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黄陂七十春秋豪迈史诗
——《黄陂诗联精品集》卷首语
潘安兴
七十春秋,在人类历史上只不过短暂一瞬。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在黄陂土地上,却演绎着沧桑传奇。在时间节点上,建国前期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不同的使命,展示波澜壮阔的各自特色,层次分明的变化特色,给留下深深的烙印。
很多人有幸成为新华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诗人们以独特的历史视觉,激昂豪迈的情感,撰写着曾经的故事。协奏着少年中国的进行曲。
新中国如朝阳彩霞万丈,涤荡着大地的污泥浊水,崭新气象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日新月异在改变着千年沿习。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着公平氛围,以主人公的姿态创造新生活。
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在这一单元时空内,为下一单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站起来向富起来华丽的嬗变,实现划时代的跨越。
书写前一轮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兴修水利、农业学大寨,后一轮的农村联产承包、企业改制、税费改革、两减一补、通村公路、新型的合作医疗等题材,不同的年龄段作者都留下了自己胎记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窥到一个时代的缩影。
众所周知的原因,诗词在相当时间内,处在萧瑟凋零的状态,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复苏的气候,而在新旧交替的转轨时刻,很多诗人、词家垂垂老矣,或随着岁月的流逝,渐行渐远,很多人的作品消失在岁月尘埃中。
好在有些学子却在大环境下偷偷剽学,练就了童子功,在新世纪中,担当了诗词队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坚力量。各地老年大学诗词班的开设,如火如荼,百万雄师诗词创作队伍出现在神州大地。
黄陂也不例外,历四十年发展,诗词学会成立,诗词刊物出版如春笋。个人诗词专集点缀夕阳红灿烂,成为黄陂现象一点靓点。
黄陂诗词楹联学会这次策划出版的《诗词精品集》是一个标志性界碑,也是检阅诗词创作队伍实力的盛会。
既为精品,精在哪里?还是用作品实力说话吧!当历史翻过今天,有多少作品能够传世,那是编辑的法眼,后人的评判,不辜负历史的重托,给予的机会,不背骂名,不让人戮脊梁骨,这才是初衷。
让时间来评判,让读者来品味陈醇,高原与高峰造化的妙语自在其中。后记
此次编纂黄陂诗联《诗词精品集》,以本会为主,既是尊重也是智慧,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担子。
建国七十周年专辑,在2018年秋就拉开了帷幕,文联明确了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征集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义无反顾踏上了使命征途。
到今年6月中旬,征稿工作初步完成,摆在面前的是228页,186人,900多首作品,翻开厚厚一摞清样,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袭上心头。
编辑们不被困难所屈服,以盘古开天地的气概,紧锣密鼓地耕耘,披荆斩棘达到所要的目的。拿着尺子逐一逐一地衡量,每件所着是否合体,颇费心思。如何达到满意,名符其实的是否符合精品!
无愧前人,无愧后人,无愧信任,无愧良知。几经筛选,大浪淘沙才形成付梓的版本。我们牢记初衷,不忘使命,诚惶诚恐等待读者的评审,历史的检验。
我们还有很多疏漏,不尽人意之外,尚祈专家、读者批评指正,感到不胜荣幸!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182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