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牛亦解韶光贵
文/龙茂泉
近日读到当代诗人臧克家的诗作《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我深受启发,颇有感触。
这首诗的大意是:一块块荒田有水有泥,深耕细作东西一遍一遍地走,老牛尚且知道时间如白驹过隙,异常宝贵,所以不等主人挥舞鞭子催促也自己发奋地扬蹄来努力干活,奋力耕作。用此鼓励人们也当有老牛的精神,珍惜时间,不要蹉跎岁月。
这是一首典型的以物喻人的诗作,以老黄牛的形象歌颂中国的劳动大众,同时暗喻古稀之年的诗人自己,诗作满溢着一种豪气,一种蓬勃向上的拼搏和进取精神。
老黄牛,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实干家的象征,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强,顽强拼搏的开拓者的标杆。
老黄牛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它彰显正义和善良,提倡无私奉献和崇尚开拓和创新,弘扬忠诚和实干。
老黄牛形象威武,朴实忠厚,是正义、忠诚、力量和勇敢的化身。

在热爱文字和坚持写作上,我何尝不是像老黄牛一样呢,2022年就是我这头老黄牛勤奋耕耘,收获满满的一年。
我自幼喜爱文学,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自1975年高中开始给当地电台投稿起,屈指算来,我的文学梦已经坚持了47年,至今仍在文学的道路上辛勤地耕耘着。从当学生到回乡当农民,后来入伍参军,到退伍回乡的青年时期,我一直坚持给各级电台、报刋杂志投稿,发表自己写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后来考干成为公务员后,虽然成天忙于法院的各类案件的处理,一天也未离开过文字,工作之余照样撰写一些法制宣传稿件发表,2008年至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政府新闻奖。几十年来,发表的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千余篇,达50万字以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年,是我退休后的第五个年头,我在继续办好自己公众号《峡江布衣》的同时,持续发力坚持文学创作,年初,成为《世界文学》平台签约作家后,已在其平台发表散文近50篇。人到老年,我开始珍视亲情,因此我的文学作品大多从亲情为切入点,更加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和人生。有了“地气”,我的文章比往年发表的数量大大提高,对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2022年我写的诗歌、散文、随笔发表在《白鹭文刋》《齐鲁文学》《中国乡村》《西部散文选刋》《青年文学家》等国内知名纸媒,比往年成倍增加。今年,我还成为了恩施州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终身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今年2月参加2022年第二届“故乡的年味”全国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9月参加“情漫三峡,感恩北京”北京对口支援巴东30周年主题征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10月又获得《中国乡村》杂志2022年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可谓收获满满的一年。可以说,这一年实现了自己心中一个小目标,小有成就感。

退休后,我乃生活在底层的一介布衣,我的根在大山里,我执着地热爱大山里的故土,所以我一头扎进“泥土”里用文字讴歌家乡。从我发表的这些作品中,一定能感受到一股共通的气息,沾泥带露,有潮湿的情感,有坚韧的追索;它是具体的、可感的,如同大江大海积于水滴雨露,恢宏的事功化自日复一日、人复一人的日常。如果以菜品比喻作品,我做出来的就像是一盘鱼香肉丝,家常馆子里刚端上桌,热腾腾冒着锅气,肉丝垒得铺出盘子边儿,食材都惯见,但酸甜鲜辣凝起神来叫板你的味蕾。须知,这背后是个掌勺47年的厨师,每日挥汗灶前,信奉烟火气里藏着的小滋味。没有华丽词藻的支撑,唯有大山深处农家里的烟火气。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未来,我愿时光不老,童心永驻,激情不减,以梦为马、踔厉奋发,继续为自己的文学梦想而奋力前行。
2022.11.28.
作者简介:
龙茂泉,湖北巴东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离开公职多年闲赋悠居峡江的一介布衣,酷爱文学打发时光的码字人,偶尔发布小文的州作协会员,热爱生活的开心翁,含怡弄孙的闲暇时间专司《峡江布衣》的恩施州网络媒体协会成员。纸媒《白鹭文刊》副主编,《世界文学》签约作家,《乡村作家》终身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