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聊读书
文/丁灵
有人说读书的女人是美丽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对一个爱读书的女子最好的比喻。我也曾把这句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但是离这样的境界却还有着山高水远的距离。
孩提时代,只因太贪玩了,以致错过了许多美好的读书时光。那时随父亲住在单位宿舍里,我常常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踢毽子、捉迷藏、荡秋千、捉泥鳅……书成了我童年时代最排斥的”玩具”。每每看到姐姐捧着一本书在树底下看得如痴如醉,我便会顽劣地叫她”书呆子”,有一次姐姐因看书忘了母亲的交待,把稀饭煮糊了,锅烧焦了,被母亲破口大骂,姐姐紧紧抱住书满脸泪水,我却幸灾乐祸,庆幸自己不爱那玩意。
然而,许多年后,我真正感受到了爱读书的魅力。姐姐把读书看成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于是她眉宇间、谈吐中流露出令人着迷的芳华,那清雅书卷气仿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姐姐也是老师,满腹经纶让她在教育界里如一朵娇艳的牡丹一般盛开得特别芳香,不管是教育论文还是她钟爱的散文都屡屡在各种刊物上散发着墨香。她的个人文集《百灵清唱》更是她勤于读书,厚积薄发的成果。在她光环下成长的我也渐渐意识到自己不足,姐姐灯光下阅读的那抹身影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鞭策着我前进,于是我也学着她开始与书交朋友。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一次偶然在姐姐书桌上看到:和好书交谈。这简单却隽永的话语让我的心怦然不已。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从那以后我摒弃了浮躁,闲暇时,烧一壶茶,点一柱香,亮一盏台灯,放着一首喜欢的背景音乐,我瘦小的身影便在灯光下与书交织着。慢慢地,我发现原来读书的乐趣真的是无穷无尽。
”儿时欠下读书债,迟早要还上。”于是,我开始沉浸式的阅读。在学校里,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阅读经典童话故事,与他们徜徉在安徒生、格林、冰心等儿童文学家们的大著里,和他们一起聊白雪公主、聊青蛙王子,品读《寄小读者》,我和我的学生因为书建立深厚的师生情;在家里,我与李太白举杯共邀明月,我从书里穿越到明代与四才子在江南的丝竹管乐中享受着艺术的洪波,寂静的深夜聆听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而落泪、彻夜难眠,我还在孤灯中认识了以”爱的智慧”为主题的老顽童---于永正老师,认识了一心扑在教育路上,全方位关注儿童成长的窦桂梅老师,认识了生命化教育的创始人张文质老师……还认识了很多很多智者、学者、长者,他们把谆谆教诲化为字字珠玑,一句句、一声声地在我的耳畔意味深长地回响,熏陶着我,让我在书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书之于我,我之与书,在无数个日子里我们朝夕相伴,相视相聊,幸福相伴。而今在这凉凉的春节里,正不幸遭遇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唯有自我封锁在陋室才是对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们最大的帮助与尊重。那么在宅家的日子里,我们又该如何来经营自己的寂寥生活呢?我想,唯有读书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最近迷恋上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浩瀚的诗词世界里我爱上有骨气的南宋诗人翁森,读懂了他的《四时读书乐》,听窗外雨声,且与我进入诗中慢慢感受春夏秋冬的读书乐趣吧!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这一阙诗句翁森用一个字来概括春天读书的特点,——好!春天读书好!好在哪里呢?好在天气暖和,不仅大自然万物复苏,人的身心也从冬天的寒冷当中舒展开来,”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大自然是人最好的朋友,鸟语花香,和风拂面,空气中都弥漫着百花的芳香。在这么美好的季节捧一本书,细细品味,不虚度年华,不就是”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品于此,心如春水,潺潺流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读书是多么美好,难怪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待到春光迷人之际,捧起书,不负春光吧!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从季节的变化来看,春天温暖,气候宜人适读书,夏天炎热,似乎不是一个读书的好季节。然而翁森却觉得夏天读书非常乐趣:夏季长长的白天,打开窗户,在自然明亮的光线下悠然看书,听着窗外蝉鸣声,似与他吟诗唱和,”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对于诗人来说这是何等的惬意呢?于我们,酷酷暑日,空调之下,一本书,喧嚣中寻找一份宁静,让心灵在书中漫步,游于古人故事中不知不觉也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书卷气也就在炎炎夏日里别致一出,南宋著名诗人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那么就让我们捧起书,在炎热中邂逅不经意的清凉,与蝉鸣落萤共舞书味,这又是何等的乐趣啊!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床前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相比春天的繁华,夏天的热烈,秋天显得更加地沉静。”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落叶萧萧,蟋蟀啾啾,但”商意满林薄”,秋意满满,更加给人一种”萧然万籁涵虚清”的寂静感。借着床头忽明忽暗矮矮的油灯,没有杂事杂音的打扰,此时读书应该是效果最佳时刻。于是诗人不禁咏叹”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慢慢咀嚼此阙,我明白了秋夜读书就好比是与天地万物、清风明月来一场心灵的对话,没有喧嚣,只有心灵相通的宁静和默契。何乐而不为呢?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真见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到这里我仿佛看见诗人在摇曳的油灯下,翻卷着竹简。任凭外面下着大雪,油灯、动壁、高歌,刻画出了诗人在冬季特有的读书画面。这种”梅花香自苦寒来”便在翁森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正值严寒,窗外冬雨缠绵而至,给这多事之冬带来更多的悲凉,如何排遣这孤独感呢?我和先生孩子在家中营造一点有情趣的仪式感,学着翁森那样”地炉茶鼎烹活火”,煮一壶普洱飘香于客厅,在天猫精灵轻音乐的陪伴下,手各持一本书,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真是心满意足啊!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执着地爱着读书,或许,多年后,我也能像姐姐那样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仙气儿”。花开四季,”岁月从不败美人”,在繁杂的生活里为自己留一盏灯、开一扇窗,注入一点活水,让这种清雅的书卷气缱绻于生命中,那么每个季节每个年龄阶段都将会成为最美的年华。
作者简介:
李丁玲,笔名 丁灵,女 1977.7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泉州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用文字书写人生的梦想,用心灵感受人生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