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文化,助力中华强大——
布衣宰相马周赋并诗

文/刘文娜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这是马周先生的诗。 “千古际遇凭文章,一朝布衣成宰相。” 循着马周的踪迹,我将进行一场穿越之旅,去拜谒我的茌平老乡——马周。
第1站 茌平区前曹朝阳家苑
一次偶然的机会,带娃们来此看表演,只见红楼幢幢,戏台高搭,马扎已备,老少悠闲,人声喧喧。精彩的演出,让看众的笑脸如春花般灿烂。听人讲,此小区常有这种演出,心里不由好生羡慕——真乃人间福地也。
演出结束后陪孩子们在广场玩儿,见一石碑,上书“马周文化广场”,彼时并未太在意,倒是那里各式各样的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吸引了我的眼球,心中再次艳羡不已。广场南角有一红亭,名曰“中书亭”,亭下有一石像——马周。听人言此地为唐朝宰相马周的故里——古博州茌平镇马庄,全国文明村镇。只见,屋宇俨然,红黄相间,亭台楼榭,“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黄发垂髫,乐在其中——真乃人间天堂也。
在孩子们的喧闹声中,就此别过,惟望以后复来此地游乐。
第2站 茌山公园
茌山公园,山青水绿。记不清有多少次携孩游公园了,也数不清有多少次观瞻那一座座茌平名人石像了:鲁仲连,朱之蕃,马周,……
但这次不同。在一个和煦的秋日中午,我一个人,专程去公园拜谒另一个人,另一个大了我1379岁的人一—马周。
时至正午,人声寂寥,秋叶缤纷,迤逦而行,至马周石像前。清风徐来,波光粼粼,叶声沙沙,虫声唧唧,鸟鸣啁啾。我静静地凝望了马周石像良久,见其目光深邃悠长,鸢肩直脊,眺望远方,浩然正气自存。看了石像背后的介绍后,我倚靠在马周身旁,轻声朗诵《旧唐书》里的《马周传》,以心明心:“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臣又闻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基。……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
读罢,我抬起头,顺着马周的视角眺望去,惟觉时光悠渺,千年弹指一挥间。
彼时,20岁时的马周,胸中有万策书,奔投施无处。情郁于中必发于外,长志不得伸,马周也曾似刘伶买醉为人羞。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且逍游。当下不适意,且作孤蓬万里征。挥手自兹去,梦里回故乡。漫漫尘烟两千里,马周跋山涉水,望长安奔投而去。一路上,他看见了四海困穷,民不聊生,也看见了贞观之初,民心安泰,亦感受到了一时政失的官奢民怨。
守得云开见月明。
贞观五年,31岁的马周替常何写谏文,邂逅了刚登基五年广招贤才励精图治的34岁的唐太宗李世民——
明主贤臣一相逢,便胜却世间无数。唐太宗与马周,相见恨晚,相谈甚欢。谏君二十事,句句赤胆忠心,篇篇利国利人。马周一介布衣,扶摇直上九重霄,从门下当值,平步青云,历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中书令、太子左庶子、上书令、银青光禄大夫,……身患消渴,太宗屡赐御食亲调药,逝后太宗举哀,陪葬昭陵。
“贞正以观天下”,八方来朝、万国宾服的“贞观之治”,为大唐289年盛世奠基,历时23年,马周出席了中间的近20年,鞠躬尽瘁死亦不已,一路飙升为初唐宰辅重臣。
唐白居易言“惆怅新丰店,何人识马周”;唐李贺云“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北宋大臣张耒评“马周未遇虬须公,布衣落魄来新丰。一樽独酌岂无意,俗子不解知英雄”;明冯梦龙在“穷马周遭际卖餸媪”卷里述“姓马,名周,父母双亡,一贫如洗,自幼精通书史,广有学问;志气谋略,件件过人。只为孤贫无援,没有人荐拔他。每日郁郁自叹道:“时也,运也,命也。”......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正是:未逢龙虎会,一任马牛呼。……一代名臣属酒人,卖餸王媪亦奇人。时人不具波斯眼,枉使明珠混俗尘。”
名流雅士,字里行间,对马周满满的歆羡佩服。
马周为茌平人,我骄傲;亦因马周,我骄傲我是茌平人。
异日,6岁的小女央我:“妈,我们去公园玩玩吧,顺便也看看马周……”我谔而复喜。从此以后,再去公园,在我眼里,马周不再是一尊冷冰冰硬邦邦的石像,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伟丈夫。
第3站 茌平马周博物馆
第一次去马周博物馆,带了三个孩子,童声喧喧,脚步匆匆,浮光掠影。
此次,时隔一年,我一人独游,细细观览,监察御史马周临案书写的汉白玉雕像居于展厅正中,屋宇宽敞明亮。四周张挂着马周生平事迹的简介:达悉恕斥,崔贤羞,只身千里投长安,新丰店主怠,饥寒交迫卖缒媪留,中郎将常何收,....
