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学习不放松!运河名城临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寇准母亲丹青教子有感
文/韩积蕊(山东)
疫情防控,宅在家中,线上学习不放松。刚刚阅读寇准母亲《丹青教子》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故事是这样的:
北宋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后来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喜讯传达家乡,寇准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家人刘妈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
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
孤灯课读苦含辛,
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
他年富贵莫忘贫。
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于是立即撤去寿筵。此后,洁身爱民,秉公无私,成为宋朝有名的贤相。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寇母遗训对孩子成长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家长要教育孩子弘扬勤俭家风,戒奢侈,倡节俭,不忘艰苦奋斗,不贪图享乐,踏实做人。
勤俭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朝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写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有言:“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由此可见,勤俭也是修身养性、成就大事业的基本前提。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持家国,永久是箴言。无论从强国还是从育人出发,都要力戒奢侈,拒绝浪费,崇尚节俭,这也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美德。

桌上一粒饭,农人一滴汗。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节水节电,随时可见,随手关灯,用过的自来水拖地板、冲马桶。平时用过的纸张,反过来再使用,掉在地上的米豆,弯腰捡起来,珍惜农民伯伯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劳动成果,这些看似都是点滴小事,却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米开始做起。古人云:勤俭兴邦,奢侈亡国。厉行勤俭节约,戒除奢靡之风,重视家风建设,严于教子,廉洁齐家,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家庭兴旺发达。

【寇准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天资聪明,饱读诗书,又勤奋好学,14岁吟诗,出口成章。15岁就能精习《春秋》。19岁中进士,被授官大理评事,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32岁官拜副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即专职司法官,主要负责本州的刑事与民事案件的检法议刑工作。1023年九月,病逝于雷州。葬于洛阳。享年62岁。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 l
寇准清正廉洁的官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树立了一个楷模,备受后世推崇赞美。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康庄人。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民盟盟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临清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擅长书法、篆刻。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著六部书稿,出版三本:1990年出版《史地歌诀》1991年《新编历史歌谣》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2021年主编《家教文墨香》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

编辑制作:运河浪花
审核刊发:冰凌斋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