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狂醉憨真 (李白简论)
原创 | 郑焕请

李白诗歌,独步千古。每每捧读,常被诗中磅礴气势所震撼,被信口天成的绝唱所倾倒,被深邃悠远的壮美情怀所感动。细读李白,一个狂、醉、憨、真的多棱立体形象从诗中走来,伟岸率真、豪迈昂扬的天才诗人耸立眼前。
狂 态 李 白
李白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杜甫说“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狂,那个时代的诗人哪个不狂?杜甫老成持重,也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胡马大宛名,万里可横行”。高适更狂,“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即便禅意田园的王维,也要“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李白狂,那是狂放于黄金时代的精神气象。“大鹏一日腾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狂放出无限豪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狂放出磅礴大气。“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澄清洛阳水,誓欲斩鲸鲵”,狂放出英雄虎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狂放出野性杀气。正是这种以李白为代表的狂气豪气虎气血气,蔚成盛唐精神文化的阳刚大气,氤氲出黄金时代的国家气象。没有千万个体自由奔放的狂傲血气,就没有国家的雄浑大气。

诗歌是时代心声,唐诗鲜有胭脂气和萎靡风,是狂傲与激情洋溢的时代。读李白狂诗,如万里清风来,精神四飞扬,令人神清气爽。
李白狂,那是狂飙在沧海云帆上的鹍鹏大志。“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青年李白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奋其智能,愿为辅弼”。42岁那年,得赴京之诏,心花怒放,狂意飒飒,“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是直奔拜相挂印的大梦而去。长安受挫,礼送出京,仍念念不忘“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到了“春风遗几日,两鬓各成丝”的时候,还期待“如逢渭水钓,犹可帝王师”。安史乱起,大梦复萌,“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但长安未再去,却被流放夜郎西。遇赦后仍心志不泯,“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何时腾风起,搏击申所能”。直至临死前,仍“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一个有大梦的时代必定是非凡时代,一个历经劫难而大梦仍在的人,必定是时代巨人。
李白狂,那是狂立在历史峰峦上的尊风傲骨。李白精神昂扬,人格独立,“出则以平交王侯,入则以俯视巢、由”。初见北海太守李邕,稍有轻慢,他即赠诗相讥,“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孔子)犹能畏后生,李夫未可轻年少”。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高叹“白日不照吾精诚,山水何曾称人意。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李白狂,狂出一座自尊自信自重自强的人格丰碑。

醉 态 李 白
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可见酒龄之长。“会须一饮三百杯”,可见酒量之大。“一醉累月轻王侯”,可见醉酒之深。酒于李白,须臾不离。无酒无李白,醉态乃常态。
李白醉酒,醉出浪漫诗歌艺术至境。“李白斗酒诗百篇”,其诗多是酒后吟唱。醉眼看世界,景象不一样。醉眼看月光,“疑是地上霜”。醉眼望白云,“也为我翻飞”。醉眼看桃李,“倾花向我开”。醉中起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醉上莲花峰,仙女来相迎,“素手把芙蓉,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这些极具梦幻色彩和意象美感的诗句,如其说是李白的天才艺术想象,莫如说是李白酒后醉眼蒙眬的直觉呈现。醉态能生出无拘无束,物我一体的浪漫灵性。静止的物象幻化出鲜活灵动的生命情韵,眼前翻飞出多姿多彩的意象美感。
诗歌之言,不足为实。妙在是与不是,真与非真之间。李白生命激情昂扬,酒酣意澜,情思勃发,起舞吟歌,兴来走笔,冲口而出,自然天成,无意于工而无一不工。李白吟诗,是与饮酒起舞一样的寻乐之事。不似杜甫,“借问因何太瘦身,总为从来作诗苦”。
动人之音,莫过于情。酒酣兴起,情自勃发,如壶口瀑布,狂泻而下,掀起滔天情感巨浪,给人惊心动魄的心灵震撼。大气磅礴的思想情感,亦真亦幻的醉态意象,深邃悠远的天地睿思,自然天成的清新洒脱,豪放奇伟的浪漫夸张,是李白诗歌的显著特色。而醉态意象又是李白独步古今的特有风景。
李白醉酒,醉销千秋万古愁。“酒倾愁不来,酒酣心自开”,“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李白一生潇洒,何来千秋万古愁?有人说是仕途迫厄而恣意行乐,有人说是祖上蒙难而传承忧郁基因,也有说是才高心不展,白雪难同调。众说都有理。但读李白诗歌,他的痛苦与忧愁根源于欲望太强烈,思想太深刻。
学道成仙的欲望太强烈,“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作名山游”。“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拜相挂印欲望太强烈,“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配黄金印,不见苏秦不下机”。
欲望越大,失望就越巨,痛苦与忧愁也就越重。尤其在出世成仙与入世建功,李白要兼得,功成事了才拂衣归林峦。不成功李白是不甘拂衣归隐的。如同古来隐者,隐居并非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失意后的无奈去处。欲望强烈而现实残酷,“我发已种种,一事竟无成。紫绶不挂身,炼丹愧葛洪”。无法化解的忧愁与痛苦煎熬着李白的身心,只有从醉态中寻得解脱。

