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喻大发
一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赵宗耀调到这个山区县担任代县长,比“三把火”还旺,人还没到,省道建设工程的投资款就到了位。
这项工程是从县城直达省城的直线公路,县里力争了好几年,就是因为资金缺口没打开才被搁置。
赵宗耀虽然只有三十多岁,年纪不大,但来头不小,他是从省政府机关调下来担此重任的,人挺聪明能干。
他一上任,便带着秘书小孙到省道工程指挥部检查指导工作。指挥部负责人接到通知,立马忙碌了起来。
赵县长一到,对工程的各个环节作了全面详细的了解,作了非常细致的指导。忙碌过后,巳到吃午饭的时间,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带着赵县长和孙秘书走进了工地食堂,此时,一桌热气腾腾的山珍海味正等着他们。赵县长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说:“这些统统搬下去,给我来上一盘子花生米就行了!”
工地负责人一听,顿时紧张起来,难道又遇上了个清廉官员,于是说:“工程指挥部刚成立,地方又偏僻,没有什么好招待领导的,都只是些本地的土产,值不了几个钱,请领导包涵!”
赵县长仍坚持说:“你们把这些酒菜撤下去,指挥部的同志们也辛苦了,这些让大家打打牙祭,给我和小孙来上一盘子花生米就行了!”
工地负责人连忙吩咐厨师火速准备,不一会儿,菜就上了桌,孙秘书并还拍了照。
一盘子花生米没多大工夫就被风卷残云地吃了个干干净净。赵县长放下碗筷,一边美滋滋地抹着嘴巴,一边对孙秘书说:“今后在外面吃饭,一切从简,但花生米这道菜不能少,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吃花生米!”说完,也不嫌邋遢,还把散落在桌上的几粒花生米捡起来丟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嚼起来。
这一细微举动,使孙秘书十分感动,回后写了一篇《县长爱吃花生米》的报道在报上发表了,这件事立刻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没过多久,县人大召开大会,赵宗耀当选的票数最高,正式成为了县长。
跟赵县长相处久了,孙秘书对赵县长爱吃花生米的这一习惯印象也越来越深。由于赵县长的妻子在市机关上班,于是就把自己的母亲接了过来,为他洗衣做饭。孙秘书发现,母亲为儿子做饭,总少不了花生米。
三年任期下来,在赵县长“好这一口”的带动下,吃花生米成了县里的时尚,赵县长廉洁奉公的名声也越来越好,孙秘书满怀崇敬之情,将赵县长克己奉公的事迹,频频再现笔端,使赵县长声名鹊起。这不,三年任期刚满,赵县长就被提拔到一个地级市担任要职,过几天就要走马上任。
这天晚上,赵县长让母亲备了一桌酒菜,把孙秘书接到家里。临别在即,赵县长和孙秘书你一杯我一杯地尽情畅饮,酒至半酣,孙秘书忍不住问道:“赵县长,您放着那么多山珍海味不吃,怎么就偏爱吃个花生米呢?”
赵宗耀回头看了看还在忙碌着的母亲,诡秘一笑说道:“我知道你早就想问这个问题又不好意思问,是吧?其实我这爱好跟你说说也无妨——”
原来,赵宗耀有三弟兄,幼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三弟兄中,他最小,由于父亲走得早,家大口阔,日子过得十分紧巴。那年秋末,母亲从亲戚家借来了半袋子花生,准备来年套种在小麦地里,到时卖点钱补贴家用。
母亲怕孩子们偷吃,就把花生放在一只中间大,两头尖的竹篮里,并借来邻舍房屋装修工用的脚手架,悬挂在堂屋正中两丈多高的屋梁上,为了防止老鼠偷吃,还在提绳上挂了一个没底的酒瓶,周围拴上一圈老鼠刺。精明的母亲这一招,既防了老鼠,又防了孩子,可算是万无一失。
二
由于家境贫寒,三兄弟自从娘胎里出来,谁也没吃过花生,那时候,只听别的孩子说,那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又脆又香。看着挂在屋梁上的篮子,三兄弟心里都痒痒的,于是,趁着母亲不在家,用尽了心事,由于篮子挂得太高,根本无法下手。
转眼间春天到了,播种的季节也快到了,为了提高花生的发芽率,母亲取下篮子准备晒一晒再下种,当她取下篮子后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一篮子花生只剩下小半篮,这花生怎么会变得这样少呢?
赵县长说到这里,咂了一口酒,吃了几粒花生米,得意地问小孙:“你说说看,那花生怎么会少了?假如你面对这么挂着的一篮子花生,怎样做到既可以偷吃,又不被母亲发现?”
