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印,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新华社高级编辑,上海诗社、淮左诗社、三味诗社首席顾问,笔名周郎。北京大学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专业硕士,在校期间参与编纂五卷本《增订注释全唐诗》。著有诗集《江南游子京华客》、《周郎诗三百》及诗剧《白虹贯日》等,另有他人评论专著《周郎诗词鉴赏》(上下册)。历年创作诗词逾4000首,入选当代诗坛百家文库、中华诗词名家文存等多种出版物。曾荣获诗圣杯杜甫诞生1300周年全国诗词大奖赛一等奖,华夏诗词奖一等奖,当代军旅诗词大赛一等奖。当选第二届中国作协《诗刊》子曰年度青年诗人,第三届海峡两岸聂绀弩杯年度诗坛人物。连续多届担任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终审评委。
近读周郎新作《长调慢词卅首》,视野宽,格局大,主旨鲜明深邃,选材广泛精妙,创作方法多样,辞语精致,词风典雅。它饱含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大自然情怀,启迪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
本组鉴赏以词的主旨与选材为重点,兼谈创作方法。
主旨(亦称立意)表现一定的中心思想。它是创作成败的关键,决定诗词的高下深浅。明清之际学者王夫之曰:“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与时代的关系紧密,评价诗词的高下,看其是否正确反映时代风貌、生活本质。主旨的深浅高下,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志节情操密切相关。同时与作者艺术修养密切相关,其中包括选材、提炼材料、布局谋篇、创作方法、遣词造语等。
诗词主旨(立意)贵在集中、创新,从而达到深远、真挚的表达效果,忌庸、忌浅、忌袭。追求主旨之新,则是重中之重,而选材亦是展示主旨不可或缺的。
按主旨、题材,此30首慢词可分为六大类:
咏史词、山水词、民生词、抗疫词、咏物词、咏怀词等。
其中最突出的是咏史词。
咏史词是以吟咏古人古事为题材,借以抒情言志的一种词体。有两类,一类是以写史为主,带有叙事性质。一类借咏史以抒怀言志,以史为鉴。本文选的有:《满江红·万年前五粒碳化稻谷》、《满江红·八千年前一支独木舟桨》、《梦游圆明园》、《水龙吟·大雅昆曲之百年》等。
《满江红·万年前五粒碳化稻谷》
万稔茫茫,长江汜、早知稼穑。君回且溯,玉蟾岩畔,谷皮四粒。秧绿广栽河姆渡,颖黄遥播恒河侧。辨粳籼,捣臼去粗糠,抛心力。
经千辈,传万国;香益远,民皆食。梦丰登五谷,乃兴优质。共富之邦贫渐减,杂交之父功无极。塞鸿秋,金穗捧胸膺,怀今昔。
此首主旨是从远古时期入笔,赞颂我国古代农业文明。上片咏古,前四句“万稔茫茫”泛写我国远古在长江附近的先人们就“早知稼穑”。词中的“玉蟾岩”位于长江中游湖南道县,该遗址出土了世界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历史记录。中美联合考古也发现了五粒碳化稻谷壳,经测定距今一万年以上。此后数千年,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更是大规模种稻。“秧绿广栽河姆渡”此是中国稻谷推广发展的重要阶段。河姆渡是我国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发掘时间是1973年开始。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是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在挖掘的古文物中有丰富的内容,如干栏式房屋、农业工具、生活用品等。出土的稻谷数量之大,世界罕见。这些有力地证明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从此农业文明“远播恒河侧”等广大亚洲国家,其中印度仅次于中国。
下片咏今。过片写道:“经千辈,传万国,香益远,民皆食”为过渡句,写远古的农业文明对世界农业文明的巨大贡献。然后写“梦丰登五谷,乃兴优质”,此指今日世界农业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优,这与世界农业科学的贡献分不开,尤其我国“杂交之父”袁隆平“功无极”。最后以抒情语赞颂道:“金穗捧胸膺,怀今昔”作结全词。
此词主旨鲜明深邃,选材之广从古到今我国对农业文明的巨大贡献,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不管是“河姆渡”农业文明遗产,还是今日的“杂交之父”重大贡献,均是历史事实。
《满江红·八千年前一支独木舟桨》
刳剡孤松,谁凿就、轻舟+
一叶?犹记否,击过多少,浪高风烈?停落楫梢鸥共鹭,戏游橹尾鱼和鳖。更满载,金稻一船香,秋宵月。
木殆朽,舷已裂,痕尚辨,魂难灭。念悠悠远古,厥初人杰。一把桨知江水性,八千年改文明牒。惜未能、远渡向天涯,重洋越!