李白的千秋万古愁根源于他的深刻。伟大诗人必定是深刻思想者。李白如同杜甫,其深刻超出同时代的诗者。李白有深刻旷远的天地自然观,“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谁挥鞭策驱四运?(四季)万物兴歇皆自然。逆道违天,矫诬实多”。有深刻通透的时世变易观,“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一体变更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有深刻朴实的历史人生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有深刻鲜明的功利价值观,“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蹇驴得志鸣春风,董龙(前秦主苻坚宠臣,奸诈凶狠)更是何鸡狗!”李白的行为观深刻得惊心动魄,“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以色事人者,能得几时好?”
人论李白,多见奇伟瑰丽,鲜论深刻幽远,因而难见忧愁本源。欲望与思想是人类前行的动力,又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因而遏制欲望控制思想,便是一切政治哲学、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的终极底蕴和永恒话题。李白欲望格外强烈,思想格外深刻,其痛苦也就格外沉重。尤其是欲望与思想在李白身上构成巨大矛盾。既欲望化羽成仙,享受长生之乐,又清醒知道“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既欲望“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又“前后更叹息,虚名何处有?”既“願从冷风去,直出浮云间”,又“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长安不见使人愁”。既要“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晖,”又深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是深刻的饮者,清醒的醉者。但深刻又不能自拔,清醒又不能超脱,只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了。由深刻而痛苦在杜甫身上同样存在,“莫思身外无穷事,且乐生前有限杯”。这也是古来圣贤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故吧。
李白醉酒,醉于众星拱月的觥筹交错。作为超级网红,李白粉丝太多。“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李白进京,唐明皇亲自下舆相迎,并为其调羮,“卿乃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如此!”皇帝就是皇帝,不讲慕其诗才,而言道义、讲政治。大臣中粉丝很多,贺知章见到李白,惊其为“天上谪仙人”。肃宗朝监察御史任华千里追寻李白,“中间闻道在长安,及余戾止,君已江东访元丹。邂逅不得见君面。每常把酒,向东望良久”。
李白一生大多在行游中,行有伴,路有赠,到有迎,别有送。美酒美食美人相伴的酒场太多。“东陵太守来相迎,手执紫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感君重义轻黄金,管我醉饱无归心”。“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生性豪爽,场场客主尽欢,一生定然醉态中。

