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纯真的心灵书写人间大爱
——解读李秋亚《孤城》的特质
作者:杜芳川
长篇小说《孤城》是李秋亚的处女作。既然是处女作,这部作品就犹如已入洞房的新娘,期待着读者揭开红盖头,露出神秘的真容。
近日,仔细地阅读了这部作品。随着红盖头被揭开、剧情由浅深入、故事跌宕起伏,真容彻底暴露在我的眼里,不由得为之一振。心想,一个弱女子用女性的柔情、纯真的心灵、优美的语言,写出了一曲人间大爱的赞歌!可喜可贺!
读罢《孤城》,不由自主的想起《搜神记》。相传杨伯雍救了一位叫太白金星的老人。老人报恩送了杨一斗碎石,这斗碎石种在地里却长出一斗的玉石,杨伯雍凭借这一斗玉石不仅娶了一位年轻貌美如花的姑娘,而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唐代诗人李商隐借用“沧海珠泪”“良玉生烟”书写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锦瑟》诗,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优美的爱情故事和凄美的诗歌一直流传到现在,让读者神往。
秋亚是蓝田人,是一位有情调、有才情、有温情的腼腆女子,她热爱大自然,更爱诗文。蓝田这个富有爱心、善心、孝心的沃土赋予了她的淳朴与善良、真诚与灵性,她的淳朴与灵性犹如蓝田美玉一样纯洁、光亮,让人心生绵绵的爱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者扎根的土壤就是其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蓝田给予李秋亚创作的灵感,更赋予了她创作的基石。所以,她的《孤城》就具有属于她的独特的个性魅力。
一是人物个性的善良淳朴。李秋亚是善良的,纯美的。其笔下的人物张华静、张友良、张小凤、娟、涛、峰、大刘、小木匠、赵彩玲等一系列人物都具有质朴善良的特质。不论是在秦岭脚下的张庄、刘家峪,还是在现代化气息浓郁的西安、广州,这种善良淳朴的初心始终不改、不变、不弃。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张华静犹如秋亚一样,具有秋叶之静美,又有蓝田美玉之灵性。她从农村走进大都市西安,再从西安回归故土,看起来是两次华丽地转身,其实,转身与转身的意义不尽相同。相同之处,初心不改,都是为了对自己的变革,对美好生活孜孜追求,寻找干事创业的拼搏之路。不同之处,首先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在西安这个大都市的平台中展示自我存在的人生价值。其次是回归大自然,用个人的财富、能量回报故土,在废弃的“清河小学”原址上创办幼儿园,造福桑梓,用知识改变后代的命运,提高故土现代化生存标准。这个初心,就是对故土的热爱!对乡亲们的敬仰!
二是用爱的总基调激活了故事和人物。爱是个体的人在现实生活交往中的一种心里感受,同样也是人人和睦相处的共同准则。张华静爱这个世界,她爱张友良,爱她的学生,爱父母和公婆,爱自己所生活的每一个环境,就连她尚未过门就被羞辱、婚后多次刁难、人生低谷时无端羞辱她的大嫂赵小菊她都不计前嫌,用爱心去感染、去打动、去影响她。在广州,她与陕北商人赵彩玲仅有一面之缘,却在赵身患急性阑尾炎的紧急关头,不顾娟的多次阻拦,依然伸手相救,赢得了赵彩玲的信任。以至于在她最需要帮助之时,赵彩玲毫不犹豫地涌泉相报。她和张友良青梅竹马,却因为贫穷、或知识层次的改变、或张友良不善表达内心的缘故等等,一对有情人终未成为眷属。尽管她爱“丈夫”刘欣平,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十多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到头来刘欣平却因为爱上助理田枚而抛妻弃子、离家舍母。不论是与张友良,还是刘欣平,说明一点他(她)们爱的基础不牢固。但整体上没有影响到爱的存在、爱的价值和爱的意义。
三是孝心展现了故土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天下名山此独奇,望中风景画中诗。”这是明代诗人刘玑笔下的“玉山”。玉山因为盛产蓝田玉而得名。此山因大孝子王顺担土葬母更为天下人所知晓、所敬仰。蓝田人与时俱进,为了教育、激励下一代人富有孝心,于是更“玉山”名为“王顺山”。
作者是土生土长的蓝田人,生在玉山旁,长在王顺山下,心中自然盛满了爱心孝心。于是,她将爱心孝心置于小说之中,不仅展现了故土的人文情怀,更阐释了孝道的价值观,也让作品读起来有了厚重感。刘欣平是聪颖之人、有爱之人,但是随着财富的积累,他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将错误的爱给错了人,给了一个不值得爱的人,所以他的结局也是一种天道轮回的自然报应。倒是张华静在家庭破碎、爱情尽失的情况下,她没有抱怨,更没有憎恨,用骨子里的坚毅和看似柔弱的身躯依然撑起了家庭的保护伞,带着儿子冬冬和婆婆王桂芬一路艰辛的走了下来。张华静的行为不仅是对家庭的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孝道的传承和弘扬。
四是在变革中寻求突破。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都是在不断的、伟大的巨大变革中寻找突破和出路。作品中刘欣平对张华静的爱也是至深至诚的,但是,在环境发生变化以后,在刘欣平多次催促中,张华静依然墨守成规,在“穷怕了”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下,不舍得为自己乱花一分钱,所以,不购衣、不化妆、不烫发,不收拾打扮,依然是一副农村少妇的形象,与大都市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她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开不起玩笑,听不得黄段子,成了刘欣平带入交际场中的另类。他们的爱情伴随着刘欣平的不断发展壮大而暗藏着“岌岌可危”的元素。当刘欣平在春城遇到了时髦、干练、有心计的女大学生田枚时,他们辛辛苦苦营造了十多年的爱情大厦便轰然倒塌。与其说二人的爱情基础不牢,还不如说是墨守成规的牺牲品。刘欣平的结局也是这样,在西安、在春城看起来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土豪”到了深圳却仗着自己的财富,不思进取,不学无术,不愿意踏上信息时代的列车,一天到晚躺在钱财簿上,自然与大学生田枚在心路、商业之路上拉开了巨大的距离,在林子扬的煽动下,养在金丝笼里的凤凰田枚自然而然的卷走钱财远走高飞是大势所趋。所以说,在变革中寻求突破,与时俱进才是出路,思想僵化就会灭亡。这也是《孤城》所告诫读者的启示。
“孤城”并不孤独,书中有那么多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他们有思想的变革与僵化,他们有与贫穷的抗争与忍受,他们有孝心的传承与抛弃,他们还有对爱的执着与糟践……不管是对与错、黑与白、正义与邪恶,都在拷问着读者的良知,都在一一打开了读者思考的阀门,作者李秋亚却交给了读者一把充满着正能量的钥匙。听说秋亚还在孜孜不倦,书写第二部长篇小说。她倾情而书,读者真诚期待。愿秋亚在变革中寻求创作的新突破!
作者简介:杜芳川,男,陕西乾县人,硕士学历,中共党员。为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咸新区作家协会监事会监事长、陕西省散文学会咸阳分会副会长、咸阳文学院副院长,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渭城区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
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大案队长》、长篇小说《阵痛》《五陵原风雨》和散文集《回眸——杜芳川散文作品集》,其中《阵痛》入选“‘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系列图书,为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五陵原风雨》获2021年咸阳市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阵痛》获首届“咸阳文学奖”和第三届“金剑文学奖”。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