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意中,我发现了著名1号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先生为“编剧高研班”学员王志荣听课笔记的评语,感慨万千。字里行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苦心跃然纸上。激动之余,把王志荣的笔记和导师的评语编辑发出,以飨在求知路上的朋友们。
陈玉福教授评语:
向大家推荐一下“编剧高研班”王志荣同学的听课笔记。因为那天是试讲,根本没有布置作业;之所以推荐这篇笔记,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既然来学习了,就要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对得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文字也许稚嫩,但不乏一种精神:个别描述或许不是太准确,可不难发现作者求知的决心。拾人牙慧,只能跟着别人的屁股跑;人云亦云,会让一个写作者误入歧途,停滞不前。我们要学习该同学这种学习精神,直到走向成功之路。

文学之路从来不是一条容易之路,在昨晚细细聆听陈玉福老师再次讲述他的作家之路过后,我对文学这条路有了更深得的体会。平凡造就伟大,伟大出自平凡。老师的成功出自平凡,但实现成功的更是“信念+坚持+勤奋”。老师的成功之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老师的童年生活
老师是甘肃省凉州四十里堡村人,童年生活贫苦而单调,黄土高原带给老师的,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羊娃身份,但别的放羊娃现在还在生他养他的那个穷乡僻壤继续放羊、务农,而老师却成为了“1号作家”、“金牌编剧”。是因为老师的母亲对其影响极其深远,在老师的作品《马莲花》中,老师曾这样写到:“每当我事业受阻、前途迷茫的时候,母亲那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着我,使我猛醒,让我振奋;每当我跌倒了碰得头破血流时,母亲为追求幸福生活奋斗不止的一生又赋予了我承受苦难的力量。”老师的母亲不但养育了老师,更给老师坚定了走上文学道路的信念。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受教育的权利;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感恩的机会。老师的这句话,我也深深的记在了心里。至此,老师的成功公式中的“信念”已悄然而生。
二、老师的成长之路
老师有一个常人很难得的习惯,每天坚持阅读与创作。当老师下定当作家的决心后,就更加刻苦的、有计划的阅读了。老师农闲的时候,每一周骑自行车到40里地外的县城图书馆借书,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的间隙,在家中的煤油灯下,老师读完了不少的中外名著、文史地理和文艺理论。坚持业余时间读书,让老师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改变了老师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想起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感慨:“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1984年后,老师当过教师、经过商,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的失败,让老师体会到了:世界上的阅读有两种:一种是图书,一种是生活。这段时间是老师阅读获得知识、人生阅历最丰富的一段时间!也让老师体验到了最为异彩纷呈的现实生活。
失败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种教育,失败了还勇敢面对、敢于思考的人,他仍然是成功的!毫无疑问,老师是一位有志者。老师的成功公式中的“坚持”也已完成。

三、老师的成名之路
90年代前后,老师先后创作了19部中篇小说、电影剧本和纪实散文,这些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家》《小说》《电影文学》等刊物上。
在老师的勤奋努力下,"1号”系列长篇小说被海内外100多家报刊杂志、网站连载,其中有3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老师的作品曾获第四届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1号系列”之长篇小说《1号通缉令》还获得了“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长篇小说《八声甘州之云起》获中国“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电视剧本《建军大业》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电影剧本《八步沙》获全国重点现实题材优秀剧本奖,电视剧本《八步沙》进入国家一百部重点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剧本扶持之列。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和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突出成就荣誉奖。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正式发布,甘肃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编剧的《八步沙》影片入围最佳小成本故事片奖。
老师成功了,他冲出了时代与环境的重重阻挠,从一个放羊娃蜕变成了知名作家。信念+勤奋+坚持=成功,老师证明了这个公式是我们可以为之努力、为之拼搏的真理。
四、我的感悟
在成为陈玉福老师的弟子前,文学在我心中可谓是“高大上”的东西,作家更是神秘莫测的人群。我常常好奇为什么他们的笔下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将一切都归功与“天赋”。而拜师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天才”也是来自于勤奋。踏上文学之路,阅读更是必备技能,正如读书好处心先觉,立学深时道已传。
老师在文章中写到:“一个作家的职业精神面貌最起码应该是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而他的职业操守就是创作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激励人心的正面作品。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这样的品质和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十分反感那些专靠暴露社会阴暗面博取读者眼球,和只会盯着社会的不足之处去百般挑刺的所谓文学作品。那样的作品除了让我们对人性失望进而愤世嫉俗之外,我不知道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对此,我十分认同老师的见解,正如余华在《活着》里写道:“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所以,苦难就是苦难,苦难并不值得歌颂和赞美,没有人会享受苦难,也没有人因为遭受苦难而骄傲,只是没有选择!贫穷不可能带的来什么美好,如果有,那只能是童话。麻绳只挑细处断,苦难只找苦命人!
当下社会,似乎不描写苦难便出不来作品,不歌颂那些细枝末节便不能获奖。细细想想,是现实真的如此不堪?还是众人都在“返本溯源”?如此下去,只会加大社会的矛盾,人们的担忧越来越多。某些人为获得国外奖项,极力贬低、抹黑国家,作为青年学生的我,这一类文学与影视作品看多了,甚至会产生错觉:我的祖国竟如此不堪?见到老师的见解后,我顿时如找到主心骨一般,对文学也更有兴趣与信心。
我相信,能跟随陈玉福老师学习是我一生莫大的荣幸,信念+勤奋+坚持+老师的指导=我的成功!

“武威编辑部”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1号文化总网)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西部人文学》武威头条编辑部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