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不平的代沟(随笔)
莫善贤
代沟,一直都存在,也许,现在这个时代更明显一些。代沟是难以磨平的,能够互相增进理解已经很不错了。
磨平代沟,可以通过聊家常慢慢沟通。时代进步了,由于经济的独立,视野的拓展,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叛逆心理,他们不会盲从,他们的认知与经历与上一代人生不一样的。聊家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沟通,很有提倡聊家常的必要。
现在有个怪现象,老人喜欢聊家常,而年轻人不喜欢听老人说家常。在一些年轻人看来,老人就是啰嗦,喜欢往后看。也许这就是代沟难以磨平的原因之一。
我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环境,一代人的语言,一代人的生活习惯。要能够彼此沟通,那是很不容易的,在有意或无意中,彼此的认知与语言会形成一条无形的鸿沟。
比如,现在老人喜欢讲些家常,聊聊那些过去的事情。有一首歌:坐在高高谷堆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看来,这样的场景是不复存在了。
现在的年轻人所面临的是:生活是现代化的,小康的,与父母等前辈的经历完全不同。他们身上没有过去苦日子的痕迹。不仅能够吃饱,能够穿暖,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也很丰富。
于是,有了老人看不惯的一些现象,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与老一辈有比较大的差距。青年人喜欢说父母“老土”,父母亲感觉青年人“不会过日子”。存在新与旧的冲突,新一代与老一辈的矛盾。
许多青年人对什么是过去的“老三件”、“新三件”一概不知。也不知道计划经济的票证时代,不知道穿衣服为什么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像我们五十年代生人的这一代人,经历过上山下乡,经历过回城,受的苦虽然没有前辈的多,但也经历了从落后生产力到先进生产力的变化。心里想的是怎么艰苦奋斗,靠奋斗过上幸福生活,其中包括怎样赡养父母。
青年人感觉压力山大也很正常,压力确实存在。现在的年轻人是糖水里长大的一代,很少受到挫折,少有挫折感感,少有赡养父母的感觉。甚至父母还要供养他们。他们中的一些人只关心就业、房子、车子、票子,怎样使天下掉下林妹妹,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可以花更多的钱,来买楼买房,来还房贷,来给子女做家庭教育。日子生活好一些是应该的,生活质量高一些也是应该的。但不能超越自己的赚钱能力,不能不顾现在的经济环境,不能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古训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说要聊家常,这个家常是很难聊下去的。老人经历过的苦,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过。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苦。而只是强调现在生活压力大。两代人很难说到一块儿去,真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味道。
聊家常也不完全是要聊过去的艰苦,也可以聊现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聊怎样面对现实,度过难关,现在的困难与过去的困难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当然,疫情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过去战胜困难的经历,对今天仍然有着借鉴的意义。
家常还是要聊的,通俗一点说是家风传承,说得高大上一点是传统教育,不忘过去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知道过去的艰苦,才会更好的珍惜现在。不反对年轻人吃好、穿好、生活好,而是希望年轻人不要只讲享受,不讲奋斗。超前消费是是允许的,但也应当适度。
按揭就是超前消费,把自己未来才能够创造的财富,通过银行的按揭(信贷)取得资金,现在消费未来的钱,这是有利有弊的。有学者认为,什么时候会有钱,把自己的资源都变现就会有钱。
这是用未来的钱的表现,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的打工来偿还。尤其是在花呗,借呗或者高利贷借贷,更是影响深远。可以想象用未来的钱的消费是有代价的 。一个人,万一有了天灾人祸,万一企业不景气解雇人员,万一收入水平断崖式的下降,还不了银行按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聊家常也有方式方法的问题,要找好切入点,寻找共同的话题,不要板起面孔教训人。否则,只能物极必反,聊家常是为了增进理解,理解就好。作为父母,要平复心情,说过去是为了引导现在与未来。
作为年轻人,要理解父母的心意,父母与你聊家常,是关爱你的表现,人啊,一定要乐勿忘忧。大家都要有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准备,年轻人尤其如此。磨不平的代沟也要磨,至少,磨比不磨好。
作者简介:莫善贤。现居广东省广州市。《世界文学》签约诗人(作家),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高级经济师。
出版《相约今天》、《七蒂莲花》等诗集七本。诗歌在国内外刊物均有发表,获得奖励。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