憨 态 李 白
李白眸子炯然,双目光照人。“满腹锦绣,玄谈又绝倒”。何来憨态?李白憨在官场。论其才干,在李白海县清一的理想国中,确堪帝王师。但政治权场从来不兼容浪漫思维。一入官场,李白憨态毕现。
李白憨在不谙政治,不会站队。依附权贵是唐代仕途捷径。但“王侯皆是平交人,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恃才傲物,不会依附。安史乱起,面对“苍生竟何罪,白骨成丘山”的政治现实,李白跑到永王李璘幕府,“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他是要诚心赴国难。殊不知永王因不服从肃宗要其西去护驾之令,而是剑指东吴,做皇帝梦。朝廷己对其三面包围,欲行剿灭。权场风云诡异,李白根本看不懂也不屑去懂,还高歌“诸位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永王被灭,李白自辩,“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但肃宗迁怒李白,将其流放夜郎。幸中途遇赦,差一点丢了老命。
李白憨在精神高傲,不会下跪。在“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的唐代官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腰都不想弯,遑论跪拜。权倾一时的宠臣高力士是众人巴结的对象,李白却视其为奴,醉酒后要其脱靴子。僵硬的膝盖戳伤了太多权贵的自尊,以至危难时刻,“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昔日与李白杜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高适也不施援手。杜甫哀叹,“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会下跪,官场自然待不下去,只好“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
李白憨在才志高调,不会藏锋。李白见韩荆州,希望引荐做官:“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这话明显是把人家当梯子,还指望引荐?高调引来扬州孟少府责备安陆官员不该留李白在此。李白代为答复:“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愿为辅弼。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范蠡)留侯(张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大言向为官场忌,如此高调,还能有光明仕途?然而官场不幸民族幸。李白如果不憨,真可能拜相封侯。历史可能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达官贵胄,但民族却少了一颗璀璨夺目的诗坛巨星。李白憨,憨态可喜。

真 态 李 白
狂、醉、憨,都是李白外在姿态,但本质真态又是怎样?
昂扬飘逸的侠性生命理想。李白一生仰慕三人。一是南齐谢眺,爱其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醒雅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二是东晋谢安,慕其弈棋谈笑间以八万兵马击败苻坚百万秦兵的雄才大略。爱其风流潇洒的宰相气度。“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尽胡沙”。
李白最仰慕齐人鲁仲连,慕其凭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秦军,解赵国之围,坚辞平原君重赏而隐匿江湖。二十年后田单围攻聊城不下,仲连复出书信一封,射入城内,其信感动燕军,聊城即破。又拒田单高官重金赏赐,归隐山林,从此杳无踪影。李白对其五体投地,如同杜甫崇拜诸葛亮,心中绝对偶像。“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淡人,拂衣可同调”。“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言秦军众,摧却鲁连舌。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李白就是要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事成拂衣去,功成追鲁连。这就是李白的生命理想。然而这种神一般的传奇人物,现实中几无可能。这就决定了李白的理想是仙侠而虚幻的,李白的生命是昂扬而清高的,李白的人生是豪放而孤独的,李白的精神是超拔而痛苦的。这种侠性而虚幻的生命理想,即使李白激情昂扬,即便流放,遇赦后仍能吟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空灵飞动、峻利洒脱的诗句,足见生命气象之盎然。同时,又是侠性而不可实现的生命理想使李白忧愁千古,痛伴终生。

得意尽欢的诗性浪漫生活。李白把生活乃至生命享受置于功利之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欣赏曹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他效仿谢安携妓东土山,“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他向往“兰蕙相随喧妓女,浑身装束皆绮罗”的富贵浪漫,吃要“烹羊宰牛且为乐”,喝要“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诗性浪漫,使其挥金如土。在扬州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到晚年“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落入“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的悲惨境况。只得投靠族侄李阳冰在当涂度过了最后的凄凉时光。李白的千秋万岁名,那只是寂寞身后事了。
豪放多情的人性自由天真。李白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率真坦诚,义重情深。他朋友情长,“东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儿女情深,“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旁。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谁复邻?”他嗜酒见天真”,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在朋友面前毫不掩饰内心的苦痛与悲怆。狂醉高光的外在姿态中隐藏一颗充满人性善良与天真的洁净心灵。
电闪雷鸣的灵性光芒万丈。李白一生漂流,境遇坎坷。“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虽奋力抗争,但“与君论心执君手,荣辱于我何所有?”一个人的力量在强大社会现实面前从来都是渺小的。若在常人,在抗争中只会粉身碎骨,鸡毛都不会留下。但李白之为李白,高昂的生命激情与天才的诗歌灵性,在与社会的铜墙铁壁碰撞中释放出电闪雷鸣般的智慧火花,留下一地瑰宝,结晶为后人无法逾越的丰碑。
真态李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是一座在历史苍穹下,我们只能仰望与朝拜的高峰。

槛外人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