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新堤贞节牌坊沉浮记
陈厚权/文
民国年间,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星月璀璨的新堤古镇中正街(解放街)西端,处老建筑圣约翰堂附近(现夹街头南端),面朝江堤略偏东向的石板老街上,曾经岿然屹立着一座高峻巍伟的石头牌坊。
这座气势辉宏的牌坊,像张靓丽壮观的历史名片一般,向来新堤的游人与商贾,以及世代土著居民们,袒露出老镇的人文风情,彪炳着可歌可泣的史篇印记。
这座跨越两个世纪,饱经岁月沧桑的精神图腾,就是妇孺皆知的苏各牌坊。
苏各牌坊是晚清咸丰皇帝于1861年(咸丰十一年)颁旨,由户部拨银赦建的纯石头结构牌坊。其主要构件全部采用整块花岗岩材料,用仿木架结构的石榫卯接后,将相连截面用糯米生石灰等混合物粘接成型。
整座牌坊宽大高耸,门洞间可供车马人行,属双叠品字形重檐,两边底层翼盖拱托中顶的殿顶式仿木结构的石坊。其三层斗拱托起三处顶盖,八个翘角突出御制规格。宝顶檐下高悬《圣旨》深镌二字,硕大的立柱之间横楣上端的宽幅穿坊内,浮雕着《旌节》的御书,背面则凿着对牌坊主人的褒辞。主柱双边对应的立着几尊抱角,均雕上了二十四孝和兰花梅瓣图案。
牌坊这种高尚典雅,肃目庄重的整体造型,抜高了旌节的地位,彰显了御制的权威,让过往行人通过时,情不自禁地注目仰视,暗自肃然起敬。把朝廷宣扬孔孟儒道,教化子民的寓意昭示得淋漓尽致。
为了力显苏各牌坊的赦建庄严,在设计营建牌坊的整体格局中,在其不远处曾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警示,突出了臣民穿过苏各牌坊时,必须敬畏礼待牌坊,似如觐见君主般的敬仰其至崇高无上地位,老新堤先民称之为下马石。
被皇权捧入云霄的苏各牌坊,旌表的是苏氏儿媳汪某的贤良淑德,昭彰着封建社会对一位付出了毕生的韶华岁月和人伦情爱追求,用无比崇高的修行,宛如虔修苦度似的按贞洁烈女准则,荣誉地戴上了丧失人性的节德精神枷锁,而隐忍负重创造卓越建树的丰功伟绩。是迎合统治阶级政治利益,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女贞规范需要的旧伦理封建产物。
被朝野公认为孝悌精神图腾的苏各牌坊,它的主人苏汪氏,又是怎样在众多贞节范女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在新堤古镇打造出这座流芳千古的名节丰碑的?
咸丰年间,名噪四方的产业巨头苏家,是新堤镇的名门望族。苏老爷良田百亩,房厦连片,坐拥码头作坊,广开酒肆茶庄,稳控着日进斗金的竹木主业生意。
美中不足的是夫妇俩直到不惑之年后,才喜得贵子。少爷虽聪慧有加,孰料知却先天孱弱,病病殃殃,弱不禁风。虽然与本镇连襟舅倌有着娃娃亲口约,但苏氏家族都暗中担忧,汪姓亲家会视利不屑一顾这没多大约束力的言谈承诺,会不会爽约另攀高枝。凭少爷的状况,再觅门当户对的良偶佳姝,似乎颇难,此愁怅让苏家忧郁十分。
也许是苍天见怜,六年之后苏家又添一丁,生了个健壮伶俐二少爷,老爷满门喜出望外。虽然大少爷成年后肺痨加身,体况愈加堪忧,但望见二少爷活泼可爱的情景,喜忧参半,侥幸地指望后继有人,门庭定会发扬光大。
与苏家口约娃娃亲的汪姑娘(化名),届时己过二八芳龄。不仅面相周正娇俏,身段婀娜高挑,而且知书达理熟读经子,心地善良品行端庄,是镇上众口皆碑,德才兼蓄的美女佳丽。由此,镇里内外,一江两岸的贵族富豪们纷纷上门提亲,欲与汪家攀结良緣。
汪姑娘诚信有嘉,矢志不渝地钟情青梅竹马的苏大少爷。没有想到一天突然得知风传,苏大少爷己病入膏肓,势难回天。当时苏家也接着试探性地送来聘礼,希望汪姑娘能应允前往完婚冲喜。
深知一旦收下了这些几乎无逆转希望的联姻聘礼,将意味什么的汪姑娘,审时度势后毅然地答应苏家冲喜的请求,义无返顾地前往夫家,去担当本可以推辞的责任。
汪姑娘坐着八抬凤轿到了苏家,与夫君拜完天地,苏大少爷已近油枯灯尽,咯血后虚脱昏迷,气若游丝。她彻夜扶侍竭力照料,但终无回天之术,苏大少爷撇下未圆房的娇妻,命归黄泉。
从此,望门寡的苏汪氏,作为家庭的掌门儿媳,孤眠独影,冷灯热泪,抵御数不清的情感骚扰诱惑,杜绝一切欲望希冀,心无旁骛地承担起了瞻养翁婆,扶育小叔,操盘生意的重任,成了苏氏门户的支柱。
