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赏江泽民老人《七律•园竹》
米多阿发(湖北荆州)
一代伟人江泽民,于公元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在写诗追怀时,正巧看到微信诗群里以“谈瀛斋”发表于上海的《江泽民同志诗词选》,才知道领袖也是诗词骚人。
被文人墨客喻为“四君子”之一的竹,一是其枝干挺拔,寓意不屈骨气和谦逊胸怀;二是其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生命;三是它生而有节,象征高风亮节。因此,诗词客皆喜歌咏之,如唐代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宋代徐庭筠《咏竹》中:“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明代陆容《满江红•咏竹》:“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清代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当今伟人眼里,他是如何咏竹的呢?让我们先共同学习一下吧!
其原玉为:
园竹
作者:江泽民
小园静静碧湖边,
阅尽沧桑数百年。
夏响青篁冬悦雪,
昼巡红镜夜观天。
民生最念狂风后,
世事常思细雨前。
把卷南窗桑梓月,
鞠躬尽瘁为苍黔。
作者题为《园竹》,园,是指中南海瀛台,还是人民大会堂等地?暂无法考证,虽然好奇其语景,但并不是本律理解的关键,诗眼“竹”才是真正的落脚点。
首联,起句写景,应句生叹!采取观今忆昔对比手法,先顾左右而言他,目的在于铺陈,言明“竹”存在的时空环境,点明“竹”的不屈胸怀。“小园静静碧湖边”,起句一出,诗意盎然。“小园”,点题但并不破题,目的在于表达“竹”的生境。“静静”,比较幽静,无人常扰。“碧湖”,澄水蓝天。一幅小园、幽庭、澄水、阔湖、修竹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阅尽沧桑数百年”,进一步承接上句,不仅是对“小园”的补充说明,又是对“小园”的历史厚重感的诠释,更是对“小园”之竹高贵的隐喻!仿佛“竹”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看来这个“小园”虽“小”,但“数百年”一出,突然放大,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有历史,有故事,有沧桑,承载着几百年的雨雪风霜!竹,能够承受住几百年的风雨,如今还处于这么幽雅之地,这个“小园”,不是名宅,就是古迹,这既透露了某些信息但又没完全说破,藏而不露,凭人去猜想。
颔联,进一步承接,从细处着笔,从夏冬的季节维度,昼夜的时间维度,描摹“竹”高风亮节。“篁”,说文解字,原义为大型竹园或竹田,泛指竹子。唐代柳宗元《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诗:“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红镜”,是指什么?按“红镜”原义,实指一种广泛应用的装饰用镜,因其喜用红色,代表热情、自由之色,在一些国家,红色有驱除邪恶的功能,故“红镜”常用在客厅、卧室、酒店、工作室等公私场所。这个“红镜”,也许是小园的一个重要景观,或者道具,或者屏风。从“巡”字来猜测,可能“红镜”旁边陪衬饰有修竹,或者“红镜”上本来就画有一幅修竹图。本联采取夏冬季比,昼夜时比,青红色比,静响声比,并辅以“响、悦、巡、观”密集式拟人化写作技法,颇感绘声绘色,说尽修竹人生!
颈联,托物言志,接转荡开,以哲理、哲学思维,表达“竹”的坚韧不拔与谦虚谨慎,倾吐未雨绸缪之决心。“民生”,一意为人生,如《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二意为民众的生计、生活,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这里,作者一方面似乎把“竹”的一生比拟为人的一生,二方面就是指民众生计,一语双关,兼而有之。“狂风”,借喻世事风波,与首联“沧桑”相呼应,不过略有区别,一个是指过去的沧桑,一个是指当今的风雨。本联大意是人生总在风雨后,细雨声声总关情。
尾联,归结拔高升华,隐借“竹”之节骨,表达人生理想和壮志。“把卷”,本义为持卷、展卷。宋代王安石《寄王逢原》诗:“披衣起行愁不惬,归坐把卷阖且开。”“南窗”,机械式理解为向南的窗子。在古诗词中,如南窗,西厢,东壁,皆是诗词特殊景语,如西厢是相思之地,东壁是相恋之地,而作者为什么专言“南窗”呢?一是只有“南窗”才有高雅之物菊、竹,如晋代陶潜《问来使》诗:“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南朝梁时何逊《闺怨》诗:“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二是南窗有历史,如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妇人悼亡诗》:“风雨南窗思往事,偷生此际独沾膺。”“桑梓”,原义指家乡、故乡;“苍黔”,指百姓,唐代张九龄《和圣制温泉》:“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个人分析,上述几词,作者并非用其原义,均为借喻。“把卷”,应借指工作或处理朝政;“南窗”,应代指工作的地方,从“南”字,可能代指中南海;“桑梓”,隐指祖宗之地,即中国;“苍黔”,应指神州天下。
从诗中,有三字重复:静、尽、桑。静,叠词,重复合理。“尽、桑”,疑似不妥,但却折射出作者一种思想和精神:写作切莫以文害义,切莫生造词汇,来滥竽充数!
该诗读来朗朗上口,押韵合辙,文采斐然,满含忧民之情,家国天下,寓于胸中。据作者自述本诗是欣逢庚辰春节,回首过去岁月峥嵘,瞻望未来征途犹长,值此新春之际书七律一首以明心志。可见其借物喻情,托竹言志,表达自己将炳承竹之精神,心装人民,壮怀国家,未雨绸缪,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气概!
作者今已仙逝,特作七绝《悼江泽民老人驾鹤西归》:“与时俱进九州宣,思想三条代表前。受命临危曾力挽,乘鸾西去慕先贤。”来作为拙赏的尾结,以表悼念!
作者简介:胡从发,笔名米多阿发、飞博士,湖北荆州人,三级高级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三兄妹之一。早年从事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几十余篇;后专从人民警察工作,行业内发表论文、散文、诗词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