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名铸军魂
王枵今(甘肃)

我从小生活在军人之家,爷爷是军人,父伯也是军人,我是在革命故事和军人铮铮铁骨的教育中长大,尽管我没有在爷爷期望中去当兵,完成他世代为国效忠的使命,但我对父辈军人情结有着特殊的情感,有那样的一束光,笼罩着我的信念,这束光,像一团火苗,永远铭记在心,永远燃烧着我对军人的崇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国家的付出----那就是军人。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我爷爷叫张春禄,祖籍山西人,今年91岁高龄了,我是他的孙子叫张满坤。我的曾祖父张清贤在清同治七年,回民造反,涉及庆阳,蹂躏抢劫百姓,民不聊生,颠沛流离,曾祖父那时候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加上练过一些拳脚,一人逃到西华池镇马家堡子舅家避难。随后与陕西也逃难的姑娘刘氏相识,两人共同的命运和举目无亲的遭遇,可怜的都无家可归的异地流浪人,在舅家的帮助和当地群众同情之下,给了一个窑洞撮合很快结为夫妇成了家,开辟荒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就这样曾祖父祖母在西华池镇杨沟坳村定居下来,生四男一女。由于对战争和动乱有着刻骨铭心的伤害和仇恨,在1937年至1942年期间,分别让三个比较大的孩子参加本县共产党领导的义勇军和八路军做后勤服务,在我爷爷十五岁时让应征入伍,编在八路军警备三旅五团二营机炮连,当重机枪兵。
我的爷爷张春禄一辈子都是革命战争故事,经常讲,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三打南义井、高楼战斗、西华池战役、激战瓦子街、生死沈家岭,影响很深刻的是高楼战斗。那是1947年2月的一天,爷爷三十一团走到了马莲河畔,那天天气非常恶虐,狂风呼啸,吹的昏天昏地眼睛都快睁不开,但被敌人包围必须要趟过马莲河去,寒冬2月的天河水冰冷刺骨,但爷爷他们没有叫一声苦,勇敢的不由分说跳进河水趟过去,赶天黑驻扎在高楼,他们重机枪连先突围,晚上驻扎蒿咀铺,在蒿咀铺山头上又发生遭遇战,本来蒿咀铺山头那边也有他们队伍,但由于天黑浅色衣服分不清敌我,敌人突然开枪,火力非常凶猛,他们只能急忙撤退,紧急之下一丈高的悬崖也往下跳。历经近一年时间,于1947年3月,在宁县瓦斜望宁村与敌人作战,攻取了望宁村。这次战斗因为有我从小熟悉的马莲河,马莲河有着历史文化,是黄河古象挖掘地,所以我深深的记住了这次战争,记住了爷爷讲的这场战斗。
爷爷讲述激战瓦子街,瓦子街战役打响时,指挥作战的上级是彭德怀司令员亲自安排部署,因为有我崇拜的革命先烈彭德怀总司令,我牢牢记住了闪亮的瓦子街战斗。听说彭总司令为布置这次战役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一会看地图,一会自言自语,如果打,敌强我弱,不打,我们十万军就会被困在陕北,饿死在陕北,彭总最后下定决心,打。在距宜川30里的瓦子街两面山120里长设埋伏,等待胡宗南的援军作“翁中鳖”。作战前,我们写下了表决心、写战书 、并写到了捉几个俘虏,缴械多少枪支等等,准备打大战役。
瓦子街战斗发生于1948年2月28日至3月1日,为了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我们机枪连提前进预设位置隐蔽,胡宗南得知宜川被困,除令宜川坚守待外援;爷爷他们部队在彭总司令指挥下,集中人民解放军5个纵队7.2万人优势兵力,派出少数部队边打边攻边退,准备全歼来援之敌,连续抗击了三天三夜,凌晨两点多一纵队向瓦子街的后背进攻,在偏石村击溃敌53旅158团一个连,切断了敌军后路,打退敌人30多次冲锋,夺取东南山敌军全部阵地。同是中国人,爷爷讲他们不愿更多的敌人死在枪口下,他们采取喊杀声,拼刺刀采取肉搏战,迫使敌人投降,但敌方漫山遍野不投降,双方对峙的局面惨不忍睹。当时爷爷腰里一直别颗手榴弹,他不愿伤害更多的中国同胞,那是他给自己留的,如果有一天被俘虏同归于尽,那个年代有这样的胸襟,竟然有着我们军人团结意识,有着同胞血肉相连的思想,实属不易。这次战斗共击毙击伤援军5000多人,被俘18000多人,随着战斗的胜利,爷爷他们唱起了《蒋介石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歌声响彻了整个空旷的山沟,战后的狼藉在太阳光照下残红而刺眼。

