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 菜 情
文/王文琴

立冬前后,农人开始收露地种的白菜。所谓收,实际是用不锈钢刀从基部平砍。
我所住的村,几乎家家都有一块菜地。夏季的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退场后,地重新翻耙整理,立秋前,种白菜、萝卜、少量菠菜和香菜。白菜家家种,我也种了一畦白菜,约六平米。白菜耐储,深受人爱。

白菜砍掉,将最外层几片局部发黄的老叶剥除。有人将白菜拉回家存放,有人转运至离家不远的菜窑储藏。
前几天,我户外散步,看见前面有个人背一袋白菜上山。
我很好奇,白菜怎么往山上背呢?很快,我看见他在山腰一处停下,将白菜转至一个小土窑。菜窑距大路垂直高度约15米。我爬坡上去,来到他的储菜处。这位村民我认识,之前,我爬山时,曾遇见过,彼此打过招呼,有印象。

我观察他的菜窑,菜窑进深4米,宽2.5米,高1.8米,窑口收缩,宽1.0米,高1.4米,口小保温。菜窑是土窑,小而实用。这与我在别村看到的果窑有所不同,果窑大,进深约20米,且一半用砖箍起。
与这位村民交谈,得知他的菜窑在他所耕种的山地地头,离家不远。我问他挖这个菜窑需多长时间?他说需两天时间。陕北的山体含沙,土质疏松,相对于关中地区的黄绵土好掏挖。
菜窑内已经存放了一些白菜。白菜均按生长方向挨紧摆放。窑口用一块大石板挡风,石板高度较菜窑口略低,留缝透气。门口有个棉帘。这位村民说:“天冷后,再在门口加挡棉帘。”菜窑进深浅,所以不用在窑后方挖排气孔。他接着说;“在这菜窑里储白菜,可以吃到明年娘娘庙过庙会(即阴历三月十八)。久放不坏。”家有白菜,过冬不慌。

看完菜窑,我即返回大路,继续散步。
今年我种的白菜有点晚,抱心较迟,所以我收白菜较别人晚几天。我种的白菜量少,从地里收回的白菜堆放在室内,我渥了一点酸菜,慢慢吃。
白菜是我国的原产蔬菜,白菜人常吃,属于大众蔬菜。白菜水灵灵,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具有“利肠胃、清热解渴、防癌抑癌”作用。
白菜、萝卜、洋芋、南瓜,是陕北农村人过冬的主要蔬菜。当然,家家也有红葱,红葱较白葱辛香味更浓。白菜量大,居冬菜之首。多数农家,在冬天都喜欢用白菜腌一点咸菜或渥酸菜。

白菜吃法多样,常见做法为炒食、生食、蒸制、作馅、腌制。如:醋溜白菜,酸辣白菜,白菜蒸菜,白菜猪肉炖粉条。白菜馅做包子、饺子、滋卷。白菜不是高大上的蔬菜,但却是百姓家中离不了的菜。
在过去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白菜给很多人留下温暖记忆。进入冬天,不论城里、乡下,家家囤白菜、腌白菜。可以说,白菜是那个年代老百姓的过冬菜,餐桌上的主角。
有人可能没吃过鲍鱼,但人不可能没吃过白菜。不管你有意无意,都会与白菜结下深情。白菜伴随人的生命成长,过日子都少不了它。因为人体需要白菜滋养。
白菜在每个成人心中,都有着清晰模样。帮白叶绿,体大个胖。白菜普通,作用巨大,食之清香,有益健康。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极大丰富,超市内可选的蔬菜品种多样。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冬天各种新鲜蔬菜大量供应,四季几乎无异。
现在城里人冬天鲜见囤白菜。但人们还是喜欢入冬后多吃白菜。白菜爽口,人与白菜结下浓厚深情。


作者简介
王文琴,韩城作协会员。系《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副主编。用文字记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