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十八大代表许敬银
鲁兴勇

许敬银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二公司第四机械化工程队许敬银,是一名爱岗敬业,发扬工匠精神的挖掘机司机。他在各种不同地质的工程施工中,都能如同庖丁解牛一般用挖机做出让你满意而且惊叹的效果。为此,他赢得了“许一刀”的美称。
2011年7月,我写了《用挖机描写精彩人生》一文,先后发表在人民网、中直党建网、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网等网站,由此也掀起了在铁十五集团内包括在中铁建系统宣扬学习许敬银的热潮。分别获得国资委、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党委 “六好党员标兵”称号的许敬银,于2012年6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企业系统代表会议上,光荣的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这是中铁建系统铁道兵集体转工以来唯一一位基层技术工人、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老铁道兵群体的光荣。
许敬银与我是1978年12月同时入伍的战友,一个军列到达新疆铁路工地,同时参建了南疆铁路和京广铁路改造工程、湘黔复线1-2期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起在处属的第六指挥部工作了十多年。在部队,他荣立三等功一次,兵改工后,记大功一次。先后荣获湖南省娄底市劳动模范、全国“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优秀机械工人”等称号。还作为优秀工人党员代表参加了中铁建股份公司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在大会上做了个人先进事迹报告。
1987年底参加北京广铁路改造工程期间,我俩才真正相识。当时我从二处二段卫生所调到一段卫生所当医生,并兼任段工会主任,许敬银是由处机械队派往安阳指挥部配合我们搞土石方施工。1993年初,工程结束,我俩又一起迁入湖南,分别参加娄底(一期)、怀化(二期)湘黔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进驻娄底后,二处内部调配来配合施工的各种机械,统一归编为处机运四队,归属第六指挥部管辖。许敬银兼任了队工会主席,我则一直在指挥部搞后勤管理与工会工作,相互来往接触也就自然增多。他多是穿着一身工作服,鼓捣着他心爱的机械。我曾开玩笑说:你对拜访看望你的战友,还不如挖机那般亲热友好。
在机运四队,许敬银使用的机械是出了名的高出勤,低故障,是保养最好的“明星机械”。在公司历年开展的设备评比中,都被评为“红旗设备”,他本人也是公认的“红旗设备操作手”。
许敬银是个爱“动手”,好“捣鼓”的人。提起他的机械操作技能,没有不竖大拇指称赞的。30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练就了一身好手艺,熟练到能用挖掘机挖斗写字。在施工中,最难干是平整场地和刷路基边坡。但只要是许敬银刷边坡,技术人员放好桩线就不用管了。他刷过的边坡,无论是坡率、平整度都是一次成型,无需人工补刷。他驾驶技术呱呱叫,机械维修也是能手。这缘于他的“学”和“钻”。当机修师傅来维修时,他总是上前递扳手、拧螺丝,主动求教,积累维修技能。他自费买来技术书籍,仔细钻研学习,使他对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和功能了如指掌,有点小毛病就能及时发现。他爱车如命,用完就保养,停机就维护,坚决不开带病车,这就是他“明星机械”的诀窍。
许敬银不但保持着机械运行良好,还能把 “罢工”的机械捣鼓上岗。队里有辆“兵改工”时期的洛阳产压路机,别人都对这“老爷车”躲得远远的。许敬银看队里机械设备紧张,就主动请战。那些天,他没明没夜的围着 “洛阳产”研究。这台车太老了,连厂家也找不到配件。许敬银就找来替代品,研究、试验,自己加工……简直着了迷。嘿,这台“洛阳产”在他手里愣是奇迹般的运转起来了,并在湘黔复线突击施工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仅此一项,就为单位节约了20余万元。

