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中国光学历史博物馆
作者:陈凤海
这一天
风很柔和,天空很蓝
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
我乘车来到了你的身边
让我怎么也没有想到
八十六年过去了
你依然挺拔俊朗,日夜与红山相伴
并由闻名国内外的生产基地
华丽转身为中国光学历史的博物馆
沿着历史厚重的步道
让我有了浓厚的时代感
走在山洞160多米的步道上
仿佛是在赴一场生命之约
随着讲解老师的介绍
在我的脑海中立刻闪现
闪现出你从一九三六年开始以来的
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画面
不禁让我油然而生敬意
更让我思绪飘浮,感慨万千
走进你,我才知道
当年,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工人
靠着简易的工具
靠着手推肩担
在昆明的红山腹中
挖出一个由13个纵横交联
的山洞组成的兵工厂
挖出一个中国光学工业的摇篮
从此,一代代淡泊名利的兵工人
长年累月地在这山洞中隐蔽生产
将一件件合格的军用产品送往前线
走进你,我才发现
你收藏的所有文物
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让我从它们的身上
看出代号为298的兵工厂
在当年极其艰苦的环境中
凭着不服输的干劲
日夜奋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第一座光学玻璃熔炼炉
第一款军用望远镜
第一支红外变像管
……
在这狭长的山洞里
创下了我国光学领域里的多项第一
书写了我国光学事业的壮美诗篇
你由山洞而改建
记载着298厂的历史
承载着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与变迁
在短短的五年里
你不仅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而且还成为第四批国家工业的遗产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你都静静地坐在红山间
守望着新建的现代化生产线
每天,还用你那独特的声音
轻轻地告诉来看你的人
不要忘记历史
才能行稳致远
作者简介:陈凤海,笔名海风、晨风,男,1964年生,吉林长春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爱好读书、新闻写作、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和摄影,著有新闻作品集《平凡岗位写劲歌》和诗歌作品集《海风诗影》。近年来钟情于诗歌和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兵工报》《吉林工人报》《吉林日报》(农村版)《今天》《长春日报》《江城日报》《通化日报》《咱们村》《东北作家》《卡伦湖文学》《暮雪》《诗天子》《世界诗人》《世界爱情诗刊》《华语经典文学》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并有多篇诗歌散文入选有关文集,偶有获奖。