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牛的长篇小说《天藏》以位于陕西北部韩原的党贾村为原型,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农商为生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艰难与辉煌,为保卫家园修堡建阁与剥民祸民的官府相抵相拼的波澜起伏的画卷。
男性作家笔下,写的又是封建男权社会,小说中的女性为数并不多,但其形象却不时跳跃在文字之间,其靓丽程度一点于不输于男性主角。
小说中贾二太爷有两个夫人,大娘名讳韦淑娴,二夫人叫“莺莺”。跳出贾府的描写,她们的命运也是很多女性那个时代的命运缩影。大娘韦氏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第十回借介绍大公子贾梦辀身世提及她,第十八回写她仙逝时又较为仔细地介绍了她。韦氏十六岁生下儿子贾梦辀,此前丈夫已出门谋生,一去三十多年不归,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苦度岁月。村老十三爷评价韦氏“一辈子是个争气人”。正如小说中写的——“吃水靠下河去拿瓦罐提取,烧锅靠上山坡搂柴;夜里纺花日织布,白天还要照看地里庄稼。硬是凭着一副弱不禁风的肩膀,咬紧牙关送儿子念书、学相公,并在梦辀十三岁上,心焦地为其取了一房媳妇,顶起了贾家的门户。”苦苦挣扎中,连做教书先生的老爹都让韦氏住在娘家,韦氏也没答应,硬是支撑着夫家的门户,可谓“矢志不渝”。二夫人不弃夫君年老体衰,毅然嫁入贾门,又添了怀辀这门男丁,还舍弃故土,她便从不和她争高论低,乡邻赞曰“深明大义”。更令人敬佩的是,韦氏驾鹤西去,发现箱柜里她备办的寿裹有三包:一包是自己的寿衣和每个儿孙轿前的孝衣孝布,另外两包是为贾二太爷和二夫人预备好的寿衣。

小说中其他几个女性也大致属韦氏一类。有意思的是小说给韦氏安排的结局,在丈夫荣归后又生一女;在给庶子娶亲时她无病无难寿终正寝,成为喜丧。这点并不像“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李纨和壮年病死的贺秀莲。
《天藏》安排韦氏的死亡情节虽是要交代当地风俗以及引出下文故事,但为她选择圆满的结局与归宿也是对俗语“妻贤夫祸少”的认可与敬意的表达吧。
二夫人是小说着力塑造的女性。她是党贾村的传奇,也是旧时代女子的传奇。她本是扬州红名歌伎,美貌自不必说,还上过洋学堂,有一股不甘沉沦的心气,后以死相逼,嫁于当年还在扬州做生意又倾心爱慕她的贾二爷,并随他回到家乡,以自己的能力与见识终成家乡的巾帼“美景”:烧书做饭,青烟袅袅;广陵清曲,风流慰藉;卖院筹钱,一石物?及至朝云,乃曰“一肚子不合时宜”。二娘正如朝云,很能理解贾二太爷这个老头子肚子里在想着什么。

小说十分巧妙地安排了贾二太爷此时已经年迈多病,几乎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给了二夫人在贾府一枝独秀的机缘。在男人议事的场合替作为“村老”核心人物的贾二太爷代言,阐述一个村庄豪杰的主张及意见,很多时候其实也是表达她自己的意见,这又在朝云之上。
小说第十一回中写到二娘在家养了一盆白玉兰,每天都会看几遭。白玉兰花温润大气,质洁品雅,以花喻人,很衬二夫人为人行事的风神。如果韦氏的形象在于“守”,那么二娘的形象在于“破”。身系红船却在苦等自己所爱,身为女人却在参与村政,在“代训”时毫无男人们的客套推辞,单刀直入,贾二太爷死后,党贾村自卫失败,她跟随恋她多年的羊栓儿上梁山为“匪”,最后把珍藏多年的大卷藏书烧毁,念叨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圣人莫若做贼”。她与命运抗争,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在生活际遇里维护尊严,以在贾府的养尊处优之身毅然面对流落江湖踏马佩剑的生活,为《天藏》的悲壮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娘虽与秦淮八艳之柳如虽有不同,但大义之举相近。从对女性整体生存状态来说,关中牛先生是相当老练的,作品中的两个女性,一略一详,一外一内,一守一破,一柔一刚,一喜一悲,相得益彰,充分表达了男性对女性的尊重。
如今的时代讲究多元化,女性的命运也少不了此两大类吧。或许“天藏”也可以这样理解:天在人世间珍藏着这等惊人的美丽!这两个女性形象中的“守”和“破”也是关中牛写作的“守”鸟;戏楼“代训”,语惊四座;看穿府衙,点醒村老;逼上梁山,丹凤扬鞭……
曾有一段公案,一日东坡食罢,扪腹徐行,问道,腹中有何物?及至朝云,乃曰“一肚子不合时宜”。

如今的时代讲究多元化,女性的命运也少不了此两大类吧。或许“天藏”也可以这样理解:天在人世间珍藏着这等惊人的美丽!这两个女性形象中的“守”和“破”也是关中牛写作的“守”和“破”。
《天藏》的写作恪守中国传统小说的正路,比如章回体,比如在矛盾中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比如英雄美人配合,比如对大丈夫美学的颂扬;同时,他也在破,比如更立体多面地展示人物形象,甚至一反常规,不惜损伤传统叙事中的“完人”形象,让主人翁二夫人为村庄大局,不地道地利用羊栓儿对他的真情而出山……并在章回体中不断运用插叙来扩大小说容量交代事件渊源等。还有,小说回目罕见地运用了四句式,在明清小说中,绝对没有先例。“守”是守正,“破”是创新,正因为“守”“破”结合,作者的功力才得以彰显,《天藏》才有了可读性、耐读性。

赵莉,渭南市瑞泉中学语文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