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你,还能想起我》
作者:王群
朗诵:罗兰
女儿去武汉上大学那年,妻子很不开心。
一边帮她收拾行李,一边愁眉叹息:哎!千把公里,也太远了!
女儿不以为然,掩饰不住即将出远门的兴奋,跟扑棱棱的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说:远啥远?远啥远?飞机个把小时就到了。
孩子的话也不无道理,特别是长大了以后。但这个把小时,我们一等,总得一个学期,无论寒来,还是暑往。
我是一位乒乓球教练,碰上工作太忙的家长,便托付我去接他们的孩子放学。
每每放学的时候,没等班级的队伍完全散开,那些孩子,就欢呼雀跃地奔赴而来,冲到我的怀里。
初冬的午后,暖暖的阳光下,我拉着他们热乎乎的小手,一起走向去球馆打球的路上。
这时,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的女儿,放了学,都是我父亲去接她。而那时候的自己,成天脚不踮地,也不知道忙个啥。
我不禁扪心而想:如果回到从前多好,我一定安安静静地、早早地站在围墙外,等着她。
但时光,一直向前,从来不肯回头。
这时候,千里之外的女儿,断然是想不通,我为何莫名其妙地想她。而且是立马想要听到她声音的那种。掏出了手机突然发觉,还没想好说啥,于是,收回作罢。
其实,我当初考到这座城市读书的时候,跟现在的女儿一样,和同学们一起充实而美满,从来不会想起父母。即便想起,也必定是到了生活费快要花光的关头。
父母想我们,像流水不断。我们想父母,像风吹树叶,吹一下,便动一下。
很多的念想,更像是我们当下更迭的季节,在轮回中沉默交替。
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给我打来电话,因为父亲生病住院了。她问我忙不忙,不忙的话,就回家一趟。
前些年,母亲总是埋怨父亲不仅丢三落四,而且吃饭穿衣总是拖拖拉拉。后来,检查身体时,医生告诉她,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
我在异地工作,除了逢年过节,很少回家。父亲的陪伴,一向都是母亲左右。
那天我急忙回家去了医院,母亲一见到我,在长长的走廊里,就诉起苦来:你爸在家的时候,一直捂着心口喊疼,现在拍片子、做CT,查来查去,却又查不出什么原因。
病床上的父亲比几个月前又消瘦了一些,尽管我推门的时候很轻、很慢,他还是一下子就觉察到了。他微微一愣,目光明亮地闪了一下。继而,低下头去,却没有张口跟我说话,一副漠然而陌生的神情。
倒是母亲的话多了起来:他现在脑子真不行,差得很,自己什么属相也不知道,自己多大年龄也不知道,自己拿多少退休工资也不知道……
我不信,拉着他干枯无力的手,逐一询问,果不其然。随后,我告诉他正确答案,一次次纠正,他就不好意思地一次次憨笑,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当然,父亲的脑海并非全部空白,特别是一些陈年旧事。或许,深刻的记忆都留给了极其重要的内容吧!不到最后一刻,他是无法割舍,挥抹而去的。
聊着聊着,母亲的手指向我,试探性地问父亲:你知道他是谁啊?即刻,父亲脸上笑意荡漾,胸有成竹地反问:他?我怎么会不知道?随即,果真准确无误地报了出来——近五十年前,他给我所起的名字。
我有些欣慰,笑着表扬父亲,说:谢谢你,还能想起我!
父亲满脸认真地看着我,说:谢谢你,还能想起我!

王群:江苏省散文学会理事,连云港儿童文学会副秘书长。连云港市育萌少儿乒乓球球馆创始人,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扬子晚报》、《辽宁青年》、《青年文摘》等报刊和杂志。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13389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