此首词主旨,借八千年前一支独木舟桨礼赞我国史前工业文明,同时更希望我国新科技造船事业更高发展。
选材不凡,从史前一支独木舟桨,采用浪漫主义联想、想象等方法,完成这一重大主旨。
首两句“刳剡孤松,谁凿就、轻舟一叶?”以设问句开头,写是谁最早将孤松用中间挖空再削刮的方法,造出来“独木舟”。下面就展开丰富的想象:“犹记否,击过多少,浪高风烈?”展开写驾驭独木舟航行时的恶劣环境,表现了先人们的英勇顽强。下面又以对仗句“停落楫梢鸥共鹭,戏游橹尾鱼和鳖”绘鸥鹭栖息舟的梢头船桨之上,鱼与鳖在橹尾戏游。这画面描写舟泊岸时,动静交织,和平安逸的意象。下面以“更满载,金稻一船香,秋宵月”此展示了先民们的劳动生活与成就。上片写昔时先民的创造工业文明的不凡。
下片,以今为主。过片以对仗句展开:“木殆朽,舷已裂,痕尚辨,魂难灭”,强调了上古舟舷、舟桨虽已朽裂,但它魂灵永存,创造精神永在。下面进一步赞许道:“念悠悠远古,厥初人杰。一把桨知江水性,八千年改文明牒。”“八千年改文明牒”此指杭州萧山区独木舟的出土发现,将我国乃至世界制造独木舟历史大大提前。结尾“惜未能”三句,表达了作者渴望我国在新科技方面大发展。“惜未能”又有叹惋之情,我工业文明在史前是创始者,但在现今社会工业文明造船的新科技中却落后于西方世界。
此词结构先古后今,创作方法是以浪漫主义的联想、想象为主,展现了词的主旨。
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文明却展示了其转变——有开始、高潮、也有低落,再兴起的过程,这在《水龙吟·大雅昆曲六百年》、《桂枝香·甘熙宅第访黄梅戏宗师故居》等作了展示。
昆曲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词中道:
《水龙吟·大雅昆曲六百年》
玉龙雅乐重闻,座中百代风云起。一鞭代马,一桡当舸,欻过万水。御殿儒臣,边庭飞将,江南才子。遍兴亡离合,穷通啼笑,五千载,浑如戏。
自信风华大美。算而今、知音余几?旧时月色,沟渠空照,幽兰憔悴。欲败犹开,飘摇风雨,厥根难死。纵阳和返暖,佳人迟暮,在秋光里。
此词主旨鲜明,弘扬祖国悠久的文明,不仅是经济物质,还应继承祖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文明。此词着重写艺术方面。开头首句“玉龙雅乐重闻”直接赞颂了昆曲之美。它被称之为百花园中一朵“兰花”,曲词典雅。“一鞭代马,一桡当舸,欻过万水”此写昆曲是文雅的戏剧,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御殿儒臣”等三句,写昆剧数千部演绎人物故事和情感,有儒臣、才子,还有“边庭飞将”。可见在极盛时期,表现力极为强大。“遍兴亡离合”三句写其戏剧内容之丰,将中国几千年人间的“兴亡离合,穷通啼笑”都表演得极其真切。此上片写昆曲的兴旺时期影响之大。
下片写当今,叹息中国戏剧艺术的衰危。词中感慨道:“算而今,知音余几?”“幽兰憔悴”“飘摇风雨”。可喜的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2018年教育部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传承基地。此是可喜可贺的一种文化自信,文化振兴之举。
但《桂枝香·甘熙宅第访黄梅戏宗师故居》一词,又告诉人们弘扬传统文化多麽不易。
梨园负辱。任半世流年,眉黛犹蹙。沦落乌衣巷口,燕巢同筑。吹箫执板帘筛月,玉人教旧朝遗曲。野兰沾露,天仙别调,卓然凌俗。
燹灰余秦灰竟复。怪六月飞雪,梦断金屋。桃叶分携津渡,瑟弦休续。歌沉玉碎难明夜,更群氓剖验尸腹。故居秋桂,为谁空糁,满庭金粟?