十五局领导欢送许敬银及其平常工作照
他是“专家”,操作挖掘机与装载机的本领公司几乎无人能比;他是“多面手”,不但挖掘机开得好,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他都能熟练操作。工地忙时,他常常轮换开几种机车。在湘黔复线攻坚战中,为保证全线按时开通,各施工队实行三班倒,24小时人歇机不停。每次休班时,他总是要去检查机械。不清楚机械运转是否正常,他是睡不踏实的。娄底火车站东头的卡脖子工程大石山提前挖通接轨后,他也被评为1997年度娄底市劳动模范。
2001年,许敬银被调往公司西商工程项目(洛阳段)配合施工。在“百日劳动竞赛”中,土石方挖填量急剧增加,机运四队只有两名挖掘机司机,经常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为确保挖机在施工中不“罢工”,许敬银每次下班后,不论多晚都要对挖掘机进行一次仔细地检修和维护。否则,心里总觉不实在。当驻地多日连降暴雨,导致工地多处出现滑坡、路基塌方等险情时。许敬银主动请缨,驾驶挖掘机24小时坚守工地,疏通河道、抢修道路、填堵决口、抢挖被掩埋的模板设备,连续奋战三天两夜,哪里有险情,他就出现在哪里。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了项目的经济物资损失。
许敬银是个谦虚的人。30多年驾驶实践经验,一身过硬的本领和精湛的技术,没有使他恃才傲物。他很注重培养年轻人,做好传帮带。生活中,他把徒弟当益友,不但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还言传身教他们要热爱企业、乐于奉献。潜移默化中,徒弟们也养成了他那种严谨细心、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工作中,他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他们操作技能,反复给学徒们讲解分析操作要领,直到听懂弄通。他跟随徒弟们进入工地现场操作,遇到机械发生故障,总是边排除故障边分析讲解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鼓励徒弟们独立思考,亲自动手,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他带的徒弟们,大都是机车操作能手。每当他们谈起许敬银师傅的时候,心中总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
敬仰他过硬的技术,很多私企老板想出高薪把他挖走。但不管承诺多高,他一概不允。在他心中,企业才是家。他常年驻守工地,家里的一切都是妻子操劳。1997年的一天,小儿子在上学的路上发生了车祸。当他急忙从工地上赶回焦作时,儿子已经离他而去。在他家里,我见到他妻子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借住在焦作基地大院的临时房里,生活条件的简陋与不便可想而知。处理完后事,他强忍着丧子之痛,立马返回了工地。也许,只有火热的工地才能化解他心中的伤痛。
2011年4月,他老母亲病重,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妻子慌了,赶紧打电话让他回家。不巧,队里的另一名挖掘机司机刚回家休假,队里只有他能开挖掘机,实在走不开。队领导劝他回去,要催促让那位司机赶回来。许敬银连连阻止:“人家也是一年多没回家了,这样不妥。我母亲有家人照顾着,我走了会影响施工的。”后来,母亲病情好转,还打电话宽慰他:“我知道你们工地忙,不要操心了,好好干你的工作吧!”
2012年11月,许敬银从北京参加十八大会议归来。他对我说,十八大期间,刘云山同志在看望和参加讨论时说:你的事迹材料我在网上看过,写得好,干得更好,我们中央企业就是需要更多的有工匠精神的好职工。这让我感到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尤其是在担任工区负责人后,除了要把工区管理成全线的样板外,作为十八大代表,所要管的“闲事”“份外事”也越来越多。但他不把十八大党代表这个耀眼的光环当资本,仍然事事做出个样子,给大伙儿带个好头。年近退休的他,仍然奋战在施工现场,奋战在工程第一线。
这位从铁道兵队伍中走出的老党员经常说:“共产党员,就应踏踏实实、乐于奉献,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职工中树立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让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了光芒,用挖机描写出了精彩的人生!职工们赞他“身上有股正气,我们敬他、信他。”

许敬银在十八大发言
原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总经理称赞许敬银:你是集团7000多名党员的代表,无论在雪域高原,还是在东海之滨,你就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在岗位上发挥出了一名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做出了出色的业绩。把平凡的工作变得不平凡。现在的“十八大代表许敬银工作室”,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铁道兵精神的传承!

作者鲁兴勇,湖北省通山县人,1978年12月入伍,服役于铁道兵六师三十团十二连。先后在省部级医刊发表论文20多篇,同时在人民网、新华网、求实网、半月谈、中直党建杂志等发表诗歌散文150余篇,获奖十多篇。
槛外人 2022-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