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菊香、女、生于1972年、大专学历、1990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任宜川县第四幼儿园小一班教师。从教三十二年曾在第二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学会教学设计《我的身体》、《快乐的邮递员》均荣获陕西省二等奖;延安市优秀辅导员;宜川县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7月在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我陪孩子长大,孩子们陪我变老》获一等奖;2022年7月《生命里因有这群“小淘气”而精彩荣获一等奖;2022年11月《以延安精神谱写新时期学前教育》荣获二等奖;曾在《中国教师》、《教育学文摘》、《宜川飞瀑》,《宜川中小学德育》杂志刊发作品,撰写100万字的手稿,其中有多篇论文。
不忘苏陕支教人
——记无锡支教教师俞一萍
作者/吴菊香(随缘)
朗诵/海的女儿 
有多少个夜晚你出现在我的睡梦中,有多少个白昼与你畅谈;只觉得到相见恨晚,有多少次提笔打算记录你在四幼忙碌的身影;但是,事情太多又搁浅了。今天重新提笔记录与你相处的美好瞬间。
2020年的秋季,苏陕响应国家的号召,苏陕携手,协作交流。无锡开始了向西北的教育征程。无锡新吴区距陕西宜川约1300多公里,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幼儿园俞一萍老师,怀揣一颗助力教育脱贫的热心,不远千里,来到我们宜川县“苹果之县”第四幼儿园支教。
初见她时,集体办公室有同事在窃窃私语:“哪像鱼米之乡来的,那里的人都长的瘦小?”言语中听的出她们在讨论胖瘦问题。她矮小微胖,不像渔米之乡来的。仔细打量,和我长相极为相似,也许就是旁人眼里的“土老帽”吧?
她不顾路途的颠簸,第一时间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当时恰逢我园市级一类园的验收工作,这也是我园历史上工作最艰巨,任务最繁重的一学期,她面对这么艰巨的工作没有退缩反而更加热情,工作思路清晰,干起来得心应手,四幼教师被她的工作热情感染,个个大显身手,投入到工作中。
她不仅要和冯秀娥老教师搭班带中二班,还要投入环创建设中与老师们一起创设环境,她用温柔绵软的语调分享了无锡的创设风格,然后指导老师一起创作,为我们的环创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组织中班幼儿一日生活的过程中,她特别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处处体现着她的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就连幼儿细微的情绪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如若发现某个幼儿情绪反常,她会上前耐心的劝慰,真的做到了眼到、嘴到、心到。专题讲座—《记录,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她的讲座声情并茂、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最主要的是操作性极强。
她特别有爱心, 在了解到我园幼儿家庭普遍贫困的情况下,她把这一情况反馈回去,接着新吴区春星幼儿园就向我们第四幼儿园进行了帮扶献爱心活动,送来了大批的物资、图书、衣服、玩具、教具等。她的到来不仅为我们四幼幼儿雪中送炭送来了物资还注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我园组织 教师们跟岗学习,俞老师讲的风情并茂,老师听的认真投入。在一学期的学习工作中,俞老师的善辩巧思,严谨治学,风趣幽默,淳朴自然的形象已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她显然已于四幼的兄弟姐妹成为了温馨团结的一家人。
那天,幼儿园接到局里通知邀请俞老师去讲座。回来一个大王庆老师告诉我:“听说俞老师去讲不拿任何材料讲了两个小时,下面坐的局属领导一个劲的鼓掌。”这足以表明俞老师有超强的能力和智慧。老话说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岁月如梭,转眼间,来陕支教的俞一萍老师已经返回无锡了,她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经验、绘画后的意图,平凡朴素的着装,流畅的江南语,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激励着我们四幼老师,再努力,再向前……
她走后情系四幼,心里装着四幼人,回到家乡她第一时间又我们四幼寄来了无锡的地方名吃——灌肠包、我们吃在嘴里,爱在心里;后来,我们四幼的同事先后去无锡学习,她总是抽出时间,开车带着四幼一批又一批同事去欣赏无锡美景、带她们去尝美食。用刚调进四幼新同事小王庆老师的一句话:“这次算正式认识她了,俞老师的见解和能力都超强,是一位很优秀的老师!为人比较随和、热情……”
她走后空闲之际和我聊天,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为人真诚,我儿子结婚时她得知后给我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里面含有6、8的数字,寓意“顺、顺、顺、发、发、发。”空闲之际,我喜欢随意记录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人与事,偶尔打开,就能看到俞老师给我最高的评价。
就是这么一群人为了理想而前行,援陕支教,她们用热情、汗水、知识谱写了不一样的人生,俞一萍老师对工作的那种态度,援陕的故事,我们从她生活、工作的点滴,从一个普通人能感悟到她的责任、使命、看到她的情怀!虽然已经返回,但是,这位来自鱼米之乡的友人怎能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