黄梅戏宗师严凤英是黄梅戏发展的缔造者,她的代表作《天仙配》享誉中外,任安徽黄梅戏剧院名誉院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这样一位戏剧大家,在“文革”时期,被打成“宣扬封资修的美女蛇”,屡遭迫害,后又被诬为国民党潜伏特务,被迫自杀。词中道“怪六月飞雪,梦断金屋”“歌沉玉碎难明夜,更群氓剖验尸腹”,此词中充满了悲愤之情,写其在自杀后,仍被解剖断首,检查腹内莫须有的“特务发报机”。直到1978年中央为她平反昭雪,同年省文化局为其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在特殊年代,对国家文化艺术杰出人才迫害致死者何止严凤英!
组词第二部分是抒发大自然情怀,表现山水之美,如《水调歌头·亲鸟》、《入伏闻蝉》、《梦游神农架》等等。《亲鸟》主旨是“世界万物应美美共容栖”。这首词展示了庄子的“物我齐一”的哲理。词中道“人之初,与万物,本相依”。
《沁园春·梦游神农架》
千丈悬崖,百里荒榛,万匹激湍。讶巍巍崛起,华中屋脊;深深藏匿,世外桃源。日出东峰,雨来西壑,六月犹惊飞雪寒。凌金顶,瞰武当似髻,汉水如纨。
神工鬼斧天然,更宝库悠悠几亿年?有大龙潭穴,金猴跃跃;野人洞口,趾印斑斑。瑶草熏衣,山花拂面,燕子衔来红杜鹃。神农谷,问先人采药,哪处攀援?
此词主旨是歌颂祖国壮丽山河。题目是《梦游神农架》。梦境,是浪漫主义想象手法之一。记梦,有的是真梦境形象加工,有的则是为展示主旨表达思想感情的想象手法。
作者并未去过神农架,为了表达主旨,特选择了此内容,但读者又可观赏此梦境却与真实的景观极为相似,由此可见作者学识之广,下笔之精。
神农架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是我国唯一以“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划,由湖北省直辖。地处武当山、长江三峡组成的5A级旅游区。
上片重点写其山水风光。“千丈悬崖,百里荒榛,万匹激湍”此并非虚构。据记载:此景区山峰均在海拔3010米以上,群山万壑,峰峦迭翠,峡谷天雕,奇洞天成,险崖瀑飞。神农架最深处是荒无人烟,乃为禁游区。“讶巍巍崛起”以下四句,是一字领带两个扇面对,写出神农架山高林密,地处华中,被誉为“华中屋脊”,深处动植物保持原始状态,犹如“世外桃源”。“日出东峰”三句,写其气候变化之大。此处属北亚热季风气候区,忽雨忽晴,同时山之高处“六月犹惊飞雪寒”。“凌金顶”三句写站在神农架最高处金顶上可以俯视武当山如发髻,汉水犹如精美的丝绢。
下片写神农架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故有“神农天国”之美誉。自然景观有大龙潭、金猴岭,传说中有野人洞。词中写道:“有大龙潭穴,金猴跃跃;野人洞口,趾印斑斑”。在自然景观中还有“瑶草熏衣,山花拂面,燕子衔来红杜鹃”。人文景观有神农氏上山采药的传说,故命为“神农架”。
这一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构成一幅幅山水画卷,一卷卷诗画长廊。故而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选为世界生物圈保护网。
作者选择这一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景观,表达歌颂祖国壮丽山河这一主旨,其热爱祖国之情的热烈,其知识之博广,辞汇之精美丰富可见。因其并未亲身游览过,故以《梦游神农架》命题。
《水调歌头·亲鸟》
未辟鸿蒙日,万类影追随。朱鹮亲善麋鹿,苍鹭戏鸬鹚。行到山穷水尽,觅遍飞禽走兽,意态各称奇。破晓画图动,欲出更呼之。
人之初,与万物,本相依。惊弓畏铳,相克相犯起何时?人有童心野趣,鸟有天姿灵性,美美共容栖。两不厌相看,但愿久如斯!
