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高增荣
相传公元前491年,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向西域开化。时任函谷关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学识渊博,心藏大智,便叮嘱下属如见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任其过关。自己还派人洒扫道路,焚点香火,恭候圣人到来。老子行至函谷关,尹喜闻讯,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礼,再三叩拜,老子暂住函谷关,在尹喜帮助下,写下了传世经典《道德经》。遍观中国历史,以仅有的五千言而名垂青史,成为令人敬仰、影响后人的大思想家和圣人者,唯老子一人也。

老子的思想中充满了人生大智慧。《道德经》中的辩证法思想随处可见:“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揭示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则表达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道理。老子的哲学思想,比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要早一百多年。
老子提出的“知足”和“寡欲”、“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是人生的大智慧。人世间的一切罪恶、争斗、仇杀,都源于无止境的欲望。欲望能毁掉物质、道德、精神等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因欲望而产生的“丛林法则”,使人类的动物性日益彰显,淹没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老子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提出了“知足”、“寡欲”的观点。尤其是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观点,指出人在无私心时处理事情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自然观,他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称我们今天建设“美丽中国”的最佳哲学思想。在人类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已到了穷凶极恶地步。当我们今天重新学习和深刻理解老子的自然观内涵时,我们难道仅仅是敬仰吗?我们应该在汗颜之后努力去遵照和实践!

最近,笔者在读老子时,有一点小小的感悟,不妨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认为老子的思想智慧可用“静”、“藏”、“善”三个字来通俗表述。
“静”,即清静无为,心地纯净,心静如水,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老子主张人要向水学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遇到利益,不要去主动的争,因为有得必有失,无得就不会有失,不争才是最好的争。我们可以看看世上的人,那些锱铢必较、寸利必争的人,那个会成大器;那些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腐败分子,其结果都不会有好下场;那些专制独裁、祸国殃民的统治者,终究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那些仗义疏财,乐善好施者,却会成为令人敬仰的仁者;那些清正廉洁者,则受人敬仰和赞颂;那些施行仁政者,则青史留名。再看我们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急功近利。人心一点都不安静,其结果是互相争夺,互相伤害,互相残杀,破坏了社会公平和道义,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和安静。老子说:“天下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水安静时是多么的柔弱,多么的温柔,但它内涵的威力是无穷的,多么坚固的城堡,它都能摧毁。这就是他以柔克刚的道理。静者、柔者,最有力量,才是强者,是最后的胜者。
“藏”,即藏而不露,深沉内敛,有内涵和涵养。“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成若缺”,老子的这些名言,既表达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又表达了他的人生智慧。他告诉我们,有智慧有学问的人都是谦虚的,从不炫耀自己,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不傲慢自大,不孤芳自赏,而是如成熟的谷穗一样,低着头却给人间奉献了饱满的果实。实践证明,这种“藏”的智慧,不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也不会无意或有意的伤害别人。这种“藏”的智慧,绝不是虚伪和欺骗,它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善”:即“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不争的水,能成其善,能成其大,能有强大的力量,难道他不是我们人类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我之所以说老子的智慧,是人间的大智慧 。是因为老子的智慧,不是学识浅薄,人生经历肤浅之人所能参悟到的。只有那些不断学习,勤于实践,修德敬业者,才能在数十年的人生中真切的感悟到他的伟大和不朽。
作者简介

高增荣,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曾任咸阳彩虹学校副校长、咸阳彩虹中学执行校长、咸阳彩虹中学国际部执行校长、陕西省重点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咸阳市德育教育学会理事长、咸阳市文综教学研究基地专家组成员及基地学校负责人等职务;1995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政治教师之一,其先进事迹曾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政治教育》、《咸阳日报》等刊物报道。酷爱文学,数十年笔耕不辍,发表杂文、散文、随笔、论文、读书札记、诗歌1000余篇(首);撰写和发表论文、演讲稿50多篇,参与编写教学辅导资料13册;编著中学生校本读物《趣味哲学》,出版发行教育随笔集《会思考的芦苇》一书,主编并出版《咸阳彩虹学校志》。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在《秦商》杂志发表,并在咸阳市临帖展中获优秀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