凭借天生的商海天赋和贤惠品行,苏汪氏把家庭内外事宜盘点得一派祥和,有条不紊。不仅把家族的生意操持得风生水起,顺当通达营利颇丰,而且将公公婆婆孝敬得胜过娘亲,无微不至。她多年如初地对年迈多病的俩老,床前榻边陪伴护理,寻医抓药煎汤奉水,事必躬亲。其作为感动得家人邻里热泪盈眶,齐声称赞。也辅导小叔文化知识和经商技能,己初步将其培养得通晓文墨,小俱经营方略。
苏汪氏身体力行家庭合睦,竭尽了孝悌之道,还仁爱有加慈悲为怀,对公益义业充满了热情,倾注了财力爱心。她捐款修建路桥,开办义学,给庙宇布施添香,时常接济孤贫。这些资助善举,让世人称赞,被誉为活观音,受四里八乡众人拥戴。
苏老爷俩老对儿媳呕心沥血,多年来无怨无悔地对家庭无私奉献,有目共睹点滴在心。注视她三十刚过,韶华早失霜发初现的容貌时,早就心痛不己扼腕暗叹,苦于进退唯谷。
两位老人见儿媳年复一年忘我地奔忙在业务与琐碎家事之间,身心疲惫面容憔悴,偶见邻家孩童们顽皮嘻笑的场景时,眉宇间流露出瞬时迷茫和无法掩示的复杂表情,感同身受,痛于切肤,能够体会到她内心的苦愁与忧失。
特别是观她在晚间安顿好双亲小叔后,其劳倦的身躯,随房门吱吱呀呀的封锁声被遮隐,她的单影被光源投射在窗纸上,几句微弱地独喃,伴随数缕孤灯冷光透出窗棂之外的寂寞情景,深深地刺痛了苏老爷夫妇的心。
老夫妇俩在感慨和内疚中,觉得不能就这么自私地耽误了苏汪氏的终身年华。于是,苏老爷咬牙以“五出”之由,召集本族的三老四少,请来汪姓亲家,现场违心地数列儿媳子虚乌有的不孝无悌行为,当着族人街坊的面,备下巨额银票的退亲赔付,扔下驱赶儿媳的文书,代冥子休妻,请亲家将女儿领回,以逼迫苏汪氏改嫁。
苏汪氏聪明过人,识穿了翁婆们的意图,感恩涕零,当众表示了绝不出苏门一步,为俩老养老送终的决心。她的言行让在场乡亲们感动落泪,纷纷称颂。
后来,小叔意外身亡,苏汪氏再次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命运捆绑在这座岌岌可危的苏氏大厦上,拼尽余生精力不让其倾复。
苏老爷夫妇承受不了这残酷地打击,双双一病不起。苏汪氏一如继往,始终如一地孝奉双亲,兑现了自已不离不弃,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的承诺。
苏老爷弥留之际,拉着儿媳的手老泪纵横,请求她改嫁或招婿入赘。苏王氏再次严辞拒绝,当场表白了至死也要坚守苏家,拟定收养继子复兴门庭的决心。
苏汪氏这一系列恪守诺言,践行传统贞节孝悌之道的行为,赢得了当时社会的尊重,被传为佳话,受万人礼仰。她的事迹也被当地秀才编成了范文,作为启迪人们心灵的教化读本。
苏汪氏的孝悌慈善行为,无疑是当时中国贤媳淑妇中出类抜萃的典范。但在封建制度背景下,受儒教贞道熏陶几千年的社会中,这类孝贞节妇也是相竞效尤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得到最高统治者认可,予以旌表褒奖的则是凤毛麟角。
九州大地上,林立着各朝各代,形制各异的贞节丰碑。每座凝结着节妇悲泪血怨,用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等封建枷锁桎梏,奴役、埋葬了千百妇女終生幸福的精神图腾,背后除了大同小异的光耀事迹外,其诞生的过程,无不传奇般的夹杂着某些偶然与机缘。
苏各牌坊的打造过程,除了苏汪氏卓越的表现和当地百姓的认可外,得缘于力挽狂澜,对晚清时局起着重大作用,与曾国藩等人齐名的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胡林翼。
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虎狼之师赢得鄱阳湖战役的胜利,重创曾国藩湘军。继而,攻陷武昌城,诛杀了前湖北巡抚蔡恩培。
当时,被美誉为“才大心细”的胡林翼,随湘军挥师抗击太平军,仿佛是清廷将要倾覆于江河潮流中的中流砥柱。他锲而不舍,为挽救败局越战越勇,深得朝廷嘉许,被临危受命署理湖北巡抚。