《水调歌头·亲鸟》一词的主旨是敬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抒发的是大自然情怀。首两句“未辟鸿蒙日,万类影追随”,又以自然万物之和谐,形象地描写道:“朱鹮亲善麋鹿,苍鹭戏鸬鹚”,并明确地言道:“人之初,与万物,本相依”,词以抒情语作结道“美美共容栖。两不厌相看,但愿久入斯!”词中有庄子的“物我齐一”的哲理思考。
组词之三是民生词,如《沁园春·送王君西行》、《沁园春·海上观音》等。
《沁园春·送王君西行》
鸿渐京师,二十五年,岂负韶光?访丹江口外,愍怜贫弱;惠民区里,睥睨强梁。挞伐贪赇,潜逃瀛海,万字雄文笔作枪。家齐鲁,仰仁人志士,自古担当。
铁肩妙手华章,料出赛、挥毫更引吭。过六盘山顶,云天雁叫;贺兰山阙,荞麦花香。盖碗茶浓,黄河沙净,直把他乡作故乡。西海固,听回民夜话,千载沧桑。
此首道别诗主旨是赞颂王君作为新闻工作者,关心民瘼,富有正义感,敢于以笔为枪,抨击贪腐强梁的斗争精神。
其选材则是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选写的是真人真事。全词采用“过片则变”的方法。
上片列举了王君少壮时期作为记者所作的舆论监督。开片介绍了王君生平“鸿渐京师,二十五年,岂负韶光”。他1997年进入新华社担任记者,业绩突出,逐渐晋升,2022年3月调任新华社宁夏分社副社长,主持工作。在京廿五年,兢兢业业,没有辜负青春岁月。在工作中关心民瘼,悯怜贫弱,睥睨强梁,挞伐贪腐,以“万字雄文笔作枪”。并介绍了他祖籍山东,有“仰仁人志士”,有敢于担当的品格。
下片介绍王君此次赴任的地点、环境,祝其做出新的业绩。赴任地点要“过六盘山顶”“贺兰山阙”的宁夏,那里的环境与物产情况“云天雁叫”“荞麦花香”“黄河沙净”。并赞他一定会“直把他乡作故乡”,密切联系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千载沧桑”,继续关心民瘼。
因为选材具有真实性,又以记叙抒情之法,真切感人。
《沁园春·海上观音》
矗稳南溟,望极南天,听惯南讴。见云飞潮涌,征帆失楫;星移石烂,过客悲秋。皓发黄髫,善男信女,各诉人间千丈愁。齐匍匐,盼缤纷花雨,遍洒滩头。
三尊一体低眸,向三面、汪洋万古鸥。念持珠心广,慈悲涤虑;持莲身净,玉帛消仇。经箧时温,慧根顿悟,贵得人生大自由。深深揖,愿众生圆梦,月照高楼。
初读以为是山水词,细读才认识到此词是一首民生词。民生不仅写人们的吃宿行等物质生活,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民生的重要方面。此词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塑造了“上海观音”的形象。其主旨渴望人们解脱各种灾难“贵得人生大自由”。
观音又名观世音,是梵文译称,又名大慈大悲观世音,为佛道均有的人物,佛家称其为“观音菩萨”,道家称其为“慈航道人”。在中国妇孺皆知,在国际上有“人类的仁善保护者”之称。词中的南海观音,指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南山海上观音,高10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像。
全词采用“过片不变”的章法。
上片开头三句“矗稳南溟,望极南天,听惯南讴”写其所在位置。“见云飞潮涌,征帆失楫;星移石烂,过客悲秋”,此一字领带两个扇面对,写观音所见的灾难及悲愁之情。下面“皓发黄髫”三句,写观音所闻之悲声,男女老幼“各诉人间千丈愁”所写人间灾难进一步扩大,悲愁之深。“齐匍匐”写人们向观音祈福,“盼缤纷花雨,遍洒滩头”以形象之语出之。。
下片,承上写“三尊一体低眸”三句,描绘观音的形象,既有低眸沉思,又有仰望万古鸥的自由翱翔之态。“念持珠心广”四句,以一字领带两个扇面对,展示观音之所思,怎样消除“人间万丈愁”。只有让人们“慧根顿悟”才能“贵得人生大自由”。此语点出全词主旨。最后以“深深揖,愿众生圆梦,月照高楼”作结全词,表达了作者祈福众生都能圆“人生大自由”的梦想。
此词选材奇特,构思新颖,由南海观音之塑像,联想到观音的大慈大悲,解脱一切苦难与悲愁的菩萨心肠。以其所见、所闻、所思、所为作为线索,并用想象中细节描写,使其形象化,所见是“征帆失楫”“过客悲秋”;所思是低眸深思,想古鸥自由飞翔;所为是使苦难中的众生“慧根顿悟,贵得人生大自由”,从而有力地完成主旨。
组词之四是抗疫词。作者特别关心国家大事,自从武汉疫情爆发,一个月就写了《抗疫诗三百首》,以后三年来一直关注疫情,以诗词记叙抒情。本组慢词中又有《满江红·京沪连疫》、《扬州慢·广陵闻疫》、《绛都春·三春已至疫犹未灭》等。
《满江红·京沪连疫》
小小棉签,测不出、人间酸楚。百足虫、攻城夺隘,讵收鼙鼓?黄浦久无漂海舸,名媛惊避洋场路。更集结、北上犯京师,凶如虎!