马周提倡长安街市左入右出,以鼓代呼,驿马割尾,谏太宗孝范天下,重视州县官吏选拔,节制藩王,教化皇子,.......桩桩件件利国利人,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唐太宗言:“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唐太宗评马周:“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与马周同期同朝的大臣岑文本评马周:“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毛主席评马周:“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忽远矣!”
马周受苦几何,谁人算得清?在黄梅戏名段《穷马周》里可见一斑:“穷马周,马周穷,狂醉踉跄饮北风。……想当初马周,落魄无人晓。四处碰壁遭冷嘲。……”
但,金之在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君子居易以俟命”。
一代雄主唐太宗戎马倥偬,文幍武略,招贤纳士,从谏如流,荟萃群英。明主识贤臣,千里马遇伯乐,何其幸也!唐太宗遇到了马周,马周遇到了唐太宗,这一遇,便融入了大唐盛世最强音;这一遇,便是余生可待,未来可期;这一遇,便是贞观长歌,盛音嘉合。
此次博物馆之游,更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第4站 百度马周
我的心深深地被马周吸引了,在百度上搜索马周,感动无处不在。
马周先生在他的《陈时政疏》里云:“
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惟在百姓苦乐。......”
太宗纳之。
风云际会,一位未令地方长官满意的博州助教最终成长为一位造福黎民千秋万世的布衣宰相,名垂青史。
“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个人之遭际也,兆庶之幸也。
在我办公室里,有一位前曹朝阳家苑的同事,我请他和我谈谈马周。他说:“马周是马英九的先祖,......”
我闻此一惊,遂复又百度,惊知马周为名将赵奢的后人,赵奢被赵王封为马服君,为其马姓始祖,其第三子马扶风,耕读传家,为贤乡里,繁衍到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再衍至东汉大经学家马融,至唐马周时为第29世。代代相衍,再到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一位为人宽厚、乐善好施的乡绅,为了勉励后世,他还留下了“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的遗训。
68世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退休后创办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期盼两岸团结合作,正如他赠送给母校的楹联曰:“岳峙南天,万千桃李兴中国;云飞四海,十亿炎黄进大同。” 马英九为第69世……
知此,马周先生,敢问您九泉之下将作何感想?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君子之泽,生生不息。
黄梅戏名段《穷马周》,越剧名段《招贤记》以及电视剧《贞观之治》《贞观长歌》,都再现了鲜活而丰满的马周形象,马周于国于君于民于妻于家,情深而意贞,演绎了一幕幕令人荡气回肠史诗般的过往。
历史上真实的马周,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感人心魂呢?!