孙秘书哈哈一笑答道:“这并不难,要是我,把屋里的大桌子、小桌子、凳子叠起来,搭上去偷。”
这时一旁赵县长的母亲接过话说:“他大哥就是这样做的,他像叠罗汉似的把屋里的大桌子、小桌子、凳子架起来,搖搖晃晃地爬上去,还没爬几步就摔下来了,从此再也不敢偷了。”
孙秘书听到这里,不禁来了兴趣,又说:“这简单,要不找个长梯子爬上去。”
赵县长的母亲仍笑呵呵地说:“他二哥就是这么干的,把家里的长梯子搬了过来,可篮子挂在堂屋正中的梁上,梯子无处搭靠,二小子只好自己将梯子撑着,叫三小子上,但三小子还没上几步,二小子就撑不住了,喊三小子赶快下来,幸亏三小子机灵,蹦了下来,要不然,梯子压下来,只怕要把老二压成残废。”
孙秘书笑着指了指赵县长说:“偷花生的肯定是您,只有您聪明灵光,您说说看,是用的什么巧妙办法?”
“哈哈,你算猜对了,就是我,我们哥仨,就是我脑瓜子最灵活。”这时赵县长显得有些得意:“自从母亲把花生挂在那里,我的整个心思全用在了那上面。于是,每天趁着母亲和哥哥们不在家的空当,在家里家外,房前屋后,一边吞着口水,一边转悠着,让我落得个一天不吃花生米口里就憋得慌的毛病,但也终于让我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赵县长说到这里,又不禁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赵县长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吃到花生的,不过,他终究没说,但神情上很是了不得的样子。
过了几天,在一片欢送中,赵宗耀离开了这个县,开开心心地去新的地方上任了。赵宗耀可谓是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扶搖直上。
没料当他正沉浸在自我陶醉的日子里,竟突然像那失了火的飞机,飞得高,跌得惨——他协调指挥的省道改建工程中有一座桥突然坍塌,正在上面行驶的一辆客车摔下河底,造成二十多人死亡,上级派人下来调查,发现整个省道建设工程都有严重的质量问题,纪检部门当即介入,不久就查出了赵宗耀与工程方勾结,泄露标底,鲸吞建设资金几千万元的事实,拔出萝卜带出泥,接着深入调查,这位“廉洁奉公”的县长,几年来,贪污受贿金额累计起来,竟然近上亿。
由于证据确凿,数额巨大,后果极为严重,半年后,赵宗耀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时,赵宗耀家里没有来人,尸体火化后无人认领,孙秘书念及旧情,取出他的骨灰盒,用一块红布包着,次日一大早就赶往赵宗耀的老家。
三
孙秘书一路风尘扑扑赶到赵宗耀农村的老家时,已是中午过后了,一打听才知道赵宗耀的母亲为儿子赵宗耀的事气得急火攻心,吐血住进了医院。
孙秘书辗转找到医院,一眼就看见赵宗耀的母亲靠在病床上,怀里还揣着一只两头尖中间宽的竹篮子。孙秘书正在诧异:老人家怎么在病床上还带着个竹篮子呢?老太太见到小孙,一把抓住他的手,禁不住老泪纵横:“我悔呀,悔不该当初!”接着她指着篮子说:“这只篮子,只要我还活着,是不会让它离开我的,我要让它教育子孙。大花强盗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啊!”
老人说到这里,抹了抹眼泪,又讲起了儿子上次提到的那篮子花生的事上。
那时候,赵宗耀的母亲发现花生被偷吃了,看了三个儿子几眼,她不动声色,又从亲戚家借来一篮花生,依旧挂在老地方,有时假装外出,却突然杀回,想逮个正着,可都落了空。一天,她买回一包打蛔虫的宝塔糖,让三个儿子把这打虫的糖吃下去,没过一会,三兄弟在屋后菜园里各拉了摊大便,她拿着根木棍,把他们的大便依次拨拉开,终于在小三的大便里发现了花生仁。
赵宗耀的母亲不但没生气,好奇心却上来了,开始暗暗地盯起哨来。终于有一天发现,三儿子杠起门口晒衣服用的长竹篙子,闪进堂屋,举起竹篙子朝竹篮子的一头一顶,竹篮的另一头便向下一歪,一大捧花生就顺势漏了下来,然后再把漏花生的那头一顶,篮子便还了原,他一粒不剩地将花生捡进衣袋,转身把竹篙子放回原处,然后若无其事地躲到没人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赵宗耀的母亲端出一盆清水,为小儿子洗净满脸的污垢,换了套干净衣服,牵着他的小手,在两位哥哥羡慕的目光中,把他送进了山下学堂。
赵宗耀的母亲讲到这里,长叹一声道:"怪就怪我当初没有教育他,惩罚他,相反还鼓励他,认为他会耍小聪明将来必定能成大器,让他去读书,将来好为家庭光宗耀祖,谁知道他见我奖励他,把他送进学堂,却认为耍小聪明就能占大便宜,竟把国家的钱当成花生来偷,最后让‘花生米’送了性命,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小窟窿不补,大窟窿一尺五’啊!”老人说到这里,闭上了眼睛,她停顿了一会儿,又叹了口气,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反省自己:“通过这件事,算让我明白:一个人要本本份份地做人,扎扎实实地做事啊!”
小孙听完老太太这番话,不禁产生感慨,心想: 是啊,小窟窿不补,大窟窿一尺五,一个人要本本份份地做人,扎扎实实地做事,老太太这一篮子花生引起的教训,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吗?

作者简介:喻大发,网名“草根”。1952年出生于武汉市新洲区。他是一个喜欢涂抹文字,在自娱自乐中陶冶情操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