还乡梦,归程阻;云游志,重关堵。料长假恹恹,寂寂歌舞。紫禁朱垣空月色,绿肥红瘦凋尘土。算韶华、三载剩无多,咸虚度。
此写抗疫斗争经过三年的努力,依然未被清零,其对国计民生危害之大,此为词的主旨。
此词是“过片则变”,上片写上海疫情之凶猛。“百足虫、攻城夺隘,讵收鼙鼓”“讵”岂,怎料。此描写疫情之魔,不仅猖獗到“攻城夺隘”还千方百计不怕人们的抗疫的战鼓声声,造成了黄浦江上国外“久无漂海舸”,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而且测核酸、打疫苗,都难以消灭“人间酸楚”。
下片写疫魔进犯京城的危害。“还乡梦,归程阻”“云游志,重关堵”歌舞寂寂,花叶凋零,一派萧然景象。
最后以感概语“算韶华、三载剩无多,咸虚度”作结全词。
此词主旨明确,以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用现实生活为题材。在创作方法另一特点是“虚实结合”“互文见义”。上片多实写,下片多以形象比喻出之。在“互文见义”方面更为突出,比如核酸检测“测不出人间酸楚”不仅上海如此,京都亦如此;比如下片的“还乡梦,归程阻”“云游志,重关堵”,在上海亦如此,甚至全国各大城市的普遍现实。此是诗词创作中常用之法。
《扬州慢·广陵闻疫》
红药园亭,绿杨城郭,九州独厚扬州。过虹桥廿四,尽月色当头。乍惊变、虺虫百足,瘦西湖畔,箫哑歌楼。听隋河,桴鼓齐鸣,焉作羁囚?
血阳十日,记屠城、胡马貔貅。又虿毒千门,株冠一顶,浑似兜鍪。阻断少年庠士,消长暑、共约云游。待长空飞雁,瘟烟销净金秋。
在《扬州慢·广陵闻疫》中写疫情“乍惊变,虺虫百足变,瘦西湖畔,箫哑歌楼”而且还影响了学生学习及旅游业的发展。词中道:“阻断少年庠士”及人们休假时的“共约云游”。在《绛都春·三春已至疫犹未灭》中责问造物主之不公,“造物岂公?海汐星河终无限。抟人悭寿情何浅”以抒发对疫魔的抨斥之情。
组词之五为咏物词。有《水调歌头·问灯》、《水调歌头·解梦》、《洞仙歌·小雪节气欣遇菊》等。
咏物诗词是以歌咏世上各种物体,以物为题材的诗歌。咏物诗早在先秦就有了,有赋体与比兴体。其创作要点,要有比兴寄托,此是咏物诗的灵魂,可以物寓人、以物言志、借物讽世、托物抒怀。要形神兼备,可以形写神,也可以神写形,甚至遗貌写神。要有鲜明的个性,意既体现“物”之特性,又体现诗人个性。刘熙载《艺概》言:“以言内之事,写言外之重旨......不然,赋物必此物,其为用也几何!”作者所写的咏物词抓住了词的灵魂,作到“咏物而不滞于物”。如:
《水调歌头·问灯》
灯烛几时有?永夜伴苍生。燧人取火之后,黯了满天星。更铸青铜如豆,尽吸青烟如雁,耿耿柝三更。灭影遁形去,破晓一鸡鸣。
兰膏焚,银釭照,电光兴。其身百变,其魂无改贶光明。花月春闺思妇,夜雨江船逐客,虎幄醉谈兵。今古几多梦?唯汝最知情。
此词主旨是词中的“其身百变,其魂无改贶光明”,抒发了作者礼赞光明永照世界、人类、人生的理想。
作者在选材上注意“物”的特点,用以突出“物”的内在精神,从而深层而完整地表现人的内在品质,作到物我合一,形神兼备。此词创作方法是精心考虑的,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之法。
如记叙,用以展现灯的历史发展过程。
描写,采用浪漫主义的联想与想象——精心选择了春闺思妇,夜雨逐客,虎帐谈兵,生动展示了各种人在灯下的生活。
议论,如“其身百变,其魂无改贶光明”起着点出主旨的作用。
抒情,如“今古几多梦?唯汝最知情”。
