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苍狼 书法/吴瑞祥






1.〖金错刀〗云天迎瑞兆
中国 ★ 灵儿
清河啸,风波妙,彩云千里闪霞霄。巨龙溢泽满疆域,撑船山川激浪飙。
水路迢,日红晓,金刀除逆惩腐狡。誓把贪孽收网中,源甜苍生笑意飘。
2.〖临江仙〗云天迎瑞兆
中国 ★ 灵儿
遥天逝雁披云潮,江水逸兴神飙。四载知己未回瑶!雀鸥飞峰外,几瀑雾浓高。
小径山远留笑语,枝横遐忆初好。欲疯明泽与谁绕?经年人赴远,叶黄落寂寥。
3.〖锦堂春〗云天迎瑞兆
中国 ★ 灵儿
旭日云行瑞兆,临川果树丰娇。树枝逾闲峭峰外,远看鸟飞梢。
苹果攀前下找,青衣乐处歌飘。思人念远观回雁,犹把君遥招。

4.〖浪淘沙令〗云天迎瑞兆
中国 ★ 灵儿
霞淡挂东高,瀑落深瑶。知音远去信勤捎。心系仁程天行健,几许仙好!
雕鸟啸云潮,瑞兆悠绕。溪清潺漫饮川妙。船上可追高翔雁,大浪流淘?
5.〖踏莎行〗云天迎瑞兆
中国 ★ 灵儿
秀木啼雕,云天雁叫,茶田如画晴岚傲。联镶绿拱隐人小,清溪近处行君少。
峻岫临高,澄江若瀑,风光尽惹离情调。昔欢地头几多愁,知音远去长久眺。
6.〖黄鹤引〗云天迎瑞兆
中国 ★ 灵儿
仙田青瑶。满目茶仙走山腰。落差颜色成棋,兰黄红妙。幽香遣好。蜿蜒弯阶才到。暮归牛,入画知晓轻烟相抱。
溪瀑环峡绕,浮盏盈风貌。壑深谱绿文波,驮龙徐啸。闲瞻抢早。三处泉涓喷槽。云天辉照。聚四季、琳琅川高。

7.〖水调歌头〗云天迎瑞兆
中国 ★ 灵儿
青鸥啼波潮,玄鸟过天娇,降霜冷瑶,又是敷满白银草。君去蜿蜒峡长,心慕义仁忠烈,痛叹六年杳。清风穿昔径,思念无人晓。
荻花飘,挂云貌,向谁招?新愁渐起,斜倚旧处泪纷掉!唱舞无人同乐,奇景谁来共瞧?兀自暗神消。别绪难挥去,独影怅寂寥。
8.〖拜星月慢〗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峻岭冬幡,雾熏山川,谁又飘飘嫣然?千脉回横,是泉溪流潺。鹿峡沟,仿佛、天甃蓬莱百里,更栽絮芦君看。远黛逐牛,有谁人能绾?
已匆匆、涧瀑飞珠溅。便蕴蓄、只见九湖远。游悦极目苍宇,也微风吹断。愿化仙、此不朝人面?痴重会、试遣何人雁?映满川,龙峰苗家,瑞芳眸缀苑。
9.〖绮罗香〗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雁踪遥远,轻衫风满,思念迢迢初展。忆闹泉边,几度迂回山返。记欢会、信翅高过,道珍重、流霞低款。怪岭南、驿路环环,归人何事未音传?
冬风舞蹈叶卷,启序气寒树红,橘金熟残。古道云封,眺望谢鲲丘涧。又今朝,数到离怀,怎禁住、泪随声漫。待知音、海外回家,如期靠君肩!

10.〖天香〗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长峡远观,南北蕴景,风中倏然天现。孕瑞清湖,缀波无际,掩映雾中若幔。箫飘富霭,趁一片、山歌低转。来往冬云翔雁,灵儿诺守期盼。
莫讶信迟晼晚。早人间、桑田都换。独人素罗长发,望久双眼。慢引壶觞自款。待忆取、楚郎醉心盏。万里千遥,痴流水畔。
11.〖绛桃春〗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世外甘泉谷如川,千里蓬莱妍。灵儿含饴恋青色,笑中间,一颜掩尽世外险。更览中有,鱼鸥沙鹭,一派呈仙现!
忆君相送此山畈,一别三冬潋。中华崛起瑞江山,展眉尖,苍生五福真堪羡。问谁谋义,甘于清廉,辛苦为谁甜?
12.〖蝶恋花〗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峡幽风中牛儿唤。峭峰天边,祈念飞龙见。忆前山地欢乐遍。灵儿深慕苗家畈。
犹缠情缘冬藏愿。苦扬罗裳,漫祝华福现。天上阿环仙箓卷。贤禄人类千关盼。