时年九月,胡林翼率部展开汉口,汉阳攻击战失利,退守新堤休整蓄势待发。后终于在咸丰九年会同曾国藩等部,击败太平军石达开和捻军联军,收复大片失地,动摇了太平天国根基,稳定了清廷时局。其被曾国藩推为首功,朝廷对其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袭。
胡林翼驻新堤期间,遍访当地民情,被苏汪氏的孝节尚悌事迹,撼动得泪泗沾巾。作为孝子的他,又顺应新堤各届联名恳请上疏朝廷,褒扬苏汪氏的民意,上奏皇帝颁旨旌表。
由于战乱,胡林翼的折子一直拖到了他戬灭太平军对清廷威胁,功成名就时,才被重议。咸丰帝欣然开恩,诏告天下,赦建苏各牌坊。
咸丰十一年,这座在新堤周边历史上空前绝后,唯一的一座贞节牌坊就应运而生,耸立在镇上苏家宅院旁,也镌刻在几代老新堤人的记忆里。
斗转星移朝代更迭,时空的指针定格在1941年暮夏,苏各牌坊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没能迎来某天的西幕落日。
当年九月,中国军队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为了遏制日冦侵略铁蹄的步伐,提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浴血保卫民族尊严的信心,在汨罗江地区组织防御战役抗击日军。
驻汉口日宼第11集团军司令阿南惟几,见汨罗久攻不下,受反对派抨击,心急如焚。决定铤而走险,脱离老巢,秘密从陆路潜入新堤后,转乘轻型舰艇,走长江水道进入洞庭,在岳阳地区重新部署进攻力量,直至前线督战鼓舞士气。
此消息被国军在新堤的特工截获。长沙会战总指挥薛岳,电令空军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挫败日军这一阴谋,指令其制定了戬灭狼首计划,击毙阿南惟几,打击曰寇的嚣张气焰,让日11集团侵略军群狼无首,乱了阵角,以确保第二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
九月中旬一天下午四时许,四架国军战机适时出动,追击阿南惟几的座艇至镇西丛林寺附近江面,展开空袭。隐蔽在圣约翰教堂楼上的日军高射机枪,疯狂地向飞机开火,企图火力掩护艇上人员登陆避险。
国军的飞机发现了地面危胁,立即改变战术,四架飞机分成二组,分别对舰艇和高射机枪阵地轮番俯冲扫射轰炸。
这场战斗,国军战机消灭了操作高射机枪的日本兵,重创了江上舰艇。阿南惟几等随行参謀部官员,不得不弃舰登岸逃生,吓得中止了预先的战略计划。而国军一架战机被击中,飞行员跳伞获救,飞机坠落至南门洲上。
在鲜为人知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外围战斗中,苏各牌坊在劫难逃。
跨越两个世纪,傲然挺立在镇西的旌节牌坊,也因两枚航空炸弹的爆炸,主体受到致命性的重创倾斜,业已摇摇欲坠,最终在一场暴风骤雨中轰然倒塌。
苏汪氏历经艰难险阻,以无比坚韧的精神力量创造出的磐石丰碑,终究经不起战火和风暴的催残,无可奈何退出了历史舞台。
苏各牌坊,只作为曾经灿烂辉煌的地标性记忆,以一个无实物存在的地名,流传在老新堤人的话语间。当今,它正在以令今人逐步淡忘的方式,与新堤后辈们挥手诀别。 让我们给记这段功历史,记住洪湖新堤镇在抗战中的曾经付出,也记住苏各牌坊的故事。
作者声明
本原创文初稿于2011年8月完成于北京,系洪湖市首个挖掘整理成篇的苏各牌坊史料文化作品,其原作品曾授权于《美篇》、《醉美洪湖》、《草根洪湖》网站和自媒体,以及洪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出版的《洪湖故事》推发,本人并未与任何人共同署有著名权。
近来某些个人,采取更改文章标题,贴加第二作者,或删增摘录改编文中内容,自诩新作的方式进行传播,均系移花接木的文化强盗卑劣行径,都是侵权,剽窃,抄袭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望广大读者甄辨真伪,发现这种情况,及时与我联系,本人将保留依法追究侵权者的合法权利,谢谢读者朋友们。 作者 湖北洪湖 陈厚权 笔名 六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