上片以灯的历史展开。开头“灯烛几时有?永夜伴苍生”此是点出主旨之语,然后从远古传说“燧人取火之后”谈起,写其巨大功绩“黯了满天星”,带来一片光芒。然后写古代灯的变化与用途——铸成青铜灯,可光耀至破晓,还有流传至今的西汉鱼雁宫灯,能吸收二氧化碳,具有环保功能。
下片进一步写灯的发展、变化、作用。灯后来又发展为用泽兰炼油,使满室生香之烛,到用电灯。下面是关键语“其身百变,其魂无改贶(赠送)光明”,点出主旨。其后以具体意象来谈,它照耀春闺思妇的寂寞,照耀夜雨江船被贬官人的悲痛,又照耀将军在虎账内醉中谈兵。最后以“今古几多梦,唯汝最知情”作结全词。
从本词展示主旨时,既有历史的记叙,也有形象的联想想象,更有作者对其“其魂无改贶光明”的礼赞,借物以言志抒情。
《水调歌头·解梦》
梦境几时有?黄帝历华胥。逍遥最属庄子,化蝶自蘧蘧。藏鹿遮蕉薪客,暮雨朝云神女,亦实亦疑虚。瓷枕黍梁熟,荣泽只须臾。
几多痴,几多虑,几多愚?红楼竹影,天香亭畔返魂初。千古多情多梦,任是周公难解,梦岂尽欢娱?大梦谁先觉?梦醒复何如?
此词主旨以梦展示人生有多种多样,千古多情多梦,连周公解梦也难以解清楚。并指出社会是复杂多变,即或像屈原“独醒”又能如何?
此词为了展示这富有哲理的主旨,选材视野宽阔。从古代传说写到现实人生,多处化用典故,引起人们的“人生如梦”的这里思考。
上片,写古代各种梦境传说——黄帝梦游华胥国;庄子梦中自己化成为蝴蝶,翩翩然极为惊喜;楚王梦中见巫山神女,两情相悦;邯郸旅馆中卢生的黄粱美梦等,真乃“亦虚亦实”。
下片“几多痴,几多虑,几多愚?”,此写多种梦境中有多少痴憨,多少忧虑,多少愚蠢,总之“千古多情多梦”,既或是《周公解梦》(周公旦,是孔子梦中常常出现的人物,有以梦占卜人生吉凶的《周公解梦》之专著)。最后以“大梦谁先觉?梦醒复何如?”作结全词,此写出了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人们难以预料吉凶,既或有人像屈原那样“众人皆醉我独醒”又能如何?此为哲理的思考。
组词之六为抒情咏怀词。
抒情咏怀词以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为辅来抒发思想感情,借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抒情词最突出的特色使有“情”,感情是诗歌的重要因素,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情”是抒情词的生命。抒情词题材极为丰富,亲情、乡情、友情、爱情、言志、述怀等。抒情词以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为主,间接抒情(即借事抒情、借景抒情、借理抒情)为辅。抒情的方法有自言(即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代言(即抒情主人公不是作者,而是摹拟的一个身份的人,或人格化的“物”来抒发作者之情)。
本组咏怀抒情词中,篇目众多,如《暗香·在路上》、《满江红· 春水夕照》、《夜飞鹊·孟夏喜雨》、《念奴娇·中秋皓月》等等。
《暗香·在路上》
下骖独立,顾辙尘碾处,都成陈迹。莫道古今,昨日浑非似斯夕。无计流光定止,空歇向、长亭长驿。但悟得、踏雪飞鸿,天地一过客。
南国,更塞北。念大美万千,直抵心魄。景情自惜,安得留痕耿相忆?因我诗故我在,千首记、长驱栖息。又愧拙、难借取,锦心梦笔。
此词主旨是感概时光飞逝,人生如过客,在白驹过隙之中以诗记载人生,歌颂世界大美万千,实现诗化的人生和人生诗化的理想。