13.〖鹊桥仙令〗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游方告忆,有君守禀,天仙独摇龙涎。凌晨从北下雪诗,金鸡报晓白头钱。
河边冰簇,眺亲耐寒,梨树挂花下悬。双峰诸道层层高,情牵雁客书书远。
14.〖圣无忧〗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墨水聆风冉,红梅写出彩虹川。 蓬莱祈民好,一带一路幸福甜。
雁翔灵儿盼,义踪千仁圣心欢。 日月守良心,华夏鸾舞云霞关。
15.〖忆人人〗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九湖流影,泊波轻空,心守住良联鴠。 善明月达待知音,江山上、千族同愿。
一艨艟泛,逢原残舰,辕向君留来翰。 孤鸿落叶薄通穷,风移记、就徒騣万。

16.〖青玉案〗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天然紫岭长峡远。香气临、罗衣欢。南北蕴景谁共颜?知音风引,雁翔高去,难遣青羽看。
重峦三竺六泉潺。回首烟霞旧游伴。何处鱼讯都难现!高山鸾在,白云鹰逝,一片情逐盼。
17.〖少年游〗久久歌邀、奈君去更遥不可招!
中国 ★ 灵儿
参差烟树断虹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龙身腰。
夕阳闲淡冬光老,离思满蘅皋。千叠远关,送翔天尽,独自凭兰桡。
18.〖琵琶仙〗云霞闲淡千关远
中国 ★ 灵儿
龙岭久愿,望泉挂、流水千里勤川。一鹭尾声长长,翔远云霞淡。拂竹帐、山间觅雁,梦祈得、知音出现。相聚江湖,诺牵心盼,蓬莱相见。
荻絮飞、风中千转,欲历尽沧桑觅君遍。多少琼枝璧月,总秋冬尘寰。为情赴,罗衣倾襟,落天涯、肠断人难。又是一抹倩影,暗迷心乱。

龙女《格律诗集》选
中国★ 灵儿
一
古渡连冬浦,流霞染九苍。
波随双桨碎,风引一帆航。
远渚栖归鸟,柳堤依夕阳。
渔歌声渐渺,云水两茫茫。
二
澹香疏蕊赋清吟,幽赏风边感素心。
弄墨孤枝时醉玉,浮银远树自调琴。
冬归九陌人无觅,月照双溪夜已深。
雪压梅梢频独往,也曾长岭细相寻。
三
一河轻船唱晚过,清风岸荻舞婆娑。
浮云漂渺遮天宇,暮色苍茫掩水波。
远眺青山鸿雁去,近观碧浪白鸥躲。
灵君挚念相思满,泊渡孤心幽梦多。


灵儿/诗句 吴瑞祥/书法


仰听之天,俯任之人,术也而道在其中。若夫欲创非常之业,目不营乎四海,心不周乎万民,力不足以屈群策群力而御之,谋不能先天下而建廓清之首功;乃端坐苟安,待人之起而投其隙。所待者而贤于我,则我且亻免首而受制;所待者与己齐力而或不己若,则幸虽制彼而无以服天下之心。鹬蚌渔人之术,其犹鼠之俟夜乎!而何以为天下雄也?拥重兵,据险地,谋臣武士亦足以用,但立一待人之心,而即已自处于坐困之涂;延颈企之,仰窥天,俯视地,四顾海内而幸其蜂起,乱人而已。乱人者,未有不亡者也。
小道邪说,惑世诬民,而持是非以与之辩,未有能息者也,而反使多其游词,以益天下之惑。是与非奚准乎?理也,事也,情也。理则有似是之理,事则有偶然之事,情则末俗庸人之情,易以歆动沈溺不能自拔者也。以理折之,彼且援天以相抗,天无言,不能自辩其不然。以事征之,事有适与相合者,而彼挟之以为不爽之验。以情夺之,彼之言情者,在富贵利达偷生避死之中,为庸人固有之情,而恻隐羞恶之情不足以相胜。故孟子之辩杨、墨,从其本而正其罪曰“无父无君”,示必诛而不赦也;若其索隐于心性,穿凿于事理者,不辩也。君子之大义微言,简而文,温而理,固不敌其淫词之曼衍也。

进谗言者,必是奸佞邪恶之徒,然而,谗言之能兴盛,必因王者之心未正、王者之德未明,是故,误是为非而以非为是,认贤为不肖而以不肖为贤。惟有“王者”修心养性,方能以德凝道,进而明辨是非真伪、贤与不肖,虽有“谗言”之进而不听从,则“谗言”可消矣。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此二者体现为良心,修养充实而成仁礼。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二者体现为良知,修养充实而成义智。四端真诚而无伪劣,则体现为诚实敦厚,修养充实而成信。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鱼潜在渊,或在于渚”,是以鱼喻贤能。良鱼潜藏于深渊,小鱼游走于水中陆地旁之浅水,喻贤者不易得也。良鱼喻贤者,小鱼喻能者。圣贤,人伦规矩也;帝王,治政之规矩也。尧舜既遵道而得路,桀纣夫唯捷径以窘步。王者能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如日月有明,无私而照。惟有仁者可以用贤能,不仁者则用能而远贤,或以有能且必为我所用者为贤,若不能为我所用则虽贤亦杀。王者不修其德,不亲其亲,不贤其贤,欲平治天下而无礼无义,则其乱难息。失去民心谓之土崩,贤者之所忧,非忧其自身也,既忧其国,且忧天下也。身有仁心,心由善性,如流水有泉,泉水有源,有源之水则不断,由善性而生之忧岂能忘怀?

