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我们沔阳担负的施工路段,正好在宜昌市区附近,所以,民工都住在市区和近郊。
我们办公地点就设在宜昌港务局九码头,是较为繁华的地段。我们就在九码头一栋空余的大约有150平方的旧平房办公。
各县去的民工,不论人数多少,一律编为大队,各区为中队,再下面设小组,统归宜昌市宜官铁路指挥部领导,实际上是宜昌地委工业部的全套班子,指挥长是地委常委、管工业的邝部长,铁道部第四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在工地指导、监督。
为了适应工程需要,一千几百人的大队工程指挥部,单靠4个国家干部是无济于事的。
经请示上级,指挥部打算抽调一些有特长、原来在家乡当过干部的人帮助工作。
经过摸底,民工中各种人才都有,真是俗话说“人上一百,五艺俱全”。
民工中,有参加过堤防建设测量工程的农村水利技术员,有大队医务室的医务人员,还有喜欢写写画画的农村中学生等等。
于是,我们抽调了上十人组成工程组、宣教组、后勤组、财务组、医务室,并抽了一个炊事员和一个通讯员。
宜昌港务局借给了许多旧桌椅、木床等用具,还购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供通讯员送通知及其他人公用。
(二)
经过几天筹措,一个因陋就简的大队工程指挥部机关就凑合起来了。
宜昌市指挥部正式任命我为大队长、肖绍光(县粮食局股长)为副大队长。还有两个国家干部,一个是汪寿山(县商业局干部)管财务,一个是张茂铎(供销社干部)管后勤。
我们的民工得天独厚,由于工地在近郊,所以民工也大多数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而且很多是住在宜昌港务局(包括大队机关)范围之内。
港务局给了沔阳民工很大支持,沔阳民工也给港务局宿舍区和其它居民作了些公益活动,如清理下水道、打扫卫生等。
我记得港务局职工生活区有一条长年淤积的污水沟,港务局职工长年在外的多,家属也都有工作要上班,以致污水沟长年得不到治理,蚊蝇滋生,臭气难闻。
我们见到这情况,就动员民工每天下午收工时带一担土回来,这里住有200多民工,每人每天一担土,经过半个多月就把这条几十米长的污水沟填平了,污水走旁边下水道走了。
职工家属十分感激,各家各户自发把多余的旧床和木板拿出来给民工搭铺,使住在这里的民工实现了高铺化,再也不睡地铺了。
港务局还在《宜昌日报》头版报道了一篇沔阳民工做好事的消息。
叶培元简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主编《沔阳公安志》,出版长篇回忆录《沧桑岁月》、《叶培元书画作品集》、《叶培元家书》;曾获“仙桃市劳动模范”、“仙桃市优秀文艺家”等称号。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