爷爷经历过多次战斗,在宜川战斗快结束时,敌人的飞机来了,疯狂的扫射、扔炸弹,爷爷是重机枪手,他的任务就是保护战士,打射敌人,战争是很残酷的,爷爷不幸被炮弹击中,右腿膝盖被弹片击伤,通过紧急救治,腿虽然没有废,但留终身残疾被医院鉴定二级残废。由于爷爷作战英勇善战,有忘我牺牲,强烈的爱国思想,1948年6月爷爷被提拔机炮连副排长,1949年6月任排长。爷爷的战斗故事太多了,如果要讲清楚他的故事,那要写一本书,我只能简短的表达留在记忆比较深刻的故事。他于1951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合水县武装部工作,1952在盘马区武装部任部长,年轻时战争的坎坷,退役后腿残疾加上耳朵有点背,文化程度也不高,干好多工作比较吃力,所以1955年爷爷复员了,选择了回家务农。
爷爷喜欢种树,生产队就安排他当了护林员。晚年的爷爷把所有的情怀寄托在栽树育林,他要让他的家乡绿树环绕青山,改善环境污染,让家乡的树更绿山更美。爷爷栽树的过程特别艰辛,脸被毒辣的太阳晒的又黑又瘦,原本羸弱身体更加虚弱,因为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有时候真怕大风把爷爷刮倒。种树周边没有水井,爷爷只能自己上下爬坡去拉水,拉水的乡村道路凹凸不平,很陡,且道路两旁土路松软,加上车子动力不足,所以无论上车下车都特别吃力,但他从来没有叫苦过,颤巍巍抖抖索索用他坚强的毅力,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像养育孩子那样呵护他的树苗。有一次爷爷车装满了水,拉半路一个趔趄连人带车滑倒在乱草丛生的深沟里,家人发现找到擦破头皮的爷爷,揪心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在何家庄山洼栽树100多亩,还在西华池镇唐旗村双子洼林场义务植树1200亩,栽种各种树苗14万颗。他最大的幸福就是每天看着每个小树苗茁壮成长,用绿色打造家乡美丽的家园。我为爷爷奉献精神喝彩,感恩他为家乡最后的付出,他的光环照耀我做人的标尺。
爷爷还多次被县宣传部、人武部、文联等单位邀请,为广大青少年讲革命故事,开展革命红色教育,爷爷力所能及,用他洪亮的声音给孩子们讲先烈英勇作战,顽强拼搏的精神,这就是我的爷爷张春禄,他平凡而朴实,不善言辞,老实本分,但骨子里透出的刚毅退役老兵风采,在我们心里是崇高的,我能做他的孙子是我的骄傲!

长大的我从事各种营生,奋斗过各种目标,2021年闻知退役军人事务局修建烈士墓地,我抛开所有的工作争取此项目,不为别的,就为了爷爷的心愿,我知道他心里挂念和他一起战斗过牺牲了的老兵,我想完成他的夙愿,让他亲眼看到他的战友们安息的地方有人保护看护,有一方明净崇敬的家园。经过多方努力竞标,我用爷爷的故事感动了领导,所以我很荣幸的拿下了此项目。分别修建西华池镇烈士陵园、老城烈士陵园、太白烈士陵园,店子烈士陵园。把那些四处安葬“安眠”中的遗骸,安置一起,在陵园青山埋忠骨,在墓碑上分别刻上先烈的名字,用一座座墓碑记述英烈们壮烈的事迹,让后人们缅怀英烈们的光荣历史。虽然离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年代久远了,修建好各处的烈士陵园,使忠魂归里,让后人祭奠先烈英魂,记住英雄的鲜血不能白流,记住光辉不朽的事迹。替他们立墓碑是圣神的,随着工程进展,每一处烈士陵园松柏苍翠,纪念碑巍峨耸立,四处干净整洁,墓碑排列有序,陵园内烈士墓碑在阳光的照耀下庄严挺立,折射出我们先烈不朽的功勋,承载着战争的历史记忆。军人,一个响亮而崇高的称号,是在父辈血汗的见证下,祖国才这般强大、富有、安康,我们的生活才这样的宁静、幸福、温馨,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安息吧!

由于我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怀,修建时我严格按照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的要求,按照图纸和国家要求施工,今年9月30日,全市祭奠公祭烈士活动会在合水县西华池烈士陵园召开,七县一市的重要领导都来参加,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市委副书记、市长周继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立新,市政协主席李隆基等在家市级领导出席公祭活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庆阳军分区、合水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敬献的花篮整齐摆放,花篮红色缎带上“烈士永垂不朽”6个金色大字分外醒目,隐隐中向烈士们致敬!


在 公祭活动中,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亢的歌声响彻整个烈士陵园,祭奠的每个同志心潮翻涌,英烈的战斗场面历历在目。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哪来的今天幸福生活,没有每场壮烈战斗,哪里会有胜利?先烈的故事震撼了我们心灵,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先烈。我想赞美军人,可我找不到华丽的词语,我想赞美军人,可我找不到确切贴心的语句。我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到军人的苦与累,但我能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军人,你是我们的骄傲和最尊敬的人。因此,如果说,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是军人最好的写照,你们是我们世代传承学习的楷模!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王枵今,甘肃省合水县人,县直机关干部,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文学写作爱好者,有作品发表在《农村青年》、《九天文学》杂志、地方刊物《黄河象》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