上片,感慨时光流逝,思考如何度过一生。开头三句,“下骖独立,顾辙尘碾处,都成陈迹”以自画像之笔来思考人生。“都成陈迹”是直抒胸臆,发出深深感慨。“莫道古今”四句,言无论古今都无法阻流光逝去。于是在长亭连短亭的驿路中进一步思考。结尾道:“但悟得、踏雪飞鸿,天地一过客”此处借用苏轼之语典:“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了人生乃“天地一过客”,应对往事留下痕迹。此片对人生有感慨,亦有思考,情绪低沉。
下片,笔锋一转,感情昂扬,思考出如何渡过自己的短暂一生。开头写“南国,更塞北。念大美万千,直抵心魄”此心理描写,不管江南塞北,到处是“大美万千”令人心魄激动。面对此情此景,如何将光阴正直留在一生的屐痕之中。下面回答道:“因我诗故我在,千首记、长驱栖息。”此“我诗故我在”是化用法国现代派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语典,表达我以诗为美,为我的志趣,我要以真善美的人生取向,用艺术崇尚创作诗词,实现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作者在此以高昂的情调完成主旨。而最后结尾道:“又愧拙、难借取,锦心梦笔”,此表示要实现理想必须继续努力学习提高。
全词以诗人的内心独白来表达主旨,抒发真挚的情感,所写之景物是衬托。“我诗故我在”是重点此语,富有哲理意味。
《念奴娇·中秋皓月》
浮云散净,向天心放出,一轮光洁。上下五千年阅了,六万多回圆缺。玉兔偎怀,嫦娥未嫁,犹倚蟾宫阙。人间天上,共斯良夜佳节。
万户拜月亭台,百般心愿,最恐伤离别。桂影故人重执手,诗与远方情切。更进琼浆,一喷绣口,珠玉歌新阙。会心之处,故乡同醉明月。
此词主旨是中秋佳节,作者在京城工作因疫情三年不得返乡,一朝中秋还乡与亲人相聚时悲喜交集的心境。
此词为“过片则变”的方法,上片写中秋佳节自然景观之美好,下片写人生景观与心境。
上片,开头三句写中秋佳节明月朗照之美。“上下五千年阅了”二句,写中秋佳节全家团圆赏月是中国传统习俗,已有五千年之久。此为写史。“玉兔偎怀,嫦娥未嫁,犹倚蟾宫阙”三句是以生动形象的笔墨写嫦娥奔月的历史传说。最终以“人间天上,共斯良夜佳节”作结上片,同时起到上下片过渡作用。
下片写中秋佳节的人文景观。过片三句“万户拜月亭台,百般心愿,最恐伤离别”。“伤离别”点出乡愁主旨。但在中秋团圆节中,所处环境不同,境遇不同。有的“桂影故人重执手”因相聚而喜悦,有的是“诗与远方情切”,中秋节远离家乡,只能以诗文表达深情。此句内含着作者的亲身感受。此番作者终于有机会返乡过中秋,在与亲友团聚宴席上,情不自禁地饮酒赋诗。所以道:“更进琼浆,一喷绣口,珠玉歌新阙”,“会心之处,故乡同醉明月”,此为真情实感——远离家乡,今终盛满了久违重聚的团圆之乐。最后以“故乡同醉明月”之语作结全词,真情真况之意,概括了多少人之乡情!令读者心扉极为感动。
此文是我读《周清印(周郎)长调慢词三十首》写的鉴赏。有误读误析之处,请学者、诗人教正。
赵慧文,中华诗词学会培训中心研修班导师,北京诗词学会顾问,中文副教授。出版专著有《历代名家词赏析》、《诗词散曲创作三十讲》、《吴文英词新释辑评》、《骈文精粹》、《郑板桥诗词选析》、《旷代才女李清照》、《隐逸宗师陶渊明》(以上两本为传记文学)、《滴水集》、《周郎诗词鉴赏》等十余部。另有文章发表于《文学评论丛刊》。诗经、唐诗、宋词、元明散曲、古代小说、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共6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