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病了”,人们也大抵是“病了”,大清早又排起了长长的队,只为了证明自己没病。
棉棒一半在嘴里画圈,一半在手里画圈。大抵是真的病了吧,大人们没了嘻笑哗声,孩童也一脸庄重,口罩过滤着空气,不让她与口鼻亲密接处。曾几何时,人们这样恐惧着空气,怀念呀,那个自由呼吸的年代。咫尺天涯的间距,阻挡天涯咫尺的菌。队伍的头一个一个换,尾一个一个续,直到尾成了头,广场上终于没人来了,连狗都没有一只。锥桶自视清高的矗立着,只留隔离布条在风中今天零乱着、明天零乱着、后天还零乱着。
冬天的早上七八点的样子,大人们多半不去上班劳动了,一睁开眼就赶紧查手机,看到那一抹绿色和二十四小时蓝色,长舒一口气,有惊无险,还好又是没病的一天啊!现在有没有病最先不是身体上发出警告,而是手机会发出警报…
紧接看县媒体里的更新,哪又封了,确诊了几例,新增了没有。暗暗庆幸自己这没有“中招”,起码能出门倒个垃圾遛个狗吧!感恩!
再看一眼卖菜群里的接龙,脑子迅速过一遍冰箱里的吃食以及米面油调料,再买点东西存着吧!突如其来的变化已经让人们没有了任何安全感和信任感,只有往家里不断搬运东西才能带来一点心理上的慰藉,积攒几袋米和面才是满满的安全感。一看价格又上涨了,“唉!吃不起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大家都在买啊!”是的,无人问津,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为什么我要问呢?问了也是一句“爱买不买!我们不愁卖!”又有什么意义呢?就这大家还一股脑的在抢,谁还会在意价格呢?
然后填一填孩子学校群里的健康状况报告,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一日之计在于晨,原来这个计是“生计”的意思啊!倒也对!
好长时间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儿童乐园了,上次看到她生龙活虎的疯跑在乐园里,已经是三周前的事情了,儿童乐园的标志物在眼前模糊了,依稀记得路旁边有颗山楂树,已经落叶了吧?也许高处还有一串串的山楂留在树顶,水池里养的小乌龟不知生死。孩子懒洋洋的盯着电子产品发呆,等待着那代替上课铃声的钉钉声响起。
医药群里有老人想买药的、有问想去医院看牙的、带着孩子去检查身体的、打疫苗的,无人回复老半天发过来几个电话号码,让问这些人看能不能去,三个电话、一个无人接听,一个现故障,一个忙。再就没有了下文…等待,无助,以往简单的问题现在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重重,焦虑焦躁压迫着那些有病的,没钱的,有急事的人的神经。也许哪一句话就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家痛苦迷茫无助,也有暗暗窃喜的,幸灾乐祸的。但是这一切人们都顺从的听话的在执行政府的决策,没有人在意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当下的境况?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无人在意,无人知晓。“加油”“挺住”,微信,抖音中充满力量的呼声,总让人精神振奋。
后知后觉,发国难财,内讧,永远不会团结,人人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的利益放一放,顾全大局才能战胜瘟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是历史,也是我的202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