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冬天,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静的让人感觉到心慌,静的让人感觉到无奈。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此刻,窗外飘着雪花,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放慢了脚步,让整个城市静了下来,似乎每个人对生活都再次陷入深深的思考,城市真正的静了下来,可我们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了。
由于我住的单元有密接人员,所以单元门被封,我也成了居家隔离人员,为了把居家隔离的日子变得有意义,我开始琢磨一日三餐、备课、上课、看书、听音乐、睡觉,直到24日晚四点四十,社区打来电话说单元有确诊人员,让我们做好准备有可能把我们整个单元转运到外地隔离,这让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我有些崩溃,平复情绪后,和儿子匆忙开始收拾整理东西,首先让他装好书包,自己也把上课的教材和笔记本装进包里,情急之中的这番操作,都把自己惊讶到了,即使这个时候还不忘带着书本,随后才开始收拾别的备品。后来可能政策有变,没有进行转运,那就积极配合居家监测。
疫情肆虐,人人步履维艰,内心五味杂陈。身居高风险小区的我们,每天看着小区120车、警车🚓、大客的出出入入,心理阴影面积不断扩散,真正应了那句“不怕渴,不怕饿,就怕小区进大客。”儿子感慨道:“青春几年,疫情就占了他高中三年。”朋友告诉我“平和心态,直面困难”。就这样顶着压力,调整思绪,每天准时给孩子们上网课,特殊时期教学在线上线下、教室和网络之间随时切换,同事们没有手足无措,钉钉和腾讯会议熟练操作,部分学生虽有线上学习的懒惰、家长们也存在静默管理的焦灼,但是老师们依然屏幕前镇定自若认真敬业,用扎实的教育情怀默默守护着这座城!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看着每日都有新增病例,看到繁华的城市瞬间落寞,太多人烦躁难过,如何有效防控?怎样阻断病源?多少领导反复研判,多少医护人员昼夜坚守,多少家庭夜不能寐,迅速清零困难重重谈何容易,这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思考、严谨的科学诊断和前赴后继的付出,大国大城的决策背后,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战“疫”面前,没有局外人,每个人的坚守、理解和配合,都是对战胜疫情最大的支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中国人前行的身影。总有那么一群人,一路逆行,发光发热,守护着这座城!他们,是做核酸的医护者、是坚持扫码的志愿者、是披星戴月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救援的陌生人、是踊跃报名的志愿者、是各行各业下沉的机关干部、是我平日里的教育同仁……他们有时在网络彼端,有时在电话那边,有时就在我们身边,特殊时期,闭环管理,他们有家不能回,在单位办公桌当床衣当被,目睹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朋友整日奋战在一线,肩负沉甸甸的责任毫不退缩勇敢担当,让我深深敬佩,疫情三年,自己也曾多次参与抗疫,此时此刻感同身受。看着小区业主群里,大家随手抓拍的一张张寒风凛冽中迎风而立的背影,看着一个个大白们疲惫的倦容,不仅鼻子阵阵发酸,真是让人心疼。 最美人间烟火色,人间至味是清欢。但愿疫情早点结束,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我想去人潮汹涌的冬日街头,宁愿寒风刺痛我的双眸!

作者简介: 吴晓艳,笔名燕子,吉林松原人,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曾有多篇散文和诗歌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和网络媒体。东北黑土文学社副秘书长,松原分社副社长!作家故事吉林分社副社长,南国文学吉林松原社副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