无论为人抑或为政,皆以品性为重。为人而品性低下者,虽富可敌国,人亦皆贱之,恭维逢迎者做戏而已;其本人内心又何尝不自贱,惟其不愿自认耳。为政而品性低下者,虽位居尊位,亦如盗贼乘坐君子之车、怀藏窃取之宝,岂能不患得患失而长戚戚?是故,明乎为人为政之道者,必欲上达;心性茅塞蒙蔽者,难免下达。上达者,必先固守其本心,而以道心修正其人心,从而通达天心;修心亦养性之功,通达天心则可尽性。下达者,追逐名利享乐,心性渐受蒙蔽而流于低贱。养性则事天,蔽性为鬼途。
圣人之行,毋意必固我,惟义所适而已。如鲁哀公者,不讨陈恒之罪,则鲁国及各国如陈恒者得以逍遥而肆行矣;如鲁之三桓者,不讨陈恒之罪,则犹如视如陈恒者为无罪者矣。陈恒之罪,天下无讨之者,则天下乱、百姓苦必将日益加剧矣。由史实而言,“无羊”谓厉王之时无羊,宣王始兴而欲有羊也;经宣王之治,今而有羊矣;然而,既已有羊,为何此诗以“无羊”为题?一者,羊为资财之象,资财之本在于德,德不足则资财不恒;再者,羊之为言祥也,祥瑞之来在功,功不至则祥瑞不永。

《小雅》之于周宣王也,有《六月》言其北伐,《采芑》言其南征,《车攻》言其复古,此三者惟陈其功而无美誉;有《吉日》、《鸿雁》、《庭燎》,此三者美其可美也;有《沔水》以规之,有《鹤鸣》以诲之,此二者是冀之、勉之、导之。既陈其功、美其行、勉其德矣,于其所不通者则刺之灸之,故有《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四者以刺之;再继之以《斯干》、《无羊》,前为“考室”,后“考牧”,至于此则《小雅》由宣王而转为幽王矣。然而,其中盖有微言深义也。
关乎宣王之诗,始于《六月》,终乎《无羊》;前后十四篇,四篇在《南有嘉鱼之什》,宣王之行虽非得道,而可谓不失道者也;十篇在《鸿雁之什》,宣王虽欲治国平天下,然而终究未能得道,十篇经文无不告之以道,奈何宣王自以为是而一意孤行。欲安民而弃规矩不用,能勤政而不明德遵道,虽或小有所得,而终究得不偿失。识人不辨、用人不当、职责不明也,如此如此,民所祈望之父母官岂能不辜负庶民?有贤不识、有能不用,竟使贤能流落民间草野,岂能不使小人、谗佞、奸邪之徒占据君子之位?岂能不使贤者有志难伸、报效无门?岂能不使能者技艺能力不得其用,乃至用于邪恶之途?王者之教失,则天下非惟不仁,亦且不义,则天下如荒野,人类如禽兽矣。

宣王乃是西周中兴之王,何以谓之中兴?其前有厉王之乱政衰败,故有外侵与内乱,宣王继位而北伐是抵御外侵,南征是平定内乱,复古是纠正政教之偏失,可谓居功至伟矣。然而,宣王之于西周,犹如医士之于患者,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已。北伐南征犹如行医用药,能使病瘳伤愈,固然可喜可贺;复古亦如施用方剂以期固本培元,是医士之所当然。然而,其偏失有三:其一,身居于王位而为君,岂能惟行医士之职责?其二,治平天下,岂能满足于治病疗伤?其三,功虽伟而德不足,岂能长治久安?《吉日》之尚田猎,宣王之不忘武备也;《鸿雁》之徕万民,宣王之不忘安民也;《庭燎》之勤其政,宣王之敬业图治也。身居王位而能如此,固可谓难能可贵,而美誉易得,然而,有道而不遵,德不配王位,独行而不任贤,则如薪烬则火灭、溪井之灌溉。宣王非无功无德者,惟其德小而已。贤者见宣王有志有德而不知遵道,故而有《沔水》而规之,期其上合于天也,有《鹤鸣》以诲之,期其通且达也。规之而不信,诲之而不听,故有《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以刺之。刺之而后能解其麻痹痛楚、通其血气脉络,虽未必能身心康健,却能不至于病入膏肓而无可救药。宣王若能始终不忘武备、不忘安民、敬业图治,进而学道修德,虽未必能平治天下,亦可免于衰亡败落,但如《斯干》《无羊》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