱妈去世时,咱姨把咱婆接到王范住了几个月,后来二舅把她接到磨沟。二妗子不在了,孩子们另过,他一人在家,就叫玲过去帮助做饭,侍候咱婆……”
大姐说:“这样安排很好,咱婆身边有人侍候,玲也离开了咱家那个环境,只是今后……”
王方说:“走一步说一步,先别想恁远,天无绝人之路,我不信咱一直穷下去,一旦条件好了把她接过来。”
大姐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现在条件不具备。”
他们家4个孩子共6口人,住一间半房。乃文过去在这儿拉车,晚上住大姐单位的储藏室。玲妹若现在来,一来外婆身边无人,二来这里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当然条件不具备。
这时候,素织说:“别光说话了,你去买撮韭菜和俩烧饼,晚上让乃文在家吃顿饭。”
乃文知道大姐家困难得很。上次父亲去青海路过这里,住了一周连顿如意饭都没吃上,临走时,她心意过不去,到邻居家借了五毛钱,买了两毛钱韭菜、三毛钱鸡蛋,捏了碗素饺子,他和孩子们都没尝一口。
乃文说:“不啦,学校有饭。我想让方兄给我租个架车,下午课外活动拉两车煤土卖。”
王方说:“这哪行?大学生了,那样让人笑话。”
乃文说:“啥大学不大学的,能抓挠点是一点,顾嘴要紧。”
从此,乃文白天上课,下午课外活动回去拉两车煤土卖,晚上写作业,生活过得充实、快活。
一天,班主任连清水老师召集同学们开会,公布班委名单。他们工民建专业三个班,就一个班主任。他说:“班干部应是同学们选举产生。新生刚报到,互相不熟悉。我们根据在高中的表现和经历,与系领导共同研究,报教务处备案,确定了本届班委会干部名单,现在予以公布……”
乃文一心在学习和拉卖煤土、补贴大姐家日常生活、花销上,从没想过当什么班干部。当连老师宣布他为二班班长时,头一下子就懵了:“怎么会让我当班长呢?”
连老师最后说:“各班的班干部留下,其他同学散会!”
同学们纷纷起身散去,仅剩下一些班干部时,乃文举手说:“报告连老师,二班的班长还是另选别人吧,我干不了。”
连老师说:“当班干部是为大家服务的,学校有啥指示传达下去,学生有啥反应汇报上来,就是多操心多费神,为大家办事的,说不定还会得罪人,没有啥特殊待遇。现在就有个任务。评助学金,15.5元-17.5元的幅度,各班的班委会研究确定后,两天内报上来。”
这的确是个难题,尽管只有两元的差额,可是都想要多的,因为大家经济都不富裕。为了此次评议顺利进行,乃文很是动了一番脑筋,又去与大姐、方哥商量。
方兄说:“这好办,不就两三车煤土吗?我们稍加点劲就有了。为了大家没意见,你让个人报数认筹。你先报15.5 元,看别人咋报,大体平衡一下,我看谁也不会说啥的。”
这法还真灵,先在班委会讨论,都认为此法可行后,拿到班上讨论、个人填报。大家很自觉,大部分人报的是16.5 元,个别人报的17元,但没有报17.5元的。花名册报上去后,连老师给乃文加了1.5元。评议结果公布后,同学们很平静,学校也很满意。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精彩内容

作者简介:卫冠武,男,汉族,1943年元月生,东关村八组人,家住担水堂后祖师阁前。1969年西安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任工程公司副经理,副处职务。后调入总公司劳资处,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十多年,高级工程师。2003年在劳资处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