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人逆旅有东坡
文/李忠乐
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会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概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吧。人生如逆旅,艰难苦恨多,可苏东坡总能逆境突围,坦然受之。他心中有多么坚定的信仰,又有何等磅礴的力量!快节奏的当下社会,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到烦恼、苦闷、愤恨,乃至抑郁、失眠,这个时候,东坡诗文是最好不过的灵丹妙药了。
蓼茸蒿笋,有味清欢。东坡向来寄情于河山风雨,钟爱山光水色,即便迎着微寒,喝着清茶,嚼着野菜,也能悟出“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二字,道尽人的一生,虽然平凡平淡,但也令人欣喜。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多少次地梦想,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商能入市成巨贾,但我们绝大多数,终其一生,终归平凡。普通的资质,普通的工作,普通的饭菜,普通的生活,说起来不免悲凉,可仔细想来,萤火点点,也是光明,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担当与坚守。我们看到,边疆顶风冒雪的战士正在保家卫国,医院神经紧绷的的医生正在救死扶伤,快递小哥为我们送来心仪的商品,环卫工人为我们扫净脚下的马路,他们和我们一样,大多普普通通,藉藉无名,只会踏实本分地默默做事,这样的小人物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英雄呢?我们理应追求光彩夺目的卓越,更应习惯忙碌琐碎的日常,积水成渊、聚沙成塔。
竹杖芒鞋,无惧风雨。试问,道中遇雨,雨具先去,仅有竹杖芒鞋,一披蓑衣,能有几人任凭于风雨、无所谓雨晴?东坡可以!人生萧瑟,前路崎岖,生活总是充满坎坷与挫折,关键是我们的态度与心境。有人年已不惑而一事无成,有人家事琐碎而身心俱疲,有人春风得意而遭晴天霹雳,有人奋斗一生而郁郁不得志,凡此种种人事,令人悲从中来,但皆属人间常态,谁也无可奈何。我们看到,科学家做实验失败了一遍又一遍,运动员训练时摔倒了一次又一次,庄稼汉从没有放弃大丰收的希望,登山者也为了一览众山小而拼搏。风雨之后,灿烂千阳;苦旅之后,甘之如饴。即使经历一千次的失败,也要一千零一次的站起来,况且万一成功了呢?我们理应直面人生的急难险阻,越是艰险越向前,不破楼兰终不还。
新火新茶,诗酒年华。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如此清冷的意境,难免让人面对故人思故国,但东坡却能点燃新火试新茶,这是何等超然豁达的心境,也许这正是人类精神上孜孜以求的诗意吧!我们吃着五谷杂粮,总有生老病死,也会喜怒哀乐。当我们处于情绪低谷时,为何不能把心胸付之于山川湖海呢?大江东去之壮阔,庐山峰岭之秀美,榴花欲燃之热烈,蒌蒿满地之盎然,还有那山间清风与江上明月,哪一样不让我们心旷神怡、物我两忘?我们每一个人都奔波在熙熙攘攘的世俗生活里,也徜徉在一尘不染的精神世界中。我们看到,有人历经艰险而百折不挠,有人饱尝痛楚而斗志昂扬,有人活着已属不易而脸上始终带笑,有人身体残缺不全而意志日久弥坚,他们都是内心坚强的人,谈笑间都流淌出催人奋进的力量。我们理应锤炼自己的意志,哪怕乱云飞渡、风吹浪打,都要豁达超脱、一往无前。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此时此刻不如意,不妨多读一读苏东坡,定会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作者简介:
李忠乐,中文系毕业,热爱阅读,钟爱文字,喜爱在唐诗宋词中对话大文豪,尤其珍爱苏东坡诗文,以希望汲取他们的人生智慧,滋养自己的做人品性。
主编:陈智鹏 (萧逸帆)
副主编:应永
编辑:安瑞刚 王建雄 胡拮 心森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第十卷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