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892【精品】蓝叶子 || 应覆天(辽宁)朗诵 || 箫雅(评论|| 孙继平)
编辑 || 荆枫

蓝叶子 || 应覆天(辽宁)朗诵 || 箫雅(评论|| 孙继平)
初沐雨露
畅享春送来的曦光年轮更迭
精致脉络始于雕琢的剔透
把时光还原成温情不经意间历练吓退稚嫩的浅淡
家织布温度
尚好搭上织机快车
松散的经纬网络幻化成
旖旎的筹码
那白色的风韵里
散发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植物芬芳
2022.11.29
【按语】瓷器的底部款识是一片树叶,这是花押款,花押款始于明代天启年间,民窑瓷器底面刻绘一种纹样标识,形同元代人的“画押”,因此得名“花押款”。清代中晚期的民窑产瓷器也有花押款标识。
明清时,也曾流行一段蓝釉或者蓝色叶子图案的瓷器,多为碗或者花瓶。
【孙继平赏析】
虚实结合,远近相伴,情落笔出,意浓言物,诗志神扬。是现代诗歌笔墨的淡中有雅,微中博发,新语境遇,言表尤佳。这是近读诗人应覆天原创诗歌《蓝叶子》的肺府之言。
诗无论在视角上,还是在题意创新上,都将诗的行体韵味与那些不为人知的事物加以融合、提炼,形成大众语言艺术化,地气氛围气息化,前沿独特风格化。使诗的意象与表达形成了具有独特的风格。这倒不是说其作多么与众不同。纵观诗的全篇章节,不难看出诗人站在生活的一个高度,把那沉积多年“五味”极鲜的“过往”与“境遇”情魂入梦的相融合,让诗的心眼放大成七彩的光环养眼入目,沁人心脾,而久久不能释怀。那始于雕琢透剔的脉络,在不经意中“还原历练吓退稚嫩的浅淡”。让“蓝叶子”的寓意赋予了“青瓷器物”血汗浸亮的艺术生命再焕发。焕发出了千年历史文化精神的博大。从而,“散发出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植物芬芳”。可见,诗人的情怀带给我们的是五千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体了诗人历史责任与担当。
如此的小起点,大的写意,重情感,吐真情,自然露流露的岁月之歌,无不驿动着人们一颗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山。也必将产生实意化与新时代的相融合,让人们尽情的奔涌和歌唱!

【 主播简介】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
箫雅,教育工作者。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阜蒙县朗诵艺术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特约的主播、音频监制。朗诵作品见于诸多网络媒体、微刊合平台。曾荣获市县级、网络朗诵赛事奖项。
艺术观念:以真诚为文字,以声音为心音,上善若水,弘扬善美。

【作者简介】孙继平50后,中共党员,现已退休。自由撰稿人,民间诗歌爱好者。二十多年间,原创诗歌近2000首。已在《神州文艺》《作家新视野》《现代诗歌美学》《南北作家》《南粤诗歌》《长江诗歌》《世界散文诗作家》《大楚文学》《诗路作家报》《华文微诗选刊》《新蕾》《诗路文学杂志》《东煤集团报》《阜新文艺》《阜新日报.晚报.周末报》和《国际文学网络》《首都文学》《广州诗歌》《潇乡文学》等国家、省市、地区纯文学刊物和党报以及众多网络平台上发表。有作品入选《诗意阜新》《战疫诗证》《醉美诗歌》《大西北诗人》等十几种版本和专集,获20多个奖项。现为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呼兰作家协会会员、驭风文学社会员、辽宁阜新诗歌学会会员。

【作者简介】周超,笔名应覆天,辽宁阜新市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创世中文网签约作家,大连金普新区应覆天文学艺术创作工作室法人。阜新市诗词学会会员;长篇小说《曲仙镇传奇》获得北京人文在线与《作家报》小说大赛三等奖。短篇小说《山村轶事》、《第五解剖室》《看不见的硝烟》等作品发表在《新蕾》增刊。《辽宁诗界》2020冬之卷发表诗歌5首,《中国诗人》2020年第五期发表5首。2020第10期《辽河杂志》发表诗歌3首。《阜新日报》发表诗歌几十首,2021年《中国新生代》(冬季号)发表散文《深山踏青》。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期图片作者提供)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诗意阜新】【阜蒙诗词·现代诗】【诗与大地·名家有约】【诗与大地·拓展】【诗与大地·绝句小说】【诗与大地·读诗心得】【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诗与大地·渤海潮】【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总裁总编辑:微信:荆枫wu2630582695副总裁音频总监: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