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一个夏日,我妈和我说:老儿子我想去看大海,我说:你想去咱就去,我家距离海边50多公里,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我妈的本意是想用海水洗洗头、洗洗脚。我猜想,我妈是在楼下和老太太们唠嗑,不知道听哪个老太太说的,用海水洗头洗脚能祛病,其实就是解心疑而已。
那天上午风很大,我怕海风给老妈吹出病来,或是着凉感冒就麻烦了。不去吧!又怕让老妈失望。于是,十点多钟就开车拉着我妈和爱人,去了离我家20多公里远的疙瘩楼水库,到了疙瘩楼水库后,我把车开到水库的堤岸上,扶着我妈站在水库岸边。我妈还说呢!老儿子这个海边比以前去过的海边还大啊!海水还挺清凉,我洗洗头、洗洗脚。我心里想这哪是大海啊!分明是在骗我妈呢!我把老妈背到水边的石头上坐下,脚泡在水里,我妈用手往头发上抿一点水,就当洗头了。我给老妈洗洗脚,然后穿上袜子,在石头上坐了半个多小时晒太阳,爱人给我和老妈照了几张相。我看老妈挺高兴,我也很开心就回来了。其实做为儿女的能满足父母的一点心愿,就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对于孝顺二字我的理解是,孝+顺=孝顺。孝是孝,顺是顺。孝不等于顺,但是顺包含着孝。孝字是体现在物质层面,顺字是体现在精神层面。
孝就是满足父母衣食住行,生病及时买药就医。其实父母年龄到了六七十岁以后,对物质需求很少,吃不了啥,也穿不了啥,物质上很容易得到满足。有些人认为,做儿女的给父母买点吃穿用的物品就是孝顺,在我看来这只能叫孝。
顺就是要顺从父母的心愿,你尽量去满足他的想法。譬如说:父母想享受儿孙绕膝,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那就要多带孩子去看望父母;父母有啥爱好,就想办法满足;假如父母有一方去世了,另一方想再婚,儿女要积极支持。常言道: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人老了怕孤单寂寞需要一个伴;经常去陪父母吃吃饭,旅旅游。
我妈临去世前的一两年时间里,腿脚发软,行动无力,走路怕摔着。我妈在二哥二嫂家住,平时尽孝心最多也是二哥二嫂。我们兄弟姊妹和妯娌,每天晚上都轮流到我二哥家陪护,晚上扶着上厕所,端个茶倒个水。记得有好几次在我睡得迷迷糊糊时,妈妈一会摸摸我手,一会摸摸我脸,好像我是没长大孩子似的。我忍着不知声,让我妈摸个够。这种母爱用语言没法表达,只有心里体会和感知。即使是用文字去表达也显得苍白无力。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一书里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我在快手上看到一个67岁的儿子偷着喝酒,要是被94岁的老妈看见了,或者是被重孙子举报给老太君了,老太君就拿笤扫疙瘩打儿子屁股,我看了好不羡慕这个儿子,67岁了还能被老妈打一顿,真是挨打的幸福。
每当我看到六七十多岁的人,还有父母健在的,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羡慕之情。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是也希望父母长命百岁。常言道: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
我经常和我至亲至近的人说,做儿女的,在你父母有生之年,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只要是父母提出的,或者是你想到的,看出来的要求、想法、愿望,你一能要尽快的去做到,去满足。别等着父母不在了,你在父母墓前,哭天抢地的,叨咕这!叨咕哪!这也没做到,那也没做好,悔不当初的样子,其实这就是亏心的表现。父母去世后,每当到祭祀节日去墓地祭拜时,站在父母墓前没有愧疚感,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我毫不自夸的讲,我去父母墓地,心里坦然,心情平静。买点父母生前爱吃的零食供上,点上一柱香,几支烟,磕三个头,静静地待一会,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父母生前的场景,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感。人不怕别人的指责和谩骂,就怕良心自责,人一旦做了亏心事,良心受到自责是最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会伴随你一生。
在2007年我搞企业文化培训时,看过这样一则故事,经常讲给企业老板听。有一个老板是人尽皆知的大孝子,事业做的风生水起,整天忙忙碌碌。他父亲有个心愿,就和儿子说:你啥时能带我去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曾经站过的地方站一会,看看天安门广场,我就心满意足了。老板满口答应,但是没有马上去做。一是老板很忙,二是老板看父亲身体也很好,就忽视了父亲的心愿。突然间有一天他父亲得了急病去世了,这个老板痛心疾首,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哭得死去活来。就和参加丧礼的人们说,我咋就那么忙呢?我有多少钱又能咋的,父亲就这么点心愿,我都没让老人家实现,我是什么孝子啊!我是不孝子孙!我禽兽不如!我亏心啊!我不配做儿子……
孔子家语说的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什么都能等,就是爱和孝心不能等。否则等父母一旦去世了,你的良心会永远不安和自责,就像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你的灵魂,让你疼痛不欲生……。
人生在世,变化无常。事来顺应,遵从内心不遗憾;事去随空,行所当行不悔恨。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