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诗的一点感悟
韩庆云
诗是精练的语言,了了几字,短短几句,表达的意境能让人展开思考的翅膀尽情飞翔,甚至能产生震憾的力量。读懂诗人诗作的内涵,能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好理解诗人博大胸怀,享受诗人创造的美好境界。
然诗的风格不同,有的诗一目了然,有的诗要深思查典。甚至查典也搞不清其所以然。只能以各人的理解来看待不同的诗篇。
我深有感触的有如下之诗。

一、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粒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一首熟知的不多,第二首因编入课本而广为流传。
第二首,一、二句写景,后二句诉情。景情交融,融为一体。学问深厚者不嫌肤浅。不识文字者,听之亦明其意。庄稼人的辛苦跃然纸上。粮米的来历,饱含耕耘收获者之艰辛。作者呼吁珍爱粮食昭然若揭。凡熟读此诗者,皆能体会庄稼人的辛苦,心中自觉不自觉的珍惜粮米。作者悯农之意也产生震撼效果,其诗的伟大影响无出其右。虽然诗人后来贵为高官,生活奢靡,贪污腐化,但其诗作振聋发聩,给后人的影响功德无量!铭记初心不易,终生践诺更难。一代悯农诗作大家,千古影响历史之诗人,虽体会深刻,言辞振聋发聩,然难逃享乐之厄运,言行不一,沦为贪腐享乐之官。可叹!可悲!然其诗作《悯农》,其进步意义不可抹灭!历经数百年,无数文人墨客,官家草民,对该诗的释意别无二致。主题清晰,内容详实,认知一致,无他注释。

二 、李白之诗
李白诗作繁多,在中国诗坛占据重要位置。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不论,仅选其一首作例。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首句没有点底蕴者就难明其意。日照香炉生紫烟?日照香炉竟能生烟?且还是紫烟?莫名其妙。
狹义的香炉是指家庭和家族供奉祖先在室内供置香炉,尽选阳光照射不到之地。平时有阴森之意,逢可敬之日焚香诚拜,青烟缈缈,低头祷告,目不乱视,心存善念,以求先人僻护。何来日照?何生紫烟?但此诗是《望庐山瀑布》,因此对香炉可广义认知。
为解疑惑,翻查资料,方知些常识。寺庙以建在山上为多,多坐北朝南,亦有坐西面东之例。香炉硕大,置于殿前,便于上香许愿者焚香奠拜。凡晴天屡屡承受阳光照耀之下。有得道高僧主持之庙寺,香客日众,每每天晴日照之时登山烧香许愿还愿,寺庙名声越大,香客越多,烧香者越众。香炉具备了生烟之条件。香烟冉冉升腾,加之山中林茂,其产生薄薄水气与烟相映,变换角度观看,亦可产生赤橙黄绿青蓝紫诸色,如彩虹之原理,异彩纷呈。然紫色唯佛家为最。佛光普照,紫气东来,视为吉祥。故日照香炉生烟成立。作者应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选紫色入诗呈吉祥之意。烧香许愿还愿毕,心情大好。环视周边,遥看瀑布下泻,水流急湍,水波银闪,遐想联翩,神思飞扬,竟把瀑布喻为天上银河泻落人间山川,其气势惊天动地。
庐山为名山,山中寺庙不少,有名者:铁佛寺、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特别是东林寺名声更大,建于东晋1600年,依傍瀑布,林木葱郁,烟云出沒,虎溪源源。建寺后历代高僧名贤,学者骚人,多临其间。晋:陶渊明、南宋:谢灵运、唐: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韦应物韩愈、白居易。宋,苏轼、黄廷坚岳飞、范洪太、陆游。元:李涧。明:王守仁。清:王士祯、康有为...诗人墨客登名山,不拜名寺庙少见故多数焚香许愿。情了之后心情大爽,可吟诗,可作词,笔墨如在可绘画。
对《望庐山瀑布》上述认知不少而有人却认为日照焚香之香炉竟被视为小儿之见,幼稚可笑。有专家学者称:日照香炉生紫烟并非指焚香之炉,乃有一山峰远视酷为香炉,山雾缭绕,水气升腾,阳光照射,顿生紫气。诗人临高望远,视远山为香炉,遥视瀑布,心生奇思妙想,竟似天上银河直泻大地,以歌颂祖国壮丽山河之美,留下此绝美诗篇。
众多官家显贵、骚人墨客纷纷登临庐山,游玩?观景?避暑?逸情?烧香?许愿?...皆不为现人所知。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流传甚广,诗中香炉所指到底为何物?不得而知。留下千古疑团。只能靠读者自悟,是香炉?是山峰?放飞思想,可能还有不一样的苔案!但祖国山河之壮美,此诗描绘可见一斑!永远的诗人李白,永远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之诗篇!唯诗中日照的是香炉?是远山?留下了言不尽的悬念!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