第5站 茌平区图书馆
马周,像巨大的磁铁般吸引着我,我决定专程去图书馆访其遗踪。目光逡巡,所有关乎马周的文字,惟愿一一尽览。突然,《贞观政要》如一道闪电般落入了我的眼帘,此为后马周70年的唐代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学家吴兢心血所著,内有马周文事数篇,篇篇感人,句句入心:
唐太宗言:“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在这种背景下,马周出场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牡丹亦是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马周和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一班元老贤才,君明臣贤,上下一心,辅助唐太宗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华章——
轻徭薄赋,治政安民,以民为本,以德治国,兴邦利人......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尤,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
“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太宗纳之。
中书舍人马周又上疏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宁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太宗并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太宗乃令洎与岑文本、马周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
……
马周先生,有人看见了您的风光无二,我感受到的是您渴望国泰民安利益黎民苍生的赤诚的情怀。您虽不曾在战场上征战杀伐,您却用笔定国安邦利益万民。
时光匆匆,闭馆时间到了,索性借来回家细读。后来又在网上搜与马周有关的诸文循环听之,琳琅入魂。
而今,马周于我,早已不再仅仅是贤相是名臣,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大写的人,立于天地之间,历千年时光而不朽。
若有机缘,我将在浩如烟海的卷策中去复寻您的踪迹。
第6站 茌平区前曹朝阳家苑
在一个阴蒙蒙的午后,我决定一人去前曹朝阳家苑拜访马周。
一路上,音乐轻扬,一如我在心里对马周的倾诉:“听闻家乡有你,动身跋涉十里,追逐一路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识,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驻车,看到轩昂的门楼上“前曹朝阳家苑”几个大字,我悄悄地拍照留念。
我一个人,像许许多多其他进进出出的人一样,走进去又走了出来,没有人知道我来此,仅仅是为了访一个1400多年前叫马周的古人。
在宽阔的马周文化广场,我再次徘徊观瞻了马周像,抚摸中书碑,静坐中书亭,便有了别样的滋味,闲客寥寥,熙熙在侧,时光静好。
广场西侧有马庄春雨的碑刻:“城东二里,马周故居,村庄之内,地有亩许,三月春暖,零露如珠,宛如江南,毛风细雨。”不知当年马周所见所历是否与此相同?
广场北侧是气势宏伟的前曹村综合服务楼,在一楼有宽敞的马周文化展览馆。不巧此次未开门,将来若有机缘,吾必将专程拜谒。
绕过社区大楼,一排排的住宅楼,红墙灰瓦,鳞次栉比,整洁井然,芳草如茵,霜叶如染,风景如画,居民三两其间,神色怡然。南面是宾王社区综合楼。小区东墙外,便是浓荫绿树,田畴十里。
设若马周和唐太宗泉下再遇,风风雨雨1400年,他们得览盛唐雄风,盛世中华,定会谈笑晏晏,感慨万千。
一千四百多年前,马周曾于我此刻所处之地,歌哭笑闹,书声朗朗二十载。如今沧海桑田,地已不复是那地,风已不复是那风,人也已不复是那人,但血脉犹存。马周先生,您若魂回了故乡,旧貌换新颜,必会开怀一笑尔!而您的乡亲们若复见了您,定会对您刮目相看再看 ,对归来的游子一赞再赞。
一个人的一生,一生中的一个人。
一个人的故乡,故乡的一个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唐太宗成其伟业,马周成其不朽。马周字宾王,最终真成为了王之座上宾,时来运转,在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偶然又何尝不是必然呢?!
马周,不仅是茌平的,也是中国的,亦是世界的。
落墨于此,收笔长思,纵往千年,六站循游,追怀古迹,于马周,这怎会是谢幕?而仅仅只是开始……
这六站,以后也许还会有更多人寻此而游,寻此而感,寻此而得,观古鉴今——马周不朽!
正所谓:
寒门贵子穷马周,
熟读诗传胸运筹。
博州助教志不伸。
酩酊大醉为人羞。
奔走千里投长安,
代常何谏青云酬。
茌山公园访马周,
半湖山色一园秋。
君臣相得恩义重,
贞观之治属风流。
一疏朝呈金銮殿,
扶摇直上九重霄。
治安策外又奇书,
安邦定国利万民。
二度重游纪念馆,
马周气度不一般。
生平事迹追踪遍,
布衣宰相理当然。
赵奢为其马始祖,
伏波将军马援属。
东汉大儒马融后,
马周迹起茌平镇。
马庄春雨今朝阳,
代代衍息至英九。
君子遗风悠亦久,
开枝散叶五大洲。
鸾凤凌云资羽翼,
股肱之寄在忠良。
傅说吕望何足道?
马周才德迥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