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诸葛亮的神奇羽毛扇
文/房德芝
自从《三国演义》开篇以来,南阳卧龙岗名闻中外,这就是诸葛亮这颗历史灿星带来的辉煌。诸葛亮称得上是异彩翻卷的历史上公认的聪明人,这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并且在他七岁的小不点时候,就显示出非凡的探索精神。
一家人只因农活忙,诸葛亮的爷爷成了专职带诸葛亮玩的保姆,没有好去处闲逛时,就带着小小诸葛亮,去到附近小集镇上的酒馆里,同街道上几个老者一边喝酒一边谈古论今,历史朝代的更替,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祸福,云天雾地的扯闲篇,久而久之,酒馆成了诸葛亮经常玩耍,听取新闻奇事之所在,他很乐意沉浸在酒馆这片天地里,大人天南地北的说闲话,他似懂非懂的瞪着大眼睛在一边认真听,听到有趣处,也随大人拍手吟笑。酒馆里的趣闻,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他的好奇和探秘心,见闻和知识的丰富,所以使他比同龄孩子早慧,这就是历史上舌战群儒不同凡响的栋梁之材诸葛亮幼年特殊的成长沃土。
由于酒馆里是特殊场合,下酒馆必须有钱,还得有闲时间,经商的、务农的是没闲暇整天去酒馆闲泡的。时间久了,诸葛亮时常同他爷爷一起喝酒的几个老者非常熟悉。
可是这一天,却多了一个他不认识的白胡子老头下酒馆,诸葛亮总觉得他与众不同,他既不同他爷爷搭讪,也不同任何人打招呼,只见他提个小白袍袱,拄一个从根到梢都是疙瘩的拐杖,来到酒馆,一个人独坐在角落的桌子边,也不讲话,朝桌子上丢几个钱,然后招呼酒保量钱沽酒。酒保也不多问什么话,拾起钱打来酒,端上来一盘子豆类下酒菜,然后去招呼别的顾客。
诸葛亮看那老汉全身皆白,白裤、白褂、白头发、白眉毛、白胡须,但却红光满面,两眼炯炯、步履硬朗,拄着的疙瘩拐杖好似附带。诸葛亮好生奇怪,因此,只要见到白胡子老汉一进酒馆门,那闪亮惊奇的眼光就聚焦在他身上。
诸葛亮每天观察这个白胡子老汉,来酒馆的时间准确无误,同一时间来,同一时间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来不同任何人说一句话。白胡子老汉的身份令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他的小脑袋瓜子里一个大问号就是:这个白胡子老汉是哪里人呢?他为什么喝了酒就走,从不象爷爷和其他老汉那样天南地北的扯闲篇,他慌慌忙忙有什么急事呢?
自从诸葛亮发现了这一怪事,就动开了心思,很想请教爷爷,可又想爷爷整天在酒桌上同其他老汉拉大网吹牛皮,根本对奇怪的白胡子老汉视而不见。他认为白胡子老汉一定有不同凡响的背景,诸葛亮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清楚明白,不能留遗憾!
这一天,白胡子老汉又进了酒馆门,象往常那样喝了酒就走,慌得诸葛亮也顾不上告诉爷爷一声,拔腿就在后面紧追不舍。
奇怪的是诸葛亮跑的快,白胡子老汉走的快,诸葛亮跑的慢,白胡子老汉就走的慢,任凭诸葛亮跑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淋,也追不上白胡子老汉,诸葛亮真恨自己不能助生双翅冲天而飞。
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大地一遍金辉,诸葛亮还是没追上白胡子老汉,当他停下来喘息一阵正要加劲追赶时,只见白胡子老汉把手中疙瘩拐杖朝地上一插,一棵大树拔地而起,忽然间枝繁叶茂郁郁苍苍,白胡子老汉眨眼间没了踪影。
当诸葛亮喘着粗气跑到树下时,东张西望也望不见白胡子老汉,只是非常惊奇这棵大树大如伞盖,覆盖面足有二、三亩地那么宽阔。诸葛亮正为没见了白胡子老汉懊丧时,忽然沉沉鼾声传来,他找了半天,才发现高高的树老母股叉上睡着白胡子老汉,头下枕着的正是他时常掂着的那个小白袍袱。诸葛亮想上树叫醒他,把自己的疑问问个明白,可他干着急,够也够不着,上树也上不去。单看那皂角刺,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这真是一张很好的保护网。诸葛亮掂量自己的力气与爬树本领,想爬上树难于上青天。诸葛亮望着大树暗暗称奇,心想,白胡子老汉是用什么神力上去的呢?
这时,白胡子老汉忽然停止鼾声,翻了一下身,头枕的小白袍袱忽悠悠从树上掉在地上,诸葛亮一阵惊喜,急忙捡起小白袍袱,撒开脚丫子朝回跑去。
来时诸葛亮只顾追白胡子老汉,也没顾上看路边有啥记号,此时天色已晚,他也认不清回家的路,只管朝大致方向往家里跑。当跑到家时,天已黑,已看不见人了,一家人正为找不着他而焦急,七嘴八舌的埋怨诸葛亮的爷爷:“越老越糊涂,连个孩子都看丢了,还活个啥趣。”面对一家人的埋怨,令诸葛亮的爷爷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只急得差点去上吊。
当诸葛亮回到家时,他爷爷惊喜地抱起诸葛亮原地转圈圈,连连说着:“我说亮孙跑步丢吧,这不完好的跑回来了吧!好乖乖孙,给爷爷讲讲你都到哪儿疯玩了,差点要了老爷爷的命啊!怎么不告诉爷爷一声!”
诸葛亮就把追赶白胡子老汉的经过讲给一家人听,听得一家人惊诧万分。当诸葛亮把白袍袱打开时,雪白的羽毛闪光耀眼,一家人看时,都觉得是稀世珍宝,他爷爷更是如癫如狂,连连夸奖诸葛亮,小小年纪就这么有心机,能谋划,是可造之材。
诸葛亮的爷爷就把小白袍袱中的羽毛做成了一把羽毛扇子,风大可扇得没风,没风可扇得有风,夏天可扇着乘凉,冬天可扇着取暖,如果一口气扇够,七七四十九扇,就可以出现前知八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幻境丽画。
众人有所不知,白胡子老汉是个白鹤精,有一千二百年道行,能随心所欲的变化,他经常手掂的小袍袱,正是他的白色鹤羽毛,当走到山间无人处时,他就在地上翻个身、打个滚,就变成了一只高大的白鹤鸟展翅高飞。只因那天贪杯多喝了酒,不胜酒力,行路艰难,就用疙瘩拐杖插在地上幻画成一棵参天皂角树,卧树休息,不想被小小人精诸葛亮追杀算计,捡走了他的羽毛服,坏了他千年道行,使它再也变不回本像,他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只好到西天古古雷音寺重新修道成仙。
诸葛亮的爷爷死后,就把这神奇羽毛扇的秘密告诉他,诸葛亮接过这把不分春夏秋冬都握着摇的羽毛扇,借鉴前八百年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按照后五百载乾坤旋转轨迹,摇着这把羽毛扇治国安邦,促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不能说没有这把羽毛扇的丰功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