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 父(散文)
文/王树军/山东

伯父的形象并不高大,是一个干巴瘦矮的小老头。
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二,和伯母站在一起,要矮半个头。
伯父的貌相也不英俊,一张粗糙皱巴的脸,外加满头的白发,还没有双臂。站在面前,会给人一种低矮卑微的感觉。好在伯父有一双锐利的剑眉,双眼也炯炯有神。

自打我记事起,就没有看到过伯父的双臂。伯父的肩膀两边,只有一双空空的衣袖。每当出门遇到有风的天气,伯父肩膀两边的衣袖,便会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走路好像扭秧歌。
懂事了,我问伯母,伯父的胳膊哪里去了。伯母告诉我说,是被日本鬼子夺去的。听了伯母的话,我气愤极了。可恨的小日本鬼子,凭什么夺去我伯父的胳膊!
从那时起,我就恨透了日本人。发誓有一天要为伯父报仇,从日本人的身上,砍下两只胳膊来,安在伯父的双臂上!
再后来长大了,才知道伯父是特等残废军人,他的双臂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同日本鬼子拼刺刀时,被日本鬼子的军刀砍去的。
小时候,伯父经常给我们讲打鬼子的故事。听了伯父的故事,伯父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逐渐地高大起来……
没有双臂的伯父,在生活中的艰难程度,那是可想而知的。别说干农活,就是连吃饭和穿衣也不能自理。
伯母对伯父的关心和照顾,用无微不至这个词来形容,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每天早晨起床,伯母总是先给伯父穿好衣服,搀扶伯父下炕,然后再去做饭。
吃饭时,伯父不能使用碗筷,总是伯母端着饭碗,用筷子或小勺,给伯父往嘴里喂。说的实在一点,就像是喂孩子。在伯母的精心照料下,伯父生活的很快乐。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伯父虽然是特等残废军人,但是从不以功自居,每天都和伯母下地劳动。
春天去村外刨地,伯父能用脖子夹着铁锨翻地。夏天锄地,伯父能用脖子夹着锄头锄草。秋天种麦子,伯父能把绳子套在嘴巴下拉耧播种。
在家里,伯父也闲不住。他能用脖子夹着扫帚扫院子,总是把院子和大门外扫得干干净净。
伯父还能用牙咬着绳子,从井里打水,能烧火做饭。他还能用舌头舔着翻书,用牙咬着钢笔写字。
那时候,每当看着伯父的这些特异功能,我们总是发自内心地赞叹。
然而,听到我们的赞叹声后,伯母总是心痛地说,你们可知道,你伯父能练成现在的样子,不知吃了多少苦啊!
伯母告诉我们,伯父为了能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劳动,在院子里用脖子夹着铁锨练习翻地。刚开始练时,伯父没有手拿铁锨,便用牙咬住锨柄,将铁锨立在胸前,然后用脖子夹紧铁锨柄,用脚使劲踩着铁锨背,将铁锨插进泥土里,再用脚和膝盖顶着锨柄,将锨下的泥土翻起来。就是这个翻土的动作,伯父练了一遍又一遍,练了一天又一天。 直到练得脖子上磨破了皮,流出了血。伯母见了,心痛地劝阻说,你就别练啦。这是正常人干的活,你一个没有双臂的人,怎么能受得了呢! 你就是真练得能翻地了,队长也不会让你下地去干活的,你何必与自己过不去呢!
伯父听后,脸色严肃地说,咱们是人,不能让集体养一辈子。我虽然失去了双臂,还有大脑、嘴、身子和双腿,我要和正常人一样下地劳动。我就不信,自己还能养活不了自己。 伯父有着坚强的毅力,他并没有停止练习,一直坚持练下去。
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刻苦努力,伯父奇迹般地能用脖子夹着铁锨,很自如的翻地了。为了练习翻地,伯母发现伯父的脖子上,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茧子。

学会了翻地,伯父又练习用脖子夹着锄柄锄地。后来,伯父又能自如地用脖子夹着锄柄锄地了。再后来。伯父还能用脖子夹着扫帚扫院子,能用牙咬着绳子从井里打水,能烧火做饭。他还能用舌头舔着翻书,用牙咬着钢笔写字。
为了练习用牙咬着绳子从井里打水,伯父的牙齿痛得不敢嚼饭,夜里睡不着觉。听了伯母的叙说,我们对伯父越发地敬重起来……
伯父能参加各种劳动和读书看报的事,被村里汇报到了公社,公社又汇报到了县里。县里的领导听后非常震惊,立即派组织部门的干部,专程赶来村里考察。
前来考察的干部,观看了伯父的现场演示后,异常兴奋和激动。他们紧紧地握着伯父的空衣袖,动情地表示要向伯父学习。
考察的干部走后不久,县委作出了在全县开展向伯父学习的决定。并组织了事迹报告团,让伯父到各乡巡回作报告。伯父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人们无不被伯父的顽强毅力和艰苦奋斗精神所感动。
县广播站播出了伯父的事迹,后来伯父的事迹还登上了报纸。一时间,伯父成了大英雄,到处被人们热烈地赞扬传颂着。
伯父出名后,并没有显出多么高兴和激动,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似的,依然以平和的心态天天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
后来,伯父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身上有了担子,伯父更忙了。除了参加劳动,就是外出开会,还要研究村里的大小事情,整日忙得不可开交。
那些年,伯父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非常关心村民的生活。经常走访贫困户,对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和有病的老人,积极向政府争取社会救济。有时社会救济没有发下来,他便拿出自己的残废金及时补助他们。
伯父对家里的人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不许睡懒觉;关心集体,不准拿队里的一点东西;对人要有礼貌,自觉尊老爱幼;特别让他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孩子们穿过的衣服,没有他的允许,决不能随意扔掉。应该说,伯父的严格要求,对孩子们后来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位子上,伯父一干就是十多年。后来因为年龄大了,加上体力逐渐衰弱,伯父便主动让了贤,把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交给了村里的一位很有工作能力的年轻党员。
伯父让贤后,不但没有清闲下来,反而更加地忙碌。他依然每天到队里参加劳动,关心着集体的大小事情。然而,正当伯父整日为集体操劳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伯父去村外的山上整大寨田回来,突然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来,嘴唇憋得发紫。村干部们急忙开拖拉机送他去公社医院紧急治疗。
但是,当拖拉机开到医院后,伯父已经停止了吸呼。那一刻,村干部们全惊呆了,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看着身体消瘦,已经紧闭双眼的伯父,他们的泪水禁不住泉水般地奔涌出来……
村党支部书记扑在伯父的身上,失声痛哭。他悲痛地喊道,老支书啊,您不能走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请教您呢……
伯父的遗体运回村后,村里为伯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那一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赶来为他送行。公社和县里的领导闻讯后也赶釆参加了追悼会。

在追悼念上,村党支部书记竟然悲痛地没有读完悼词,会场上的人们泪流满面,痛哭声响成了一片……
虽然伯父离去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但是,他那高大的形象,一直浮现在村民的眼前,耸立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停地拼搏奋进……


作者简介:王树军,笔名绿叶,绿树成荫。山东省莱西市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莱西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爱好文学写作,发表过作品。出版长篇小说《沽河风云》(上丶下集),诗歌作品集《献给家乡的歌》,有作品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