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围城》感想多…(二)
文/方路
演播/M先生
他平庸无能,得过且过,替各系打杂,自身毫无竞争力,被学校扫地出门也在意料之中。
后经辛楣介绍到报馆上班,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混日子。
消极懒惰,常常在家赖到午后才出门,工作内容也极无聊,如编写《主妇须知》之类的无趣文章,只需复制粘贴,别无技能。
却连这样一份报酬不多的鸡肋工作,也未能保住,随着形势动荡,方鸿渐成为报馆最早失业的一个。
婚姻基础本来就不牢固,加上没了工作,方鸿渐与妻子争吵不断,生活充斥着一地鸡毛。
不过两年时间,他便从意气风发的归国留学生,变成一个被生活打击得灰头土脸的可怜男人。
然而,这能怪谁呢?
你混日子,日子就混你。
你所做的一切,时间都看得到,生活也会予以对等的回馈。
一个人可以欺骗别人,也尽可欺骗自己,但在时间和现实面前,所有的懒怠、逃避和虚假都会无所遁形。
人的痛苦并非来自失败,而是明明不甘碌碌无为,却不肯朝前迈步。
曾有网友问:“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有一个高赞回复:
“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这一生,电光石火,转眼白头。
韶华易逝,虚度有愧,认真过好每一天,才能不负岁月,不负自己。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等价交换。
方鸿渐从三闾大学回上海,途经香港时,见到了久别的好友赵辛楣。
朋友重逢,自是欢喜。
赵辛楣依旧仗义仁厚,见方鸿渐没钱结婚,便大方送上一笔款子,以解对方的燃眉之急;
又介绍他到自己曾经待过的报馆上班,解决了就业问题。
方鸿渐真心感激,同时却滋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失意。
他俩在以前还算平等,现在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赵辛楣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春风得意,方鸿渐却前途黯淡,茫然仓皇。
彼时他们的身份地位已是云泥之别。
方鸿渐陷入极度郁闷之中,“承他瞧得起,把自己当朋友,可是他也一步一步高上去,自己要仰攀他,不比从前那样分庭抗礼了。”
“心情像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的撞、抓、打,但找不着出路。”
这种刺痛神经和自尊的事情,恐怕很多人都经历过。
原先在同一赛道的小伙伴,不知从何时起,自己被甩了几条街,从此渐行渐远,不再有交集。
混得好的,眼见越来越好;混得差的,奈何愈来愈弱。
赵辛楣从未流露出优越感,然而他所处的圈子注定他无法再与方鸿渐像从前那般亲密。
他们的交往逐渐转淡,连结婚这样的大事,赵辛楣都没有通知这个昔日好友。
方鸿渐心里明白,朋友飞黄腾达,自己日暮途穷,已很难再并肩同行。
赵辛楣出身官宦,自己也优秀,是个货真价实的美国留学生。
有学历,有能力,为人敦厚,做事认真,无论教书,还是做官,他都专注投入,不似方鸿渐那般碌碌无为。
各方面都不对等的两个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持久的。
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是一场资源互换。
一位作家说过:
“能力和自身的资源不行,拥有再强大的人脉也没用。
千万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索取者,没有人有兴趣帮助一个只会索取的人。”
自己不优秀,认识再多的人也没用。
努力提升,精进自己,才是正确的历世方式。
有这么一句话: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就会有一批骏马供你挑选。”
所谓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不必费心思去攀附谁,也无需挤破头去混圈子,关注自身成长,把自己做大做强,努力做自己的贵人,才是一个人最强大的人脉。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阶段,会读出不一样的滋味。
因为很多事情,要有所经历,才会有所觉悟。
刹那芳华,人生半坡。
然而永远没有太晚的醒悟:
踩踏过无知的深坑,就调整脚步,重新出发;
洞悉了时间的分量,就珍惜当下,不负流年;
见识过现实的獠牙,就积蓄力量,增强自身。
莫道桑榆晚,霞光映满天。
只要不惧